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的领导总是在问“我到哪儿去了”,认清角色是关键


一个差人押着一个犯罪的和尚去京城,临行前恐怕忘记了东西,就细加盘查,还自编了两句话:“包裹、文书、和尚、我。”途中走一步背一遍,恐怕忘记了。

途中,进一客栈。差人看和尚一路上挺配合,喝了几杯,并喊和尚一起尽欢。最后差人大醉。和尚半夜给差人剃了光头,还把枷锁套在差人身上,自己跑了。

差人酒醒后,看了看地上,说:“包裹、文书,在。”忽然惊叫道:“和尚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他一摸自己的光头,忽然省悟道:“和尚也在,我到哪儿去了?

挺有意思的一则故事,身为管理者的你是否也在困惑: “我到哪儿去了?”

不合格的领导总是在问“我到哪儿去了”,认清角色是关键

当前大部分在企业任职的管理者,往往都是半路出家、起步于基层,他们普遍在基层专业岗位干得不错,拥有很好的专业技术、业务素质,也不乏工作热情和上进心,是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骨干员工一旦被提拔到管理岗位,往往会面对寻找自己“到哪儿去了”的困惑,也就是常说的管理者角色定位的认知和转换过程。

——原来只要管好自己,现在要管好一个队伍;

——原来只要做一件事情,现在要负责一摊子事情;

——原来是听人指挥,现在要不断地向上司请示、与同级商量,协调下级;

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决定了管理者的工作成效,对一个新任职的中层管理者而言角色定位和转换非常重要。

那管理者和骨干员工究竟有哪些角色区别呢?

不合格的领导总是在问“我到哪儿去了”,认清角色是关键

其角色区别和转换的过程更像是“球星—队长—教练”的演变过程。

管理者要正确定位和转换角色首先要注意防范以下四种角色错位:

错位一:“土皇帝”角色,如一方诸侯或小国之君

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优越感强烈,自我感觉良好,喜欢被称为“某总”;

用级别看待遇,不问所付出几何,但求其待遇要符合级别;

官僚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不懂得也不重视发挥团队的智慧。

认为自己在本领域比上级更具有专业权威和个人威信(年羹尧)。

错位二:“民意代表”角色,站在下属的立场意气用事

高层管理者委托中层管理者履行管理职能,所以中层管理者要对高层管理者负责。但是现实中,中层管理者经常因忽视对上负责而犯错误。例如一些中层管理者深得下属信赖和拥戴,于是处处站在下属的立场上意气用事,向上司提出某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为员工领袖和民意代表。事实上中层管理者不是员工领袖和民意代表,他不是下属选举产生的,而是上司任命的,因此管理者应该对上司负责。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需要修炼提高自身领导力和个人魅力,而不是靠无原则地做“民意代表”。

错位三:“自然人”角色,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

经常会看到或听到有的管理者说:“刚才我说的这些,只代表个人意见。”这也是管理者比较普遍的角色误区之一。对上司而言,你可以代表整个部门的意见,也可以是你个人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部门意见一定是部门内部讨论后形成的意见,而不是根据部门私下议论而形成的意见。管理者应把握好的四个维度:“对上级代表下级;对下级代表上级,对同僚代表内部客户,对外部代表公司。”

不合格的领导总是在问“我到哪儿去了”,认清角色是关键

错位四:“传话筒”角色,此类管理者可有可无

曾见到过这样一个管理者,是一个负责安全管理的中层领导,高层问“你们这个问题解决了吗?”中层经理就立刻打电话问下属,然后再把下属的回答告诉上司,在我们交谈的半个小时,两个电话一直响不停,这位中层说不好意思,太忙了。其实我感觉这个中层并没有做到实质性的工作,他只是充当一个传话筒的工具。不知道工作的进展如何,进展到什么样子和程度。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呢?

第一,要摆正老板心态,即“当家者、主人翁”心态。

第二,心存危机,持续学习。一个管理者若失去了危机感,就会变得裹足不前,安于现状,等待他的是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第三,避免心态浮躁,借口太多。管理者受到上司责难时,即使有一千个伤心的理由,也应该在上司面前把悲伤留给自己。聪明领导者的两个指导思想就是:a.我自己没干好就等于下属没干好;b.下属没干好就等于我没干好。

第四,不惧困难,直面挑战。管理的价值衡量标准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在问题面前没有“你,你们”,只有“我,我们”。领导者应当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共同改善。

坦白说,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难得是持之以恒的做下去。这样身为管理者的你不仅会时刻清醒“自己到哪儿去了”,更能清楚“自己要到哪儿去”和“如何到达那儿”。


大家有好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相关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