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論成就,劉伯溫遠在諸葛亮之上;論軍事才能,劉伯溫遠超蕭何,助力朱元璋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論治國才能,劉伯溫更強於張良,一舉定下大明帝國後世兩百年的盛世格局。

《帝王師:劉伯溫》是一本由度陰山編寫的通俗歷史類書籍,講述了帝師劉伯溫傳奇的一生。本文整理自此書經典內容。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一、劉伯溫與元朝的緣分

劉伯溫想進入體制內,來完成保衛祖國的大好願望,察罕帖木兒(趙敏的父親)決定通過自己來完成保衛祖國的願望。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有的人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有的人全靠自己。

有的人希望找個已經搭建好的平臺,有的人希望自己搭建平臺。

察罕帖木兒自己搭建的平臺,在當時大顯神威。1355年陰曆11月,劉福通威脅晉冀,察罕帖木兒將對手全部殲滅。後大破紅巾軍。把劉福通北伐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在察罕帖木兒出現之前,劉福通的勢力非常大)。察罕帖木兒的威名還沒有傳播到南方,所以劉伯溫也不知道他雖然有這樣的神人,但是元朝的氣數盡,因此他演繹的肯定是悲劇,而不是喜劇。在圍攻紅巾軍的時候,被反叛的紅巾軍殺掉了。

一個把別人看的特別複雜的人,自己也不簡單。一個把別人看的特別單純的人,自己也複雜不到哪裡去。

“天、人”是真可以感應到。1359年初,劉伯溫和元朝的緣分真的盡了。

絕望時產生的力量是摧枯拉朽的。

因為民眾最終是能醒悟的。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二、治大國若烹小鮮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治理國家的人應該遵從什麼樣的原則呢?劉伯溫說,治理國家的人就像醫生,經過把脈才能瞭解症狀。醫生要針對病人的病因來開處方,開的正確,病人的病就能治癒,開的不當,病人就有可能死去。因此,知道症狀,脈息,卻不會開處方的人,就不是個好醫生。即使是今天,一些中醫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知識,知曉病人的症狀。但是醫生之間的高下之別在於,有的醫生可以開出好方子。有的醫生,拿不出好方子。

劉伯溫也不忘提醒治國者,“德”才是治理國家的手段,利雖然暫時有效,但是長久下去,必然會失去效益。眾所周知,元王朝的統治是“力”的,不是“德”的。甚至偏激一點而言,元王朝總建國開始,就把中國人當作奴隸的。

元王朝是個只重視軍事,不重視農業的王朝。劉伯溫對這樣淺薄的認識哭笑不得。治國之道,在於均衡。而元王朝遠遠沒有做到這一點。曾想把江南開發成操場。在農業大國卻不懂農業。

天下其實是個監獄。主一是心中有定見。在做事中,反練內心。在良知指引下,做任何事情都能專心。而這種專心,反過來會驗證天理。

劉伯溫的主一和聚精會神有關。但是他所謂的主一其實是說,人的智慧問題,不是數學問題。比如:一個人的智商是70,另外一個人是100.那麼兩個人在一起,做事情的智商就是170.可能恰恰相反,兩個人在一起剛好成了30.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三、三個臭皮匠與一個諸葛亮

【帝王師:劉伯溫3】三個臭皮匠,抵不過一個諸葛亮!

其實三個臭皮匠,根本不能抵過一個諸葛亮。根本就沒有智慧可言,有的只是爭吵。大家開始誰都不妥協,最終可能會在外界的壓迫下妥協。但是妥協的那部分,可能是智慧中最一般的。這很容易理解,有的人智慧高,但是高的那部分,不被人理解。所以被放棄了。有的人智慧低,但是智慧低的那部分,更不會被人接受,所以也被放棄了。

那剩下來的是大家都能接受的。那正好是低智商的人搞不明白,高智商的人不屑於搞的。

劉伯溫講的下棋的故事,就是這個道理。都釐和對手水平可能是相當。但是剛好來了個棋藝不怎麼樣的,按照自己的智力來指點都釐,就把都釐的智力商數拉了下來,所以都釐輸了。後來,來了一堆智力不怎麼樣的,誰都認為自己比對方高明。最後吵來吵去。肯定是都釐採用一個去掉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最後輸了。

老虎之間打架,三隻老虎,肯定能咬死一隻老虎。老虎之間打架,三隻老虎,肯定能咬死一隻老虎。因為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1000只狐狸和一隻老虎打,贏的可能是老虎。因為狐狸太多,人多嘴雜,狐狸多了就會亂。這一亂,就無法形成統一的正能量。所以必輸無疑。

雙頭蛇,其中一個蛇要向左,另一隻蛇要向右。結果,一天下來,這條蛇沒有挪動半步。最後,劉伯溫總結說:眾智之多疑,不如一心之獨決!

本文選編自《帝王師:劉伯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