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的不是房价,是货币发行量”这一说法是否有道理?

柯是我

天阅商业评论评论员陈柳认为:这一论断严格的说来,应该这样表述: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货币发行量增加、货币政策宽松,有利于房价上涨。

也就是说,房价是不是上涨,要看哪个是主导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如果抑制房价上涨的因素占主导,那么即使货币政策宽松、货币发行量增加,那么也不会引起房价大幅上涨。最典型的是日本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最近20年来日本的货币政策非常宽松,利率已经是负利率。但是日本房价泡沫破灭之后,房价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货币宽松并没有带来房价上涨。原因在于,这20年来影响日本房价的主要是老龄化、出生率因素等。导致日本的房地产需求长期低迷,需求成了主导房价的因素,即使是货币刺激政策,也基本上是无济于事。

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还说中国还处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当中,房地产的需求还是比较真实的存在的。这个时候货币发行量和货币宽松程度,对于房价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十年的房价两轮大涨:

一次是2009年,当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房地产作为刺激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幅的降低了房贷利率,增加了房贷大规模。2009年到2010年期间的房价大涨,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另外一次就是2015年一直延续到现在。房价上涨是源于2015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库存的要求下,很多一二线城市放宽了对二套房的信贷限制,三四五线城市用棚改进行货币化的补贴,某种意义上导致了这一轮的房价大涨。我们应该看到,一年来,对一二线城市的房贷已经开始收紧,小城市的棚改支持力度还是很大。所以这一年的一二线没怎么涨,小城市涨得比较多。

总结来看,在中国现阶段房价受货币政策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当中国进入了城市化比较完善的阶段,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完成将导致房地产的需求下降,这个时候对房价的影响将明显减小。


首席投资官

这个说法最早出自于著名的任大炮。

1,过去20年重要的财富累积方式就是持有资产,因为资产的升值速度惊人,从矿业到土地、房产都是如此,所以负债加杠杆买资产比较容易挣钱。

2、资产的涨价与货币超发有很大关系。货币的价格跟货币的数量相关性很大,所以有通缩和通胀两种现象,以前金本位的时候,货币是不能随便发行的,但改为依托国家信用发币之后,货币超发的现象就比较严重了。我们一般用m2来衡量货币的数量,m2包括现金+储蓄(活期+定期)。每年m2的增速不一,平均算下来15%左右。

3、所以可以算个简单的账,1998年左右北京的房价大概4千左右,现在考虑政府限价的因素不到7万。 如果考虑货币增发的因素,当年的4000块,每年稀释15%,到2017年底差不多相65000左右,跟当前北京的限价是差不多的,限价之前的走势比现在高,但不管怎么说,其实房价里的大部分增量是因为货币增发的原因。

4、这个也能理解,1998年4千的房价多数人也是觉得贵,能买得起的啥年月都可以入手,买不起的确实比较难,只是房子是刚需,增值又快,所以很多人砸锅卖铁买房,这个也是能理解的。


大猫财经

应该说这句话讲到点子上去了,房价上涨的确与货币超发有关,但也不是完全。您想,如果货币不超发,房贷利率不长期处于低位,货币政策不宽松,房地产金融有限杠杆,房价怎么可能这些年来翻个十倍呢?当然也有人说,房价上涨与没有开征房产税、土地供应不足有关系,但毕竟这是次要因素,无论哪种商品涨价,主要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超发的结果。

一直以来,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相当惊人,2012年,中国M2余额接近100万亿,当时就有专家指出,M2接近百亿,而同期的美国M2折合成人民币也不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而截止2018年的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99万亿元。也就是说,仅用了6年的时间,M2规模就扩大了近74万亿元,货币扩张为啥这么猛,就是房贷和开发贷需求猛增,拉动了M2规模的快速增加。

如果用M2/GDP来衡量货币超发情况,美国只有0.6到0.7,而中国则高达1.87。而到了2017年我国的GDP总量超过82万亿,而今年3月末M2达到173.99万亿,这就意味着,M2是GDP的2倍。您想,M2的规模是GDP(国民生产总值)的2倍,那只有一个结果,要么物价飙升,要么房价狂涨,鉴于我国的货币超额发行主要是房地产领域的需求量增大,所以流向商品市场的资金相对少一些。

目前房贷市场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巨大的购房需求推高M2。正是因为各种房地产贷款需求上升,才使得银行的贷款流向楼市,而当大量资金流入到房地产领域后,又进一步推高了房价。房价被继续推高后,又有新的购房贷款需求,新的房贷需求被银行审核通过后,新的一批房贷又发放出来,又开始推高房价。如此往得,房价焉能不涨呢?


不执著财经

这句话有道理,但不全对。

房价上涨的因素有两个。

第一,是投资回报变高,使得房价上涨。举个例子,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原来的荒芜之地变成繁华之地,这里的房子出租回报高,房价自然也就上升。那些有幸提前把房子建在地铁口的人,其房价的上升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二,就是货币因素了。2017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68万亿元人民币。而2007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4万亿元。纸币多了,等于在原来的每张纸币上乘以一个数,房价当然要涨了。

现实中,具体到每一套房子,投资回报因素和纸币增发因素各起多大作用,谁都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里房子涨价,绝大部分有真实价值(投资回报)提升的因素,当然更有纸币增发的因素。

同时,在偏远的农村,很多房子是荒废的。没有荒废的房子,其价格也高于过去,这一类的房子,其涨价肯定主要来自纸币增发的因素。

我有一个亲戚,1970年代末,有人要卖给他一个县城的铺面,才几百元,但是他担心政策不允许个人拥有房产,没敢买。现在这个铺面值多少钱呢?几百万!大概涨了近1万倍。当然,中间也需要投入资金重建,但是大家都知道,建安成本才几个钱!贵的主要是地。

过去县城只有两条主要的街道,人口2万,现在有无数条街道,人口30万!商业繁荣程度不是1970年代末的人能想象。

所以投资房子,一定要选未来潜能大的城市,尤其是年轻人多的城市,因为有两个因素帮你涨价。


邓新华全面回忆

“涨的不是房价,是货币发行量”说法十分有道理,但说的只是主要因素,影响房价的因素很多。房价为什么会快速上涨,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房价便宜,而是因为人民币货币发行量增加导致的货币贬值。

1、大城市一线北上广等区域房屋价格快速拉升,那么贵的地方还有那么多人买,而且都是精英人士,原因并不是大家傻,别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人精中的战斗机,很多高学历,高尖端知识份子把大把的钞票投入到买房中去,原因在于知道房价会继续上涨,货币在贬值,所以把货币换成房子,最终目的是保值、其次才是增值。

2、抛出地区因素,人口密集区域房价涨幅一定大于其他人口松散区域,这就是为什么小县城房价涨不过大城市的原因,二线城市涨不过一线,除非是新规划的未来特区等,比如雄安新区等,大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今后的区域优势及人口未来集中区域。

3、未来房价不会只升不降,但是主要一线城市区域总体来说未来也会是慢牛走势。和股票一样,快速拉升的股票最后跌的也快,但是好的股票也会维持一定斜率的缓慢上涨,原因就是货币发行量的增加。就像10年前大家工资和现在相对比,基本上很多人工资涨幅超过100%,而房价涨幅也差不多翻了1-1.5倍。有些区域甚至更多。

4、一旦大家有新的投资方式了,投资规模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个行业的改变。为什么股票市场不活跃,现在可以说大家的钱投资标的主要都在房子上,对于大家投资的这部分热钱,如果未来改变了投资方向,那么投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是风口,也就是未来最赚钱的行业。


细水长流都知道

“涨的不是房价,是货币发行量”是从商品市场通货膨胀的经济规律来阐释房价的居高不下,房子作为市场中举足轻重的商品,自然符合这一说法。但将目前的商品房价格单纯用货币发行量来解释,则是在转移当下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

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商品房市场成为世界诸多国家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吸纳了大量的资本、产业链和就业劳动力,承载了大批优秀人才的商业梦想。但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向世人释放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房地产作为经济领头羊已经力不从心。根据凯恩斯的经济指导思想,当经济陷入危机时,适当的货币宽松政策能刺激消费者消费、促进经济复苏,因此美国、中国、日本、欧盟相继发行了大量货币投放市场。就国内而言,房价的大幅上涨也正是在08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之后。



但透过货币宽松的表象,背后隐藏的是国内外向型经济遭遇的寒冬。由于经济危机导致的国际消费能力下滑,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所能销售出去的商品数量也呈降低趋势。且随着近些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政策日益严密,许多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环境资源消耗型的企业纷纷流向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这样的转变就像是当年欧美企业把工厂从亚洲四小龙迁往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外贸出口的减少,高新技术产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太多,农产品粮食领域又是管控严密的民生领域,三十年间培养起来的“资本家群体”把热钱💰投入到房地产这一获利良好、安全稳定的商品上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房价的飙升和居高不下,货币发行量是表因,内因还是国民经济缺乏足够多的庞大支柱产业来分流房地产市场的汹涌资本热钱💰。要解决这一世界性困境,中国目前有从三个方面积极着手:1、出台一系列房价政策,确保房价处于一个温和上涨的状态,避免民生压力太重;2、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在国际产业链上向中高端市场转移挺进;3、积极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合作,出口国内剩余产品,维持企业发展活力。


竹山的清溪涧

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但并不是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货币发行量大,且大部分流入房市,是推动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但并不是唯一原因

这几年经济领域,大家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钱的贬值和物价上涨。这背后的原因在于货币的发行。这些发行的货币大多数都流到了房地产领域,从而推动房价不断的上涨。但是房价上涨的原因固然有钱贬值货币发行量大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因素在于房地产对拉动消费的重大作用。



第二,房地产市场拉动的消费,成为目前推动经济的最主要力量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出口、投资、消费这三驾马车中,出口这驾马车基本很难,所以就剩下投资和消费。房价也就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缓慢上涨到今天已经涨了20年了。事实上,房地产形成的庞大产业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这才是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



第三,房价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价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

经济的不景气,许多地方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于卖地的收入,而房价和地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房价的下跌,必然带来地价的下跌,从而影响地方的财政。这也是房价上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财市知透透

这句话描述的不够准确,准确的说法是,房价上涨是通胀和供需不平衡合力的结果。


这其中的通胀指的是货币供应增加+信贷扩张。也就是说货币供应大于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商品或者服务的货币价格就会上涨。就好比一个馒头从2毛涨到1块,馒头还是那个馒头。只是因为钱贬值了,所以价格涨了。房子也是一样,也会水涨船高。


而由于房子具有金融属性,所以通胀之下,房价上涨的更快。因为通胀之下,留现金会贬值,为了给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就会倾向把货币换成优质资产,所以购房需求增加。


这就涉及到了影响价格的第二个因素,供需。需求增加,供给不足,价格会再一次推高。

所以,要降房价,关键在于通胀和土地供应,其他办法都不好使。


音乐大狮

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一个普通人工资如果只是在平均涨幅内,那么即使工资从当你的一千变成现在的五千,生活品质依然没什么改变,购买力并没有变化。

个人认为房价上涨源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和任性的贪婪。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如果房价不涨,工资不涨,物价不涨,社会回到发展之初,都饿不死,在老家都有房子住。农耕社会就够了,为什么要努力赚钱?为什么要工业革命?为什么要科技革命?

总有人不甘于平淡,想要过的比其他人更好,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不可否认现代社会赚钱能力的多少就是价值的体现。既然赚钱能力强,为什么不能住贵的房子,吃好的饭菜,用最好的保养品等等。

再说房价,的确有些国家崩盘过,但又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恢复房价崩盘对经济带来的伤害,而且现在的房价比当初也更高。

货币量让整体的物价房价上涨,贪婪和优胜劣汰让一二线城市房价比其他地方更贵。

自住投资惠州东莞中山可以私信我。


小二楼视

不得不说,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让购房者更愿意购房,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中,必然货币的增发,也会不同程度的导致通胀的加剧,而对于房产来说,作为一个保值的投资商品来说,通胀一定会带来房价的上涨。

还有,通胀带来的,一定是钱不值钱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手中的货币购买力下降了,那么我们在付出来动以后要获得相同购买力的报酬就需要上调薪酬了。薪酬增加了建筑行业的成本就上去了。而对于购房者来说,薪酬的增加其实获得的是相同的购买了,所以我们工资上涨了,房价也涨了,我们的购房成本其实是没有改变的。

但是,按照贷款的利率来计算的话我们的成本其实还是增加了。

所以说,我们目前的工资增速是没有赶上房价增速的,如果没有赶上那么就是说,在我们的收入范围之内,房价一直是涨的。如果赶上了并且超过了,那么就是说对于我们来说房价其实是降了。

因此,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我们带来的是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理念的变化。我们可以想一下,现在我们购物都会用到信用卡,购车、购房都会用到贷款,这就是我们一个超前消费的理念。把以后我们挣的钱拿到现在来花,而对于未来的我们来说,其实现在花的钱在未来并不算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这种超前消费的行为就是相当于发行了货币一样。虽然这些钱总有去处,但是很多都是银行内部的数据走了一波而已。钱还是存在银行里的,只是消费的金额变多了。

同时,在钱变得不赚钱以后,我们如果想要保证资产不变的话那就需要发行更多的货币来补充这一缺口。所以说,房价的上涨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如同现在收紧了房贷的政策以后,房价出现了增幅下降的情况。可以看到,货币的政策调控还是对房价走势存在影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