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一、沸沸揚揚的集體跳閘逃票事件

近日, 網上瘋傳一段視頻,記錄了成都非遺博覽園站,40多名乘客地鐵“集體”逃票現場。

據視頻拍攝者介紹,當天“草莓音樂節”散場,可能是因為人太多,有人不願意排隊買票過安檢,直接從檢票閘機兩側翻進去,或從閘機下方鑽出。

在集體翻越套票過程中,沒有人阻止,拍攝者猜測,可能是工作人員視線被大量人流擋住了。次日,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博,轉發該視頻並批評此舉“太過分!”,也有網友評論說“如此集體跳閘套票行為”太醜陋。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二、集體跳閘逃票行為的背後動機

“40多人集體”“逃票”,到底怎麼回事呢?難道他們真的連幾塊錢都沒有,連多等幾分鐘時間都沒有麼?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年輕人選擇了這種不太文明的“逃票行為”呢?

其實,用“逃票”二字來描述這40多個人的行為,是不夠準確的。僅僅從地鐵官方的角度看,沒有收到票款,用“逃票”來說明這個結果,也沒什麼不妥。但是從社會事件的角度,僅僅停留於對“逃票”行為的譴責,基本沒有意義。

因為這群年輕人的行為背後,根本不是要逃脫那幾塊錢的票款。我們都知道,一般輕軌地鐵,是有兩個核查關口的,一進一出,也就是在進站和出站都有檢票機制。除非兩個檢票環節都逃票,否則你最終都得買票的。如果是使用的城市一卡通之類的通乘交通卡,如果進站打卡了,出站沒有打卡,那下次乘車時候,也會要求補回來。

所以,逃過檢票環節的行為背後,動機不在“逃避票款”這點上。

另一個“不檢票跳過閘機”的行為動機,也不是急於趕時間,也不是緊急避險求生的倉促。那麼多人,有大把的時間來參加“草莓音樂節”,特別是年輕人,歌星影星的粉絲種子,等待他們心中的明星的時候,可以幾小時,可以不避風雨烈日,顯然這幾分鐘的等候檢票時間和耐心還是有的。所以,“逃避檢票”的行為背後,趕時間、緊急避險顯然也不是原因。

為了看清楚這些違背公序良德行為背後的動機,可以設想一下不同的場景,看看會不會同樣發生。

如果安檢的工作人員沒有被遮擋住,在工作人員的監督和眾目睽睽之下,他們還會逃過閘機嗎?按一貫的公眾場景,大概不會。

如果在緊急狀況,有武警在執勤,面對荷槍實彈的武裝,他們會逃過閘機嗎?不用說,肯定不會。

換句話說,在強大的外力監督下,他們也不會集體逃票跳閘。因為他們明白這種違背行為所面對的懲罰有多大。

這樣分析有什麼意義呢,無限誇張麼?

事實上,40多人集體逃票行為背後,確實隱藏了一個很嚴峻的心理問題,被社會和個體所忽視。

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三、無限慾望、投機性和自我約束力

就是在沒有監督沒有什麼成本的情況下,個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個人對無理性的慾望和投機人性的自我約束。一個人,如何來管理個體自由的想法和利益追求,和大眾利益及追求之間的科學理性的平衡問題。

現在社會上的“娛樂至上”的行為和各種習慣,強化了個體內心的“自由自在的思維和感受”,弱化了“對社會整體利益的關注和公序良德的遵守”。按照這個邏輯,那群集體逃票的年輕人,真正的動機,僅僅是“開心、好玩、思維和行為的自由,無意識的忽略了公序良德”而已。

按照生命的慾望本性,總是追求思想和行為的自由,不受約束,不會在乎他人的利益和生活狀態。但是作為社會的人,社會存在的法則要求大家協作,共贏,這是最科學合理的存在方式。遵照生命的自然法則和社會法則,個人需要科學合理地約束無限的和利己的慾望,參照社會協作的基本要求,最低標準是不要損害社會大眾的基本利益,破壞社會的公序良德。這個和倫理道德無關,與理論政見無關。這是作為生命個體存在的基本覺悟。

如果不能覺悟到個人和社會大眾之間,應該擁有的合作共存的生存模式,而是僅僅從個人的思維自由、行為自由、興趣愛好、身體愉快感受等等角度出發,個人的行為必然會傷害社會大眾的利益,對他人、對社會群體、對社會科學理性的秩序造成傷害或者破壞。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四、內心自我失控的危害

一個人不能約束自己的慾望和投機本性,這種破壞有多大呢?對外在破壞的大小,與是否能夠有意識的自我控制,之間是沒有正相關性。換句話說,只要一個人缺乏內心的自我約束,這種被非理性慾望和投機本性控制的念頭和行為,破壞力可以很小,與可以很大,只與面臨 對象和環境有關。

有句話說,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個小小的0.01米不到螞蟻洞穴,可以破壞1000*1000米的大堤。其實,這個1釐米的蟻穴,如果是出現在一根20米的田埂上,那它就毀掉是這根田埂。

一個開關,手指輕輕一按,可以啟動一個40w的電燈,可以啟動一架戰鬥機,可以啟動運載火箭,可以啟動一艘核潛艇。手指輕輕一按快關,可以救千萬人性命,也可以像二戰集中營那樣,殘殺千萬人。

人的內心之中,對非理性的慾望和投機性的自我控制開關,就像這個蟻穴,就像這個開關,在不同的場景產生的破壞作用,不能以“自控力破壞性大小”來衡量,只有允許和不允許。一旦出現,結合不同危險的場景,破壞性會被無限放大。

透過“40多人集體跳閘逃票”事件的表面,看到這些個體和群體內心世界的狀態,簡單用“醜陋的人性”“太過分”“為了幾元票款”是看不出背後的危險的。這不是個人的危險,是社會整體意識淡漠下的危機。

可以看看更為嚴重的傷害和破壞事件。

幾年前,幾個學生從網吧出來,在沒有任何必然衝突動機的情況下,將一個精神異常的婦女毆打致死。前不久傷害十幾名學生的某人,在沒有任何矛盾衝突的動機下,肆意傷害不相干的初中生。大學的某學生,將自己的學妹和陪讀的媽媽,殺死並肢解,彼此之間也沒有該有的深仇大恨。

這一系類傷害事件,和集體逃票事件,表面看來破壞程度完全不能混為一談。但深入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世界,其實都是一個原理,並沒有動機大小之分。都是一個“自控和失控”的開關問題。

這就是“在內心世界中,對慾望和投機性的自我約束”,這個問題的嚴肅性和重要性。這才是透過“集體跳閘逃票”事件背後,應該被個體和社會高度重視的問題所在。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五、內心自我失控的原因

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內心自控開關的失控”狀況呢?

基本的原因就是個體的自我意識覺醒,更強調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利益,淡化了社會集體的利益和規則。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性的解放和進步,更好的釋放個體潛力。但是如果個體不能有意識進行集體利益和規則的學習和思考,必然造成集體利益和規則意識的淡漠。

社會生活內容的偏離,“娛樂至上”價值觀和內容,對個體的社會規則意識起到了極大的破壞性。基本原理在於,每一個追求和享受娛樂的個體,更多的是關注和體察身體、內心的愉快、輕鬆、自由的感受,思維、觀念強化了這種自由與娛樂。表現在社會上就是,歌星影星明星至上,通過經濟利益和名利權勢的傾斜,帶動整個社會大眾對“身體、內心娛樂的享受和追求”,淡化了集體利益和規則的嚴肅性,以及該有的重視和遵守。

比如“電腦版、手機遊戲”,破壞性最小的,就是簡單的娛樂消磨時間;破壞性最大的就是“戰爭、殺戮遊戲”,虛擬的世界,血腥、暴力、殺戮、利益追求、無視社會公眾秩序,通過虛擬遊戲的方式,在個體大腦中不斷的強化相關的信號,同時不斷通過遊戲場景的重複強化,弱化了現實社會秩序、利益的價值觀、思維想法、和該有的重視和尊重。

個體和集體的內心世界裡,一方面在強調個體的思維、念頭、價值、行為、感覺、享受,另一方面在弱化社會集體的利益觀念、價值觀、規則秩序和公序良德。當一個人或者是一群人內心中缺少了“慾望、投機性”的自我約束力之後,在一些不被外力監督的場合,會釋放出巨大的破壞性。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六、集體跳閘逃票事件背後的啟發

不要期望通過外力能夠約束所有內心的慾望,法律強制性能夠威懾所有的破壞行為。

只有清醒明白地,自我約束,才是最科學理性的管理原則,也是個體靈性成長的基礎,社會和諧的基石。

是到了該約束內心的無限慾望和本能投機性的時候了。

作為個人,不要期望社會和集體給你提供自我約束的強制力。自我管理,自我約束,是個人的生命科學理性的基本要求,也是個體心靈提升的基礎。

自我約束,提升修養,提升心靈品質,是你個人的事情,其實與集體、社會、國家無關。

乘客集體跳閘逃票的背後 莫讓慾望與投機 逃脫了自我約束與監管

閱讀本文,感觸良多,請寫下你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