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地球知识局——封锁苏伊士运河
NO.463-封锁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运河之一,它的开通是工程史上的丰碑:在其开通之前地中海与红海近在咫尺,却因苏伊士地峡的存在而不相通。来往欧亚之间的船只无法直航,必须进行陆上转运,或绕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极为不便。
而在1869年其开通后,船只得以南北双向航行于地中海与红海之间,欧洲前往亚洲的航程被大大缩短了。从英国伦敦港到印度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缩短全航程的43%。
英帝国不能失去印度
所以也不能失去苏伊士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不仅为世界海上交通与经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运河的控制者埃及带来了无尽的滚滚财源。仅2015年一年,埃及仅靠收取苏伊士运河通行费,就获得了51.76亿美元的巨额财政收入。
经过改造的苏伊士运河已能满足航空母舰的航行需求,图为1981年美国海军“美利坚”号航空母舰(CV-66)通过苏伊士运河。
但在1967年,躺着都能靠运河挣钱过日子的埃及却关闭了苏伊士运河。就在埃及下令关闭运河的时候,还有15艘外国商船正在通过运河,他们因此被迫锚泊于运河中。
为什么埃及要关闭苏伊士运河呢?这15艘被困在苏伊士运河的外国商船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以色列的突然袭击
1967年5月,埃及、约旦与叙利亚互相签订了共同防卫协定,旨在对抗三者共同的敌人——以色列。为此,埃及方面动作频繁,于当月要求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西奈半岛,代以埃军驻防,并在随后宣布封锁蒂朗海峡,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
被埃及、叙利亚、约旦包围的
以色列
封锁蒂朗海峡一招直接扼住了以色列的“七寸”:自1948年建国以来,以色列就无法使用苏伊士运河,当年以色列90%的石油经由蒂朗海峡输入。若不能使用蒂朗海峡,那么以色列的海上贸易与交通将受到极大的威胁,从亚太方向来的船只必须绕行好望角才能抵达以色列,费时费力,航运成本陡增。
从波斯湾海路运石油到以色列
也是够绕远的
6月5日,感到自身安全难保的以色列索性先下手为强,发动对埃及、约旦与叙利亚的突然袭击,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在短短6天内,以色列国防军大败阿拉伯国家联军,不仅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还从叙利亚手里夺下了戈兰高地,从埃及手中夺下了整个西奈半岛。
六日战争
以色列拿下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
这一把真是把埃及和叙利亚拿住了
以军在西奈半岛最远推进到了苏伊士运河东岸,将其作为埃及与以色列的分界线并加以巩固。如此一来,占领了整个西奈半岛的以色列既获得了蒂朗海峡的控制权,又与埃及“共享”了苏伊士运河,海上航运与贸易安全所面临的危险自然而然地缓解了。
拿下西奈半岛
以色列在埃及方向占尽地利
但这恰恰是埃及不愿看到的。埃及人本来就想通过封锁蒂朗海峡来打击以色列的海上航运与贸易,没想到却被以色列倒打一耙,赔了夫人又折兵。输掉了整个西奈半岛不说,还让以色列分享了整条苏伊士运河的东岸。
苏伊士运河两岸
1967年5月22日,埃及总统伽马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图左前方着西服者)访问西奈半岛的一处的空军基地,并和飞行员们开玩笑说:“犹太人叫嚣着要战争,我们应该对他们说:‘欢迎!’。(‘Ahlān wa Sahlān.)”显然,后来发生的事情狠狠地打了他的脸。
一语成谶
一不做二不休的埃及索性狠下心,下令无限期关闭属于埃及国有财产的苏伊士运河,并在运河的航段内多处凿沉运输船、挖泥船及其他船只来封锁航道。埃军甚至炸毁了一处桥梁以堵塞河道。
除此之外,埃军还在运河中布放了水雷,加以军队巡逻,防止对岸的以色列清障以使用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上的一座大桥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就在埃及封锁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有15艘外国商船正在通过运河。其中四艘为英国籍,两艘为西德籍,两艘为美国籍,两艘为瑞典籍,两艘为波兰籍,余下三艘分别为保加利亚籍、法国籍与捷克斯洛伐克籍。
由于运河被沉船残骸堵塞,其中14艘船只被迫在苏伊士运河最宽处——大苦湖锚泊,余下的一艘美国商船“观察者”号(SS Observer)在运河中的提姆萨赫湖(Timsah)搁浅。
可能提姆萨赫湖太浅了
故而米国船搁浅了
15艘船只的吨位在五千吨至一万七千吨之间,装载的货物五花八门,有T恤衫、铅矿石、玩具、牛皮、羊毛、水果、鸡蛋和小麦,还有从澳大利亚运来的生猪。
由一位以色列海军军官拍摄的
埃以对峙期间的运河照片
远处运河中的船只已无法移动
船员们起初以为事情很快就会平息,马上就能起锚继续航行。可左等右等,双方还是毫无动静。1967年10月,已经在运河里漂了3个多月的各国水手们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除搁浅的美国商船“观察者”号之外,其余14艘商船的船员们都前往英国商船“墨兰普斯”号(MS Melampus)上集合开会,商讨如何应对困境。
会后船员们组建了“大苦湖协会”(Great Bitter Lake Association),以互相帮助,共渡难关。
一艘以色列海军炮艇
正在通过沙姆沙伊赫附近的蒂朗海峡
此后各船船员经常到别船处“串门”,组织各类社交活动:船员们可在吨位较大的英国商船“因弗卡吉尔港”号(MS Port Invercargill)的甲板上踢足球,可在德国商船“北风”号(MS Nordwind)上参加礼拜,可在附有池子的瑞典商船“基拉腊”号(MS Killara)上游泳,甚至还能在保加利亚商船“瓦西里·列夫斯基”号(MS Vasil Levsky)上看电影。
除此之外,船员们还成立了一个“游艇”俱乐部。说是游艇,实为各船自带的救生艇。船员们在运河内时常举行救生艇比赛,打发时光,缓解压力。1968年10月墨西哥城奥运会开幕时,船员们甚至举办了“大苦湖奥运会”(Bitter Lake Olympic Games)为其应援。
也许是这样的“游艇”
为了便于与他们在世界各地的亲朋好友联络,船员们设计了一个邮政系统,给各船编号,并为其手绘了一套邮票。而埃及邮政局也认可这套手工邮票,允许其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当时船员自制的邮票
人走船留
但这样一直耗下去也不是办法。
苏伊士运河在被封锁状态下无法进行疏浚等维护作业,船员们担心运河会因泥沙淤积而彻底堵塞,影响后续撤离。
与此同时,运河两岸的埃军和以军持续对峙,时常有两军的小分队渡过运河溜到对岸搞搞破坏,搜集情报。在这种情况下夹在两军战火之间的船员们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障。随着各船物资逐渐紧张,减少船员数量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英国货船"Agapenor"号
1969年,14艘的船员聚在一起分了各组,留下一组人员守在船上,负责船只的维护,每三个月轮换一次值班船员,而其他人员陆续撤离。至1972年,最后的一批西德船员启程回国,此后船只的维护交由一家挪威公司负责。
1973年,深陷战争泥潭的埃及为了结束长期战争对其经济与民生等方方面面带来的重担,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斋月期间对苏伊士运河东岸的以军巴列夫防线发动突然袭击,成功打穿防线,迫使以军后撤。在战火中,一艘被困的美国商船“非洲幽谷”(SS African Glen)被击沉。
1973年10月,埃军渡过苏伊士运河
虽然埃军在最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重整完毕之后的以军很快发动了反击,再次击败了埃军,并推进至运河西岸,距开罗仅100公里。之后迫于国际社会压力,双方停火。
打了一仗
仍然没有解放西奈半岛....
此次战争埃及虽没能取得最终的军事胜利,但其达到了政治目的:以色列意识到了自身与阿拉伯国家的实力差距正在缩小,对阿拉伯国家不再占有绝对优势,使得以色列不得不回到谈判桌上,与阿拉伯国家商谈和平协定。由此,埃及与以色列不再势不两立,两国之间的关系得以缓和。
1975年,关闭8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再次开放,被困的商船大多由拖船拖走,而两艘西德商船则依靠自己的动力返回了汉堡港,三万多人来到港口欢迎其安全返航。受困于战争,脱困于战争,至此,这些受困的船只终于完成了其持续八年的航程。
2004年12月14日在伊斯梅利亚
通过运河的集装箱货船
苏伊士运河作为世界航运的大动脉之一,因其被迫关闭而遭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埃及,更是全世界。第三次中东战争让15艘外国商船“躺枪”,下次中东若发生大规模战争,躺枪的可能就不只是船了。
END
閱讀更多 地球知識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