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從來帝王無真情,多是忠臣枉送命,從古至今的中國封建社會,層出不窮的帝王,也有從出不窮的將相,但是帝王總是生前富貴,死後大墓,而唯有忠臣卻往往不得善終,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大秦帝國一代功臣蒙恬,蒙毅兩位蒙氏兄弟,他們三代為秦國效命,破齊國,御匈奴,築長城,修直道,可惜一生耿直,因為得罪小人,卻落得個無聲被害的悲慘故事。

《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戰國多攻伐,蒙恬的故里本在齊國,但是由於齊國的軟弱和齊王的昏庸,蒙恬的祖父蒙驁毅然從齊國投奔秦國,蒙驁投靠秦國之後大展才能,帥軍攻打韓魏屢立戰功,被秦王封為上卿,蒙氏一族得以在秦國紮下根基,蒙驁身為武將,虎父定然無犬子,作為蒙驁的兒子,蒙恬和蒙毅的父親的蒙武也成長為秦國的一員大將,並和秦國的知名大將王翦一起攻滅了不可一世的楚國,兩人作為兩代秦國大將的後代自然也是少年英俊,本就生於大將之家,從小他們就被灌輸了忠君愛國,報效國家的思想,兩人也是一腔熱血,渴望縱身沙場,殺敵建功,但是正是因為這種傳統的忠誠教育,也為他們後來的無聲慘死埋下了伏筆。

《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公元前二二一年,蒙恬作為參戰將領,一舉攻滅了已是腐朽的齊國,之後秦國勢如破竹,一統天下,秦始皇認為他的才能可以擔當重任,於是派遣蒙毅去抵禦匈奴的進攻,蒙毅知道,匈奴雖然比較彪悍,但是多是騎兵,且遊動性較強,他們來無影去無蹤,而大秦帝國疆域遼闊,因為距離和時間的關係,任何一個地方受到匈奴的攻擊,帝國都無法準確及時的去援救和抵禦匈奴的騷擾,於是蒙恬遍覽邊境,相處了一個好主意,如果以一個山頭為一個崗亭,仿效前人置辦一座烽火臺,這樣,一旦任何一處有匈奴的進攻,只要點燃烽火臺,立刻就能從遠方看到,就能及時的調派較勁的軍隊前去防禦阻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家的安全和邊境百姓的安全,他走遍了高山,親自挑選出適合建造烽火臺的山尖,但是雖然烽火臺可以及時傳遞信息,卻並不能有效的防止匈奴騎兵的進入,如果只是在他們進來以後才開始調動軍隊,也未免有些亡羊補牢為時已晚的意思,他奏請了秦始皇的意見,秦始皇認為,如果在烽火臺之間築起高高的圍牆,這樣就能防止匈奴騎兵,只要增開關口,只在關口處設置重兵防禦,然後由烽火臺傳遞受襲信息,可報邊境萬全。蒙恬受命,開始修築秦長城。長城是個偉大的工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是長城的工程是巨大的,為了建造長城,國內的普通老百姓被一批又一批的強徵過去坐苦徭役,惹得民間叫苦連連,最終導致了秦王朝的迅速崩潰,而推翻秦王朝的陳勝和吳廣就是由於沒有趕上去服徭役的時間而被迫舉起抗秦大旗的,還有漢高祖劉邦也是由於運送服役的人員不周而被迫抗秦的。這些我們暫且不表。

《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蒙恬在外征戰,建造長城,驅逐匈奴,可謂是建下了大功,秦始皇對他是相當信任的,蒙恬的弟弟蒙毅在國內做上卿,秦始皇對於蒙毅也是更加親近,甚至達到了出行也要同坐在一輛車的地步,秦始皇是什麼人?連自己的妃子和孩子都不會輕易相信的一個多疑帝王,竟然能讓蒙毅和他同車而坐,可想對蒙毅是多麼的信任。但是這卻引起了秦始皇的內侍趙高的不滿,秦法嚴苛,趙高一次犯了死罪,忠於秦王的蒙毅執法定然嚴厲,加上趙高這種諂媚小人肯定容不下蒙毅的眼裡,所以蒙毅毫不猶豫就判了趙高的死刑,不過趙高也不是一般人,幸虧有秦始皇赦免,他才免於一死,但是從此,他卻對蒙氏兄弟懷恨在心,可能有人比較好奇,這是蒙毅得罪了趙高,怎麼關他的哥哥蒙恬什麼事呢?各位可能不知道,蒙恬在外手握三十萬重兵,蒙毅在內掌管朝政,他趙高為了一己私慾敢犯殺頭之罪,又怎麼能夠容忍蒙氏兄弟的存在,可以說,只要蒙氏兄弟在就沒有他趙高的好日子。

《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公元前二一零年,始皇帝南巡,本來是打算觀看他的萬里江山的,沒想到剛到沙丘,就得了重病,古人是比較迷信的,特別是這位竟然還相信世間又長生不老藥的始皇帝,他認為自己應該是得罪了三山五嶽的神靈,於是命令自己最相信的蒙毅前去禱告祈福,誰也沒料到,蒙毅禱告完還沒有回來就立刻駕崩了,始皇帝駕崩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丞相李斯迫於趙高的威脅,夥同趙高偽造聖旨立了始皇帝二子胡亥為帝,而派人直接害死了胡亥的哥哥,當時身為秦國太子的扶蘇,但是眾人可能都認為,胡亥僅僅是為了得到皇位,卻不知道這其中另有隱情,蒙恬與蒙毅作為大秦帝國的忠臣,自然知道太子扶蘇是最合適的繼承人選,所以在始皇帝還在世的時候一直都是支持扶蘇的,而胡亥卻昏庸無能不堪重用。蒙恬在外手握三十萬可擊退匈奴的雄兵,而蒙毅在內卻能公正忠誠的執行法度,他們一旦內外合力支持扶蘇上位,像趙高之流,以及以酷刑嚴厲聞名天下的李斯必然就會成為階下囚和刀下鬼,所以這才是促使李斯和趙高狼狽為奸的真正原因,趙高與李斯偽造遺旨,先是上公子扶蘇自殺,然後又準備好了刀斧手殺害了去為始皇帝禱告歸來的忠臣蒙毅,最後才派人去賜死了在外征戰保護大秦帝國邊疆安全手握三十萬大軍的蒙恬,蒙毅臨死之前曾託求看守他的守衛向胡亥闡明自己是個忠臣,而殘殺忠臣是不詳的徵兆,但是奉命之人卻是趙高派來的,所以並沒有幫他傳達,蒙毅最終慘死獄中,而胡亥其實也是知道蒙氏兄弟是忠臣的,但是趙高一方面向胡亥進讒言說當時蒙氏兄弟曾阻攔始皇帝立胡亥為太子,另一方面也威脅胡亥一定要消滅蒙氏兄弟,不然蒙氏兄弟就會造反推翻胡亥,胡亥無奈只有命人殺害蒙氏兄弟。

《神話》裡的蒙毅確實存在,雖然不是將軍但是也很厲害!

但是蒙毅雖然身死,可是蒙恬卻在外啊,蒙恬手握三十萬雄兵,就算不殺回國內為自己的兄弟報仇,但是也最起碼可以擁兵自重以求自保的,趙高與胡亥為了消除蒙恬這個威脅,可謂是煞費苦心,他們只是嘗試性的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去蒙恬的軍中打算嘗試能否賜死蒙恬,蒙恬如果稍作懷疑或者抵抗是可以倖免於難的,但是忠誠於大秦帝國的蒙恬認為雖然將在外,但是也一定要忠於大秦帝國的皇帝,所以也只有無奈飲下了毒酒,蒙恬的忠誠和歷朝歷代為了帝王身死家滅的忠臣都是一樣的,他們三代都是大秦帝國的棟樑和功臣,也是最終於大秦帝國的人,所以在他們的眼中和認識中,忠誠與名譽最重要,他們寧肯相信有一天會沉冤昭雪,也不會在屠刀與毒酒來臨前做出一點反抗與懷疑,可謂是活也忠誠,死也忠誠!縱然手握三十萬雄兵,卻也是隻能落個慘死的下場,可謂是,可悲,可哀,可憐,又可恨!

下期文章:從這幾件小事來分析,奸臣趙高是如何一步步毀滅大秦帝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