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古人云: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用在皇帝身上同样适用,古代君王统领四海,囊括宇内,集军、政权力于一身,一人执掌天下生死之大权,但他毕竟是一个人,不是神,很多决断还得靠大臣们给出建议,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其一人。

所以皇帝能不能听到正确的建议是尤为关键,甚至决定了天下人的生死,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回顾历史多少皇帝因听信谗言而杀害忠臣、又多少皇帝是因宠信奸佞导而致国破家亡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的!

所以在古代的朝廷中,关键部门的领导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有忠臣,才会有好的意见和建议传到皇帝耳朵里,一个忠臣的谏言成就了自己,也会成就一个好皇帝。所以忠臣谏言是非常的重要。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敢于谏言的忠臣,今天就拿两位不同朝代的两位敢于谏言的忠臣来做一下对比,一个是商朝的比干,一个就是唐朝的魏征,这两位是因敢于谏言而青史留名的两位忠臣,但是虽同为敢于谏言的忠臣,但是他们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皇叔比干

先说的就是比干,纣王当时迷恋王妃妲己,终日不上朝与妲己饮酒作乐,且纣王日益骄奢淫逸,凶残成性,作为纣王叔叔的比干,看不下去了就去劝诫纣王离开妲己,亲近贤臣,勤勉节俭,纣王早已被妲己迷的神魂颠倒,哪里听的下去比干的话,直接将比干打发了出去,但是比干为此却得罪了王妃妲己,妲己决心报复比干。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纣王与妲己

一次纣王正与妲己作乐,妲己突然捂住胸口喊疼,纣王连忙传宫中御医诊断,御医诊断后均束手无策,但是妲己却不断喊疼,看到躺在榻上的爱妃,纣王心疼不已,连忙问如何才能治好你的病,妲己说:我自幼便患有此病,之前已经犯过几次,为了怕大王你担心,就没告诉你,如今再次发作,恐怕我命休矣,只是之后无法再伺候陛下了。说罢,妲己又假惺惺的挤出了几滴泪水。纣王不断的问倒如何才能救你姓名,即使让我替你去死我都愿意,妲己说,我哪里舍得大王去替我去死,我这病也不是没有救,只是妾身份低下,不值得陛下为我这么做。纣王看到救爱妃的希望连忙问道:如何才能救爱妃?妲己装作很为难不肯说,后来半推半就的说:我早就听过,皇叔比干自幼就有一颗七窍玲珑心,若皇叔肯将此心借给我,我就能得救。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妖妃妲己

愚昧的纣王连忙把比干找来,跟他说明此意,比干说:大王你怎么看呢,纣王说你就救救爱妃吧,说罢命人取下了比干的心,赶紧拿去给他的爱妃治病去了。后面也有传说说是姜子牙知道比干有难,就给了比干一道符,可暂保性命,去菜市口找一个卖菜老妇问他:菜没芯能活,人没心能活吗,如果他回答可以活,那比干就可以保住性命,如果老妇说不能活,那比干就得死,无奈天意亡商,比干问老妇后,老妇大笑说:人没有心怎么可能活呢?于是比干又走了100步,口吐鲜血而亡,商朝没有了比干,离灭亡更近了一步。

当然比干遇到老妇问问题这个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比干一代忠臣,却落得个挖心而死。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魏征正在于唐太宗李世民朝堂争执

另一个要说的就是魏征了,在李世民没有当皇帝的时候,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人,玄武门事变之后,因魏征耿直被李世民赏识纳为己用,后魏征一直得到李世民的重用,魏征因耿直,有时候气的李世民也是牙根直痒痒,有一次在朝廷上,魏征与李世民当面争执,丝毫不顾及李世民脸面,气的李世民骂起魏征,说你个乡巴佬,迟早有一天,我会杀了你。然而气归气,事情过去后,李世民什么事情还是很依仗魏征,没有因为曾经魏征顶撞过自己就去报复魏征,真是忠臣遇明主,没有李世民魏征再有才也不会青史留名。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魏征

魏征经常给李世民讲:一个君王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够广泛的听取不同的意见,之所以昏庸,是因为他偏听偏信,太宗李世民听后非常赞同,所以李世民在治国上一向是广开言路,李世民下令言者无罪,鼓励大臣发表意见,正因为李世民的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大臣意见,使得很多利于国家的政策能被提出来,且能去实施,使得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为整个世界的文明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被后世称为“贞观之治”,这不仅仅是李世民的英明决断,也和魏征这样的敢于谏言匡正帝王的大臣有很大关系。

他俩都是谏言忠臣,一个得善终,另一个却被挖了心!

李世民

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逝,李世民非常伤心,五天不上朝,悼念魏征。

在比干和魏征这两位敢于谏言的忠臣来看,他们都是当时朝廷的肱骨之臣,他们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国家的命运,但是比干遇到的是一个走向衰落的国家,皇帝昏庸,最后自己还含恨而死,而魏征却幸运的多,遇到的是一位英明的皇帝,在我看来,比干比魏征才华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带有传奇色彩,从小被女娲娘娘赐下七窍玲珑心,妖邪不侵,但是他却没有遇到明主,且他的下场就是天意,无法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