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肖傖:第一花旦荀慧生

 今人談當代名旦,必數梅畹華、程玉霜、荀慧生、尚小云為一時瑜亮。而慧生之得以與畹華、玉霜、小云各樹一幟,蜚聲歌臺舞榭間者,因慧生能兼畹華、玉霜、小云之長,而慧生個人獨具根底最深之花旦技藝,如刀馬旦戲,如純粹之閨門旦戲,其蹺工之佳妙,身段之活潑,表情之細膩,刀馬之嫻熟,雖畹華、玉霜每以舞劍為新劇生色,小云亦喜演刀馬劇,而卒以慧生系秦腔花旦出身,武藝蹺工在在過人。故畹華、玉霜、小云三人藝術上有不及慧生之處,亦即慧生可以稱雄之處。

張肖傖:第一花旦荀慧生

荀慧生之《十三妹》

 且回顧梨園中之花旦人才,如芙蓉草唱、念、做、打以及身段、蹺工皆在上乘,而容顏已非。小翠花做工妙造自然,表情風流細膩,蹺工卓絕一時,能戲多至百數十劇,而唱工與唸白較為遜色,皆不足以與慧生分庭抗禮。故慧生在今日之梨園中,既居花旦行中之龍頭地位,又能出其緒餘,以與畹華、玉霜、小云爭勝。假使慧生而非全才,即全才而唱唸、表情、身段、蹺工,色色不能出類拔萃,亦不足以造成慧生今日之地位也。

 愚觀察近年上海梨園對於四大名旦營業狀況之趨勢,梅之聲勢最煊赫,玉霜號召之力亦甚強,慧生以本戲日多,自其全本《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大英傑烈》諸作收十分美滿效果後,近且有《百寶箱》 《魚藻官》 《還珠吟》 《陳麗卿》 《柳如是》 《庚娘》 《白娘子》等新作,其號召力益遠勝於前。故慧生在上海已足與玉霜並肩,小云已有不敵之勢,此可以事實證明者也。

張肖傖:第一花旦荀慧生

荀慧生《花田錯》化妝照片

 內行中對於各項角色不論生、旦、淨、醜凡列一等人才,得內行中之老輩與新進鹹欽服之,所謂人以藝重,已成為歷久不變之藝術平等觀,故老伶工如何桂山、黃潤甫、金秀山、錢金福、陳德霖、王長林輩,雖終其生未嘗獲得巨大之包銀,然其在梨園中之尊重固與名鬚生同一尊貴可稱也。

 茲述愚對於慧生有左列之私見:

 (一)慧生在科班時之花旦戲,愚所見,可稱已不止百讀,但慧生蒞滬愚對於其青衣戲毅然捨棄。某年友人邀聽連良、慧生之《寶蓮燈》,愚仍不終場而去。蓋名鬚生之與慧生合演斯劇者,隨時隨地皆可得見,捨棄決不可惜。獨于慧生偶與王長林之《小放牛》,與楊小樓之《戰宛城》及《翠屏山》,愚認為海內絕無僅有之佳作,必如此佳作乃可稱為珠聯璧合,一時無兩。因此愚遂有一痴想,以為《戰宛城》一劇必須合小樓、慧生於一堂,而配以紅豆館主之曹操(郝壽臣、侯喜瑞、金少山皆狀《三國演義》之曹操皆不足稱館主,斯劇內外行鹹歎服之),尚和玉之典韋(錢金福已嫌太老)以及馬連良之賈詡,錢金福、許德義、劉硯亭輩之曹將,此戲可抵三年戲癮也。

 (二)慧生之本戲初以《丹青引》 《香羅帶》 《荊釵記》 《釵頭鳳》為四大名劇,但愚獨喜其老戲翻新之本戲,如全本《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緣》《金鐘罩》 (全本辛安驛)、《大英傑烈》等作,蓋老戲翻新之本戲非有慧生之全才無以勝任愉快也。

張肖傖:第一花旦荀慧生

荀慧生在上海與妻子合影

 (三)近代花旦首推田桂鳳、崔靈芝、路玉珊諸伶,小翠花之細膩風光,最近似田桂鳳。芙蓉草之旖旎纏綿,亦多類似崔靈芝處。惟慧生兼採眾長,刀馬旦之念白宗瑤卿,老辣不及瑤卿反覺恰到好處;潑辣戲宗路玉珊,其潑辣不及玉珊,而反覺有兒女純任自然之態;風騷冶豔不及小翠花,而能以柔情綽約勝;大家風範不及梅蘭芳,而獨以小家碧玉之妙曼輕倩勝;風流蘊藉稱哀怨不及玉霜,而以自然勝。故慧生能兼眾人之長,且有其獨具之精彩也。

 (四)全本《十三妹》與全本《玉堂春》,以及全本《得意緣》 《大英傑烈》何以非他人所及?則以《十三妹》一劇,為玉琴、瑤卿之名作,但後部之“青雲山” “弓硯緣”,玉琴、瑤卿,亦非擅長。梅蘭芳、程豔秋、尚小云,皆工張金鳳一角而《十三妹》之才,玉霜僅能唱“弓硯緣”一折,而不能演“紅柳村” “悅來店”“能仁寺”,性非所近,即演亦不能工也。此全劇中,“紅柳村”“能仁寺”以武工重, “‘悅來店” “青雲山”以道白、神情勝, “弓硯緣” “安樂村”以唱工、表情勝,合青衣、刀馬、閨門旦三種於一戲,慧生一身兼擅之,此慧生難能可貴者。全本《玉堂春》中“起解”“會審”為蘭芳、玉霜、小云之傑作,此兩折以外,三人皆不能勝任。慧生遂以全本獨步宇內矣。《得意緣》為昔時王蕙芳與瑤卿合演之佳作(瑤卿去夫人絕佳),今惟小翠花擅勝場,但小翠花因唱唸二者非慧生之敵,故慧生最佳妙之《英傑烈》,路玉珊後已無人敢演全本,慧生之才在路玉珊上,演此宜其出色當行。《金鐘罩》,即全本《辛安驛》,慧生之戲本極佳,今改為二黃,當可斷言能愜望也。

張肖傖:第一花旦荀慧生

荀慧生之《醉酒》

 (五)慧生之戲為蘭芳、玉霜、小云所付缺如者,如《梅龍鎮》 《花田錯》《鴻鸞禧》 《鐵弓緣》 《翠屏山》 《小放牛》 《戰宛城》 《拾玉鐲》 《得意緣》等作,皆獨具精彩。

 (六)慧生之戲與蘭芳、豔秋、小云均能演唱,而慧生能勝過三人者,如頭本《虹霓關》《樊江關》《穆柯寨》《金猛關》《荀灌娘》等作。

 愚於伶工之藝術,有一技之長皆稱道之。慧生可稱道者,已如上述。願慧生努力自愛,以全力貢獻佳作,一新顧曲者之耳目,則愚所企盼者也。

(《戲劇月刊》1931年第3卷第8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