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丟了思考力

我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丟了思考力

1

很多父母一直在扼殺孩子的思考力

中國父母寵溺孩子在國際上可謂是名聲顯赫,從爸爸媽媽到爺爺奶奶,都喜歡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當孩子遇上困難時,家長們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

對孩子思考力殺傷最大且最直接的就是家長的寵溺。

孩子為什麼不愛思考?我們是否反思過?

曾有教育專家,針對中國孩子不愛思考的問題,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1.家長的過度關愛剝奪了孩子的思考權利。

中國式家長習慣於包辦孩子的一切大小瑣事,愛得太寵溺,愛得太專制。

而事實,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希望思考著探索世界的奧秘。可家長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壓制孩子的思考,捆住孩子的手腳,綁住孩子的翅膀。

只有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能慢慢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他才能擁有更大的創造性。

我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丟了思考力

2.應試教育侷限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舉個小例子,某著名小學試題:

題目: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於是吟起了一首詩:( ),( )。

學生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後面是一個大大的“X”……

是不是覺得這個“X”莫名奇妙?因為我們可能也會想到的這兩句。

而標準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多奇怪多限制思維的答案!

就因為是個春天的夜晚,就要是這句有春風的?

要是這個思念故鄉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說出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話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應該更準確。再扯遠點,思念故鄉,一千個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樣的詩,這個也可以有標準答案的麼?

怪不得有些新思維教育專家會如此定義國外教育和中國教育:“國外的教育是通過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來提升個人能力,而中國教育是填鴨式地灌輸知識培養機械活人。

正常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而我們的教育扼殺孩子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

3.高科技的現代生活讓孩子懶於思考。

《都市人成長雜誌》通過調查發現,造成孩子們懶得動腦筋的原因之一,是高科技時代的生活讓一切都變得輕鬆,減少了孩子們動手動腦的機會均等。

而充斥在孩子生活中的動畫與電子遊戲,也因為聲、光、色彩、圖像的越來越完美而擠佔了孩子們想象的空間。

孩子自己的生活中也早已實現了“全自動”,就連削鉛筆也是“自動化”的。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需要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確實不多。

我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丟了思考力

2

孩子會獨立思考有多重要

一個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孩子,他們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獨立思考的品質在人的一生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善於發現問題,能夠通過思考、分析找答案,才會取得好的學習成績。而孩子長大後,因為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品質,他的視角會比別人寬廣,思維也會更加縝密。

一個習慣被父母老師灌輸標準答案或事事依賴家長的孩子,一般不知道什麼是思考,或懶於思考,更不會去想如何解決問題,一切只等待著家長給自己出主意想辦法或通過“回憶”來拼湊答案。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只能一成不變地做事,沒有創新精神,只會人云亦云,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如今社會,方方面面,各個領域的競爭都很激烈,只有會獨立思考,並善於思考,面對困難時才能保持淡定冷靜的思維,才能勇敢往前,發掘出自己巨大的潛力,最終取得成功。

我們是如何成功地讓孩子丟了思考力

3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1.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可貴品質,可以給孩子講授一些相關的知識,一些發明家的故事,引導孩子的興趣,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這樣會使孩子開動腦筋,學會思考,提高獨立思考的能力。

2.多讓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積累,可以說是建立在對每件事的分析上,當孩子做錯事時,不要一味地指責訓斥,可以讓他自己想一想什麼地方做錯了,為什麼做錯了,應該怎樣做。

3.多問孩子為什麼

家長可以多用疑問的語句問孩子,使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來,家長不要著急,要耐心地引導、啟發他。

4.給孩子提供民主的氣氛

家長不能壓抑孩子,應該為孩子提供寬鬆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創造性和思考慾望。如果過於壓抑孩子,只會造成孩子懦弱、惟命是從的性格。

5.多鼓勵孩子

孩子做什麼事,家長都不應限制過多。如果孩子失敗了,家長應該鼓勵他,幫助他找出失敗的原因,鼓勵孩子克服困難,避免失敗。

6.給孩子獨處的空間

給孩子獨處的空間和時間,對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幫助的。

7.讓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日常生活或遊戲中,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家長首先就應該問孩子:“你該怎麼辦?”“你有什麼好辦法嗎?”有些家長總是迫不及待地幫助孩子,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品質是不利的。

同時,家長也應該讓自己的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工作,這對他們心智與精神的成長都有積極的作用。孩子在工作中不但學習了做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同時也學會了動作協調的靈巧能力和空間關係的能力,這些都能促進他們思考能力的發展。家務事、工作、手藝和勞作,對孩子具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為它不斷地對孩子提出問題,不斷地向孩子作出生動的有啟發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