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可是你知道嗎,在浙江大學數學系有一位六十歲的教授,他的數學課不但沒有讓同學們望而卻步於數學的晦澀難懂,反而令同學們大呼聽到了一種情懷、一種數學研究的精神。他就是博士生導師,多本數學本科、研究生教材編者,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方道元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圖為方道遠在德國做學術訪問,攝於萊茵河畔

2017年4月26日,如往常一樣,方道元走進教室為本科生教授常微分方程的課程。上課鈴聲一響,同學們紛紛起身,共同說:“祝老師生日快樂!”原來,那天竟是方道元的六十歲生日。他對教學的嚴謹與認真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尊敬,在他六十歲生日那天,同學們紛紛為他送上祝福,表達對老師的心意。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圖為同學們的祝福摘錄

從科研到育人,對數學理念的執著追求

即使數學研究令方道元非常忙碌,但這麼多年來,他還是堅持在本科教學的第一線上。

大一能源與環境系統工程的學生施維凱談到:“我之前修讀方老師的常微分方程,在課程的一開始,方老師就直白地說,他教常微分,不是要我們成為解題的機器,只能套套公式,而是有數學思想的學生,要把數學做到科學化、生活化。老師上課很有力量,在課程中經受方老師數學思想的洗禮,感覺收穫很大。”

從業將近四十年,方道遠始終堅持自己評講習題:“其實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弊端,為了考試而學習,許多後續課程要用的知識大多不考老師不講,同學們也就不學,就造成了後續課程很難教學。”正因為意識到了應試教育對學習真正知識的摧殘,方教授才非常重視數學理念和數學思想的培養。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作為數學老師,方道遠一直採用板書授課,儘管有些數學題的解題過程動輒就要寫好幾塊黑板,而PPT只需要兩頁。對於這樣一種看起來有點兒過時的授課方式,方道元教授有自己的堅持:“我認為數學課應該是這樣,在課堂上向同學們一步一步展示解題的過程,這樣學生的思維才可以跟上整個過程,花裡胡哨的PPT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專業的一年級本科生陶中毅對此深有體會:“從第一節課開始,方老師就給我們普及數學思想的重要性,然後通過各種例子引入常微分。他上課全靠自己手書,每次都是滿滿幾黑板的板書,那龍飛鳳舞的字體簡直就是另一種對常微分的精髓的詮釋。”

把數學生活化,你就不會覺得它是枯燥的

談到自己和數學的緣分,方道元笑著說:“我們那個年代其實是一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方道元上學時,國家對數理化比較重視,他的數學成績也一直都不錯,於是他就自然而然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

聊起現在許多學生望數學而生畏的心理,方道元搖了搖頭:“其實數學不應該是那麼抽象的東西。如果僅僅把數學當作符號,就會越學越困難,過於符號化也不利於能力的培養。只有把數學生活化了才能培養數學能力。” 把數學生活化是方道遠一直在強調的東西,也是支持他堅持數學研究的動力。

“解常微分方程就像搭梯子:如果你到不了一個高的地方,就要不斷地向上搭梯子,以求離這個地方越來越近,直到登上這個地方。對於我們不認識的常微分方程的解,是不是也可以搭一個梯子呢?如果我們不斷地搭梯子,搭成一個天梯,是不是就離那個解更近了呢。如果能夠以這樣的方法學數學,你就不會覺得它是枯燥的。它是有血有肉的東西。”

數學研究需要創新型思維的培養:怎麼想比想什麼更重要

除了對數學生活化的極大興趣外,支持方道元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的還有努力後帶來的一串串碩果:早在1994年起,方道元便連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2000年以來在國際重要SCI雜誌上發表100多篇學術論文,

解決了一系列長期未解的國際性難題,得到了包括菲爾茨獎得主陶澤軒及眾多國際著名數學家在內的同行引用六百多次。獲得了教育部高校科技進步優秀成果自然科學二等獎。

同樣,在育人方面,方道元也有著很高的成就。他的博士生張挺和王成波分獲第一批和第二批中組部拔尖人才,這在全國是僅有的,人稱“絕代雙驕”。前者還獲全國百優博士論文提名獎,後者08年獲聘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職位,3年後被數學系引進。06年畢業的徐江也早已成為南航的博導、教授。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程度及水平高,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有兩位博士同時獲得法國的博士學位,3位博士畢業後分別去國外作博士後研究。

在這些豐碩的成果背後,是方道元對研究人員素質的大力推崇和堅守。他說:“我們要培養創新型人才,不能僅僅只會解題。現在的數學軟件就可以解題。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有的是會做題的機器人。那麼創新型思維怎麼培養呢?關鍵就在於,培養操縱知識的能力。

這就要求我們能正確的把握好概念,學會辯證的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如何將不會的問題轉化成會的問題是關鍵。這個過程將成為創造性思維得以培養的源泉。”

“就好比你去認識一個人,最開始不認識,慢慢地瞭解了他,最後變得親密。學問學問就是要先學後問。遇到難題不必抱著必須馬上解出來的目的,讓它掛著就會潛意識的不斷地去想,想多了就會有頓悟,這就會給你帶來享受的感覺。這個過程中才是數學研究最有趣的。”

的確,如胡適所言,怕什麼真理無窮,近一寸有近一寸的歡喜。這大概就是做研究時最享受的狀態了吧。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圖為方道遠在京都大學做學術報告

今年方道遠已經六十歲高齡了,但為了有一個好的身體繼續為學生們上課,他堅持每天早上6點起床快走鍛鍊,至今已三年有餘。“快走是以鍛鍊身體為目的一種形式,我每天要快走十公里,早上六點起來鍛鍊一個多小時,八點之前我一定在辦公室裡。我以前一直在做研究,每天都很忙地坐在辦公室裡,忽視了體質健康。這幾年鍛鍊下來,發現快走效果非常好,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

對自己研究領域有著發自內心的熱愛,對培育下一代的數學精神和數學思維有著近乎切身的執著;從科研到育人,方道遠始終堅持自己對數學的理念和精神,我們也相信在他的帶動下會有更多真心喜歡數學的同學們投入科研領域,發現數學之美。

好老師!為了多給學生上幾節數學課,六十歲老教授堅持每天快走十公里

文章:蔣文秋、田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