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30年後機器人會代替醫生,這是真的嗎?中醫說不可能!

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的出現,讓這一難題逐漸得到解決,主要因為人工智能健康機器人有以下優點:

那麼,30年後,醫生會不會下崗?

這有點衝突!誰來做疾病預防的工作?難道不是醫生嗎?既然是,那醫生當然不會失業。

所以,準確的表敘應該是——醫生需求的總量不會減少,但一部分醫生可能得轉崗到健康管理和疾病預防領域。

30年後,病人會越來越少嗎?

即使有那麼多醫生投身做疾病預防。雖然智能健康機器人可能會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是30後病人會不會越來越少呢?

這個問題,馬雲沒說清楚。經濟發達,越來越有錢,生病的人就少了?當然不是,你看美國、歐洲、日本這些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消滅”大片病人了嗎?根本沒有!

因為物質富有,所以生病率下降,甚至不生病?看那麼多富人早年英逝的新聞,當然可以否定這個判斷。
馬雲說30年後機器人會代替醫生,這是真的嗎?中醫說不可能!​生病與環境質量有緊密聯繫,更潔淨的水、空氣、土地深深影響健康,這個常識你不會否認。30年後的中國,對環境的破壞和汙染會比現在更少?

生病與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有關。這個內容,中醫有,西醫沒有。身心規律的認識,也是西醫的短板。很多疾病是心病,但西醫是不可能承認這個唯心主義論斷的。30年後,西醫依然成為主流,所以發病率下降可能性不大。

智能機器人的崛起,讓醫生失業?

這個觀點有迷惑性。你把病例資料輸進電腦,然後機器人給你開處方,你會因此不看活人醫生嗎?答案是不會。
馬雲說30年後機器人會代替醫生,這是真的嗎?中醫說不可能!​“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句箴言已經運行數百年,安慰病人是醫生工作不可以剝離的部分。機器人,用程序化的語言來安慰心情低落、沮喪、絕望心境的你?這點很多醫生是不能接受的。

只要疾病存在,醫生就不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