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前一段时间写稿子查资料,发现有的记载说明太祖朱元璋管徐达叫三弟、管汤和叫四弟,一直没琢磨明白谁是二弟(还有说法是武殿章胡大海邓愈),后来一看《明史徐达常遇春传》,才知道原来二弟只能是常遇春,因为那里面写着“遇春沉鸷果敢,善抚士卒,摧锋陷阵,未尝败北。虽不习书史,用兵辄与古合。长于大将军达二岁,数从征伐,听约束惟谨,一时名将称徐、常。”因为总是唯比自己小两岁的徐达马首是瞻,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常遇春比徐达小。但是徐达也并不是朱元璋手下头号武将,因为还有个叫邵荣的职务一直比徐达高,史称“太祖所任将帅最著者,平章邵荣、右丞徐达与遇春为三。而荣尤宿将善战。”意思是邵荣比徐达常遇春资格更老更能打。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徐达的事迹大家耳熟能详,就不细说了,咱们今天只说常遇春和邵荣。

常遇春的长相很奇怪,比如《翦勝野聞》就说常遇春长得像个猕猴,手臂手指有很多长长的汗毛(状类猕猴,指臂多修毫)。跟徐达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相反,常遇春带的部队是走到哪抢到哪,而且经常屠城。但是因为常遇春习惯“纵士卒剽掠”,所以部队打仗积极性很高,“有战辄胜,有攻必取。”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据朱元璋时期的刑部左侍郎刘辰说(记载于《国初事迹》),常遇春原本不是朱元璋部下,他原先的领导是强盗头子刘聚,听说朱元璋到了和州,就领了十几个小喽啰前来投靠。但是朱元璋不肯收留:“你之所以投靠我,是因为你没饭吃了,再说你原本有主公,我也留不住你。”于是常遇春哭着请求(请之再三,至于涕泣),朱元璋这才收留了他,并在采石矶一战成名,成了一员先锋悍将。而常遇春之所以投靠朱元璋,是因为一个梦。刘辰说,常遇春在刘聚手下当强盗的时候,有一天大白天睡觉,梦见一个道士喊他:“起来起来,这地方不是你的托身之所,你主人来了!”惊醒的常遇春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朱元璋大军开到,于是义无反顾地前去投奔,还豪迈地告诉朱元璋:“我是来给你当先锋官的!”朱元璋又好气又好笑:“小子,你还没睡醒吧?想当先锋官,你得拿出真本事来!”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而邵荣原本跟朱元璋一样,都是郭子兴部下,因为基本上是平级,所以邵荣平时对朱元璋不是十分尊敬。后来小明王韩林儿封朱元璋为吴国公,朱元璋就任命邵荣为中书省平章政事,徐达为行中书省右丞,常遇春为参知政事,这三个人的官职按顺序排就是邵荣大于徐达,徐达大于常遇春。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因为当时朱元璋在红巾军中资历较浅(汤和当千夫长的时候,朱元璋只是九人长),而“将属皆草莽粗士”,都想取朱元璋而代之,只有徐达力挺:“朱重八是天子的命,哪能说换就换?”因为徐达为人宽厚仁和,在军队中很有威信,所以大家都不再起歪心眼儿,但是官职更高的邵荣却不听他的,最终跟参政赵继祖合谋,要在阅兵的时候暴起发难干掉朱元璋,结果被朱元璋手下的贴身侍卫拿下了。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估计当时求情的人不少,朱元璋本来也是不想杀掉谋反失败的邵荣的(太祖欲宥荣死),这时候常遇春站起来大怒,说了十五个字就要了朱元璋手下头号功臣的命:“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义不与共生。”常遇春这话的意思很明白:“我跟这个反骨仔不共戴天,你留着这个祸害,我就走了!”这是《明史》的说法,而据《国初事迹》记载,常遇春当时说了很多话:“邵荣如果谋反成功,不但不会留下咱们的性命,而且我们的老婆孩子也会被他当做奴婢。上位(当时部下对朱元璋的称呼)您幸亏有天命庇佑,这才让他们事情败露,这是上天要诛灭反贼。所以你留邵荣一命,实际是跟老天爷作对,往后再有人造反你咋办?就是我也心有不甘(暗示有人要仿效)!”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朱元璋没办法,只好请邵荣喝“断头酒”,并且问自己的这位头号功臣邵荣:“咱们一起从濠梁起事,我还想着咱们成就大业之后共享富贵,成为一代君臣楷模。你为啥造反?”邵荣回答很有意思:“因为你总让我离开老婆去打仗!”邵荣的原话是“我等周年出外取讨城池,多受劳苦,不能在家与妻子相守同乐,所以举此谋。”

朱元璋不忍杀掉造反的大将 常遇春大怒:必须杀!我与他不共戴天

这样看来,这位曾经的朱元璋手下第一大将,居然不是死于野心膨胀,而是贪妻恋子。堪称明代最没出息的谋反者了。但是邵荣并没有实现与妻子长相厮守的愿望,有常遇春在,他老皮孩子的下场,估计也会很是不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