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有哪些征兆?

史文广

健康科普,来看看【百科名医】吧!


大肠癌,又称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虽然,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攀升。在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发病率更是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越胃癌成了消化道第一大恶性肿瘤。

大肠癌一经发现大多都到了晚期!

大肠癌有哪些警戒信号 ?

1.体重突然减轻。

2.原因不明的贫血。

3.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4.腹部包块。

5.粪便带血(或出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6.粪便内有脓血或黏液血丝。

7.排便习惯改变,便频或腹泻便秘交替。

8.经久不愈的肛门溃疡、持续性的肛门疼痛。

9.粪便形状改变、变细、变扁。

10.肠镜检查发现有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早期识别现大肠癌有3招!

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40~60岁人群是易发人群。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段,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检查,排除大肠癌。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在肠癌的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排便习惯是一天一次,现在可能是一天十几次。

识破大肠癌第三招之:肛门指检。大部分的痔疮与大肠癌都是发生在手指可以触摸的部位,因为肛门指检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大肠癌的一种方法。如果手指触摸到一些凸起的小粒则是痔疮。如果触到肠内有菜花状的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就要高度怀疑是肠癌了。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的,也是肠癌的特征性表现。

哪些情况属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大肠癌癌前病变指与结肠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结直肠腺瘤、腺瘤病和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等。新近命名的传统锯齿状腺瘤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等锯齿状病变也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

1.结直肠腺瘤

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其中以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最低。大多数的结肠癌经由腺瘤—腺癌途径形成,该病变过程时间较长,一般为5~10年,甚至更长。

2.进展期腺瘤

指满足以下任何一条或多条标准的腺瘤:①直径大于10毫米。②含有绒毛成分。③有重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3.炎症性肠病相关异型增生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癌总发病率为3.7%,溃疡性结肠炎癌变发生率的高低与病程长短有关,其10年结肠癌累积发病率为2%,20年为8%,30年为18%。

4.锯齿状病变

指一组以上皮锯齿状结构为特征的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一般认为增生性息肉不具有恶变潜能。



百科名医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生与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遗传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有关。那么,患上大肠癌会有哪些征兆呢?

  大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有自觉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症状。但以下征兆要引起高度重视:

  2.便血。通常表现为便中带暗红色血,且持续出现并逐渐增多,但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痔疮。大肠癌的便血,是持续性、少量并有黏液的,患者通常会便意频繁,但不是每次都会排便。而长时间的出血甚至会导致贫血症状发生。

  3.腹泻、便秘交替发生。由于肿瘤处于肠道内,尤其是对于靠近肛门的患者来说,肠道狭窄,粪便不易通过,容易便秘,排出的粪便也较细,并且会有排不尽的感觉。同时,大肠为了促进粪便的排泄,会增加运动频率,导致腹泻。此时粪便通常呈水性,且有血液,排完后还有粪便残留的感觉。

  4.腹痛。与排便相关的腹部不适或隐痛。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会导致阵发性的疼痛,多见于晚期,此时腹部会形成包块,或肠形可见,且伴有肠梗阻的表现。


家庭医生在线

人的大肠全长约1.5米,包括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四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少量维生素。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又以发生在结肠的癌症为多。

那么大肠癌有没有征兆呢?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①大便习惯改变。正常人大便一般1天1~2次,排便顺畅,大便成形。如果没有任何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大便次数明显增加,持续时间长,这往往是结肠癌的早期表现,但是因为没有特异性,需要做相关检查,排除肿瘤。

②大便性状改变。正常的大便较干燥成形,粗细均匀,有一定粘性。如果经常性出现腹泻/便秘、大便带血/脓/粘液,也要尽早做结肠镜检查,排除肿瘤的发生。

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误诊,所以我建议如果出现反复发作的肠道不适症状,请尽早做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大肠癌虽然病因至今不是很明确,但是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的人群发病率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那么怎样积极预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少食动物脂肪或内脏以及刺激性和淹熏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纤维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粪便中的毒素过多吸收。还要适当运动、减肥,提高机体抵抗力。

③高度重视癌前病变。很多癌症都有自己的癌前病变,大肠癌也不例外。比如肠息肉病、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等疾病都有可能转化为癌症。


毛医生在线

你好,我是一名胃肠外科临床医生,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呈高发的趋势,但是由于大肠癌早期往往没有特殊症状,体检筛检率普遍较低,往往发现肿瘤后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是大肠癌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大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误诊,往往与急慢性胃肠炎,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痢疾等相混淆。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必须加强对大肠癌早期信号的宣传重视,提高患者大肠癌的警惕性。



1、大便带鲜血,往往与痔疮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必要时可行肛门镜,排除痔疮的可能。

2、间断性或者持续性粘液,脓血便,有排不尽感觉,肛门下坠的患者。 需要重视,建议查电子肠镜检查,排除病变可能。

3、大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黏液等性质异常,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需要重视,建议查肠镜。

4、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或有沟槽等现象。

5、粪便常规检查可见多次或持续隐血,伴有贫血患者需要重视。

6、伴有持续性下腹部不适、胀痛或者隐痛不适,无明显原因的腹部肿块,近期内体重明显减轻的患者。




胃肠健康科普ZZPO

大肠癌为我国六大癌之一,发病率高。以直肠癌为最多见,大部分为腺癌。中年以上发病较高,但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偏于高脂、高蛋白,故青年人患结肠癌的趋势有所增高。

直肠癌 在大肠恶性肿瘤中占一半以上,其早期先兆症状乃不明显,但便血是直肠癌较早先兆,即使癌肿还较小亦可出现。

结肠癌 早期最先出现的自觉症为腹胀或间歇性的腹隐痛(痛点固定)及大便习惯改变。

癌前潜病

1.大肠腺瘤(患大肠腺瘤或大肠癌直系家属者) 

2.结肠息肉(有遗传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员40~50%癌变率)

 

3.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从起病10年后10~20%癌变率) 

4.血吸虫性肠炎(癌变几率不高)

早期征兆:

1,大便习惯改变 不明原因的大便习惯改变,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加,极少数为便秘。

2.大便性质改变 大便由时稀到带少量粘液再到挟血或隐血,是结肠癌由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征兆,大便时有少量条状粘液粘附,尤为直肠癌警号。

3.腹胀、腹痛 为升结肠、横结肠(右侧结肠癌)的信号。因为这些部位离肛门较远,对肛门的刺激不大,主要为腹胀和时感隐痛。

预防措施:

1,调节食谱 应少食高脂食物及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2清肠防瘀 为避免瘀毒留滞,应多食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尽量减短毒素在肠管的停留时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3不食含亚硝酸胺类食物及霉变食物。


百世乐活

大肠癌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病人对于便血、大便习惯等症状未引起重视,易被忽视。

结肠癌早期表现

1.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的改变

常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带有血、粘液或脓液。

2.腹痛

表现为腹部定位不明确的持续性隐痛,有时仅表现为腹胀或腹部不适感。

3.全身表现

由于慢性失血、毒素吸收等原因,早期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低热、乏力等表现。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表现。

4.腹部包块

肿块大多比较坚硬,可有一定的活动度,多为肿瘤本身,有时是由于梗阻的粪便导致的。

直肠癌早期表现

排便习惯改变、排便前肛门有下坠感、排便不尽感,大便便血、带有血、粘液或者脓液等。

1.多吃新鲜蔬菜及纤维性食品,少吃富含动物脂肪及蛋白类食物,适量运动。

2.直肠指检:是直肠癌最重要的方法,中国70%直肠癌患者能通过直肠指检触及。

3.大便潜血实验:是早期结直肠癌重要的初筛手段。

4.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不仅可在直视下观察,还可切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神经外科段医生


lianxiaoqingqing

其实,大肠癌早期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其还易被误诊为肠炎、痢疾、胃肠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大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为中晚期肠癌,而早期诊断的比例却仅有11.8%。

通常情况下,大肠癌会有哪些征兆呢?

(1)腹部不适

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触摸腹部可摸到肿块。若包块出现于右下腹,一般常见于生结肠癌。

(2)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或粪便性状出现异常

排便次数增多,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发生的情况,以及粪便变细等。

(3)出现便血或黑便

便血的症状常易与痔疮混淆,两者引起便血是有区别的:直肠癌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血液易与粪便混合,还常伴有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或里急后重的感觉;而痔疮出血一般便完即止,血液不会与粪便相混合。

(4)全身症状

主要表现为贫血、头晕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等并发症。

由于早期一般较难发现大肠癌,因此建议50以上的人群最好定期接受肠镜检查。

而以下高危人群需更早的接受肠镜检查,并采取肠癌预防措施

  • 曾患有大肠癌的人群

  • 直系亲属中有患大肠癌的人群

  • 有盆腔放疗史的人群

  • 有大肠癌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等患

  • 出现消化道症状,如便血、出现粘液便或腹痛的人群

那么,应如何预防大肠癌呢?

大肠癌主要与“三高一低”饮食,吸烟饮酒,长期摄入红肉以及加工肉制品,肥胖以及缺乏运动有关。

因此,便宝宝建议大家尽量少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尽量少坐多动,增加运动量,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加速肠道有害物质排出体外。



便宝宝大肠癌早期筛查

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是大肠癌的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与肠炎,痢疾,肠结核,消化不良等疾病有时候难以鉴别。大肠癌有以下临床表现:

血便或者黑便

大肠癌的组织坏死脱落,小血管破裂出血。结肠癌常表现为黑便,如果是出现速度快,直肠或者乙状结肠癌出血,可表现为鲜血便。



大便习惯改变

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型,腹泻,便秘,或者腹泻与便秘相交替。还有的情况,表现为大便变细。



腹部不适

可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摸到肿块,特别是右下腹摸到包块,常见于升结肠癌。

全身症状

长期慢性失血可表现为贫血,头晕,气促。长期的消耗,可出现体重减轻,消瘦等营养并发症。



由于早期很难发现大肠癌,建议50以上的人群定期接受肠镜检查,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的接受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与高脂饮食,吸烟饮酒,长期吃红肉,肥胖以及缺乏运动有关系。

所以建议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戒烟戒酒,适量运动,保持体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