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麦不能做饭吃,要磨成粉再做成馒头和面?

不谈恋爱好多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上一张镇楼图!看看这张图片能勾起多少人的少年回忆。

这就是我们农村人说的烧麦——和包子店里的烧麦可不一样,是地地道道的烧麦。小时候,每年小麦灌浆之后,麦粒变硬之前,都会去地里割几把小麦,然后在火上一烤,趁热手一搓,对着手心一吹,吹掉麦粒外面包裹着的黑皮之后,露出烤熟的麦粒,那就是一道属于小伙伴们的美食:嚼之劲道,富有弹性,更可贵的是一种带着乡土味道的淡淡麦香,使人流连忘返。

这是小麦直接吃的第一道美味。当然,有时候抓一把青青的麦粒也能嚼出一种独特的味道——只不过比起烤麦粒来味道稍微差的有点远。

下面再说一个比较潮流,却一直是农村人喜欢的一个麦粒做法——麦粒饭或麦仁粥。

这几年随着全谷物健康饮食概念的提出,人们也开始对粗纤维食物喜爱起来——尽管口感不是太好,但健康啊!让整粒的麦粒精华进入人体吸收。

目前做的比较多的就是麦仁粥——整粒的小麦放入水中煮粥吃,这两年麦仁粥也开始有所改善,会对麦粒做一下简单处理,减少一部分麸质,使之口感更佳。

还有一种做法是麦粒和米饭一起下锅,做成麦仁米饭——这有点像东北那边高粱和米饭一起做饭的方式,这样人们在惜售大米、麦粒中的细粮的同时,还能获得粗纤维,便于人体健康,另外,口感方面可通过大米量来自由调整。

当然,也有全部用麦粒做的麦粒饭——每日粮油没吃过,估计味道不会太好。

这是麦粒直接食用的第二种做法。

下面说下麦粒直接食用的第三种方面。

大家经常吃苞米花,最正宗的爆米花——也就是大家常吃的,一般都是用玉米加工成的,也有用大米做的,但说起小麦做的估计很多人没印象——其实,现在商超里有很多用小麦为原料做的爆米花产品,一般通过糖浆粘合做成小孩子们喜欢的零食。

用小麦做的爆米花,小时候吃过,口感确实比玉米和大米差一些,现在被制作成零食后,要好上不少。

所以,并不是麦粒不能直接吃,而是小麦被加工成面粉之后,可制作的面食产品更加丰富多样而已,而且口感更好。


每日粮油

其次要告诉您,小麦也可以直接做饭吃的,比如儿时阿兮老家农村,就习惯熬小麦稀粥。只不过用的小麦少,熬不成粥,更像烧汤罢了。我小时候还是喝过不少的。

但小麦作为主食,那是一定要磨成面粉,再做各种花样面食:馒头、面条是基础。然后是饺子、包子、大饼、面鱼等等。

至于为什么要磨面粉才吃,阿兮作为地道的北方人,谈几点个人观点,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小麦皮硬,极其耐火,废柴

南方的主食大米很容易蒸煮,可北方的主食小麦和玉米,跟北方人性格一样,都是硬茬儿,极其耐火。

小时候烧火,若是锅底下是加了小麦(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新小麦刚刚下来的时候),那必须多烧二十分钟,还未必能熬开花。

小麦比玉米粒还好些。整个的玉米粒想熬出汁,更是要了命了,多烧一倍柴火,也未必能行。

而玉米磨成玉米碴,或者玉米面,那不只是熬稀粥省柴火,还节省时间。小麦也一样。

在农村,我们喜欢用机器剥掉小麦那层硬硬的外皮,再跟玉米碴、小米、大米、五谷杂粮等,熬八宝粥,时间长一些,熬出来糯糯的,软软的,非常好喝。

二、小麦面粉可以做更多花样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真的理解不了南方人,顿顿吃大米,都不嫌单调。

小麦磨成面粉后,那施展的空间就大了。一般北方人吃面食,除了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花样之外,揉面就多了许多种不同方式。

1、冷水面:

不放酵母的冷水面,可用来制作面条、馄饨、饺子、饼等。手擀面需要的冷水面要硬,这样才能保证不粘连。擀面条是个力气活儿,胳膊没劲儿,根本做不了。

包水饺、馄饨,需要中等软硬的冷水面。这样包出的饺子,拾饺子的时候不粘,外皮筋道,水煮不破。

放酵母的冷水面,一般用来做包子、馒头、发面饼、花卷等等。需要发面。也就是揉好面团以后,盖着等“发”好,才能做。

2、烫面:

就是直接开水烫面粉,让面粉在制作之前,就基本熟了。在阿兮老家,这种烫面一般是黑面加一点地瓜面,制作的面食,叫烫面包或烫面饺,也叫菜饺子。

3、温水面:

在农村,温水面一般在冬季,也就是天冷,担心面引子不活跃,农村人用温水调面引子(酵母),从而促使酵母菌活跃,早点让面起发的方法。

温水面一般以手伸进去很热,但又能承受住为佳。差不多是50度左右。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交流互动,为您分享农村事,共同探讨三农话题。

阿兮随笔

小麦其实是可以做饭吃的,但是口感可能不如大米。

历史原因

因为古时候的人们吃饱肚子之后就开始追求更高的美食享受了。他们发现小麦和大米都能磨成粉,但是只有小麦是筋道有弹性可以任我们做成各种形状,而大米则软趴趴的,不能成形。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就把小麦磨成粉,然后做成面条啊饼啊之类的面食,久而久之,小麦磨成粉就成为一个传统了。

古时候的去皮技术可能不是很发达,如果只去皮就做成麦粒饭,那饭碗里可能会吃到一些麦皮。而磨成粉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口感也比较细腻,所以当然是磨成粉更好一点。


营养原因

小麦的皮可以去掉也可以不去掉,但是不去皮的话影响吸收。

于是人们干脆就把小麦连皮磨成粉,省时省事,营养也能吸收。



云种养

从小到大一直喜欢吃麦花,就是把小麦放进爆米花机器里爆出来的一种食物。这是唯一吃整粒小麦的方式。

其余的都是用小麦面粉做食物了。

如果用鸡蛋来比喻一整粒小麦的话,最外层的麦麸就像蛋壳,有丰富的纤维,质地比较粗糙。中间层的胚乳类似蛋白,谷物的大部分淀粉和面筋蛋白质都有包含在内。中心的胚芽就像蛋黄,有大量维生素,脂肪酸,是谷物的营养仓库。

加工工艺不同,小麦可以制成多种面粉。

常见的有高筋面粉,筋度高,蛋白质含量11.6%~16% ,用的是小麦胚乳部分,适合做高大有弹性的面包,当然也非常适合做面条。

中筋面粉,筋度中等,蛋白质含量9.6%~11.5% ,用的是胚乳部分,适合做体积不大,质地不韧的面包,或者做麦芬之类的快速面包,饼干,当然也能做馒头花卷和包子。

低筋面粉,筋度低,蛋白质含量 6%~9.5% ,用的也是胚乳部分,适合做酥松的饼干,细腻柔软的蛋糕。

全麦粉,筋度跟所用小麦的品质和加工工艺有关,蛋白质含量9%~15%,用的是麦麸,胚乳和胚芽部分。筋度高的全麦粉适合做面包,其他的适合做饼干,快速面包,馒头和包子。

市面上质量最参差不齐的是全麦粉。各品牌全麦粉的差异很大,很多全麦粉是由蛋白质含量低的小麦磨成的,加工过程中又用了很多添加剂,成品面粉的筋度就低。用来做馒头包子可以,做面包要搭配一部分高筋面粉来提高筋度,不然面包会像石头。

小麦的生长周期比较长,集天地之精华。总有一款面食能安抚你的胃。


指尖小调

小麦不能做饭吃,只能磨成粉做馒头或者和面,这种说法错误的。

小麦常规的吃法是把小麦磨成粉,去掉麸皮的是白面,可以有包饺子,擀面条,烙饼,蒸馒头等等吃法;不去掉麸皮,直接粉碎,加工成面,可以摊煎饼,这种吃法在山东和苏北一带。非常普遍。

但小麦还有一种吃法不为大众普遍认可:即麦仁粥和麦仁米饭。

具体做法是,把麦子泡在水里,让麦子的外皮变软,捞出沥干,用加工面粉的机械,把麦子表皮去掉,麦子就成了麦仁。用麦子做粥或者和大米一起做成麦仁米饭,麦仁粥或者麦仁米饭,麦子的清香十分浓郁,饭粒筋斗,口感特别好,并且粘稠度很高。特别好吃。但缺点是麦仁不能长期存放,只能现吃现做,这个很麻烦。这也是这种吃法不能普遍的原因。

(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真诚交流,敬请关注;老农说乡村愿和您一起探讨生活真相。)


老农说乡村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是我国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

因此,小麦是可以直接吃的,只是它本身比较硬,直接食用口感不好。但还是有些人喜欢做小麦粥来吃。小麦磨成面粉后,可以做面包、馒头、包子、面条等食物。发酵后还可以制作成啤酒、白酒等。它的用途之广,受到人们的喜欢。

小麦的吃法很多种,但是人们总喜欢把它磨成粉来做馒头之类的呢?

1,小麦本身比较硬,直接食用确实难以下咽。如果给儿童食用,难免造成他们的肠胃负担。

2,磨成粉以后,用途广泛,制作的食物,广受大家喜欢。

3,小麦粉的功效强大,主治补中,益气脉,和五脏,调经络。将麦粉和醋熬成膏状,还可以消肿止痛,消火烫伤。


山农村民笑哈哈

再说的通俗一点,如果麦粒蒸煮不到位,不烂糊,做成饭后不容易吸收,生的麦粒吃进去后基本上第二天排完还是完整的麦粒,就像动物吃了果子,排泄物里会有种子一样,获得的能量自然也就少了。在物质匮乏你的年代,大家都希望吃的东西更能填饱肚子、提供更多的能量,吃的少但可以干更多的活。自然而然也就不会选择小麦饭的这种方式。再者,麦粒的口感不好,很硬,想要煮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面粉的加工时间就很少,而且口感好。面粉的可塑性更高,做法五花八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烹饪,可蒸、煮、炸、烤、发酵、夹馅等等。很多北方人平时的饮食都离不开面食,几天吃不到面都会想,可想魅力之大。所以说,小麦可以做成饭吃,但是磨成面粉能使小麦得到充分利用,也更符合大家的口味。


水土博士

这让我想起了90年代,当时上初中,那一年下雨持续了一个月,基本没有停过,大人们都急得焦头烂额,因为麦子都还在田里,基本全倒在地上,发芽的都是普遍现象,后来,都是捆成小捆,一点点从田里踏水背到路上的,麦子收回去经过脱粒机(把麦子从麦穗去离的机器)收起来,但是没有太阳发芽阻止不了,就放在大锅里炒,反正那段时间经常吃麦子做的饭,很硬,因为没有去麸子皮,真的是难以下咽,磨成的面粉也是甜甜的很粘牙(我们叫芽麦面),现在也吃不到了,但是回忆起来还是比较怀念。



柒0年代

不管是穿衣、吃饭还是居住,聪明的人类都会在自己平常的生活中慢慢的筛选,优胜劣汰,小麦磨成粉食用对人类的身体有益,那么,就把小麦磨成粉再食用。

我们穿越到远古时候,古代的人们收获了小麦,然后就直接煮着吃了,但是因为小麦的皮不容易消化和吸收,也就没有营养。如果某一天,有一个人不经意把小麦粒碾碎了,然后再煮着吃了,吃完后不但感觉好,而且也容易消化和吸收,他就坚持这样做了,而这个人的这种吃法也使他变得比其他直接煮着吃的人更健康,那么慢慢的人们就开始把小麦磨成粉来吃了。

后来人们还发现小麦磨成粉,加点水后容易粘在一起,做各种各样的食品,比如馒头、面包、面条、饺子。也许到以后,我们还有可能开发出小麦的更多吃法,也能得到小麦的更多营养。

不管那种生活方式,都是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摸索、实践、总结、筛选出有益于人的方式,当人们温饱达到以后就会探究更健康更适合人们味觉的食物。


新农大视野

小麦不是必须磨成粉做馒头或面吃,也可以做饭吃,不过一般是熬稀饭,就是麦仁粥。

麦仁是将麦粒简单脱皮得到的。可以是大麦,也可以是小麦。大麦现在种的比较少,所以小麦麦仁更常见。图片中那几棵长得比较高的、麦芒长的就是大麦,其他的是小麦。

这就是小麦的麦仁,里面还掺了一点玉米。


麦仁富含纤维素、蛋白质及少量矿物质,用于熬粥,口感非常筋道,我很喜欢。每个人口味不同,我就很不喜欢大米白粥软烂的口感。

麦仁比较硬,但是熬粥是也不需要特别操作,电压力锅选择粥/羹档,口味选浓郁就ok拉。

明天是腊八了,我准备的腊八粥里就有一小把麦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