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藥」溫腎陽,逐寒溼,醫腎虛——葫蘆巴

胡蘆巴,始載於侯寧極《藥譜》。為豆科植物胡蘆巴的乾燥成熟種子。生用、炒制、鹽制、酒制用。

其味苦,性溫,歸腎經。有溫腎、祛寒止痛之功。用於腎臟虛冷,小腹冷痛,小腸疝氣,寒溼腳氣等證。

「每週一藥」溫腎陽,逐寒溼,醫腎虛——葫蘆巴

歷史沿革:

宋金元——溫元髒,治寒疝,療冷痛。

《嘉祐本草》稱胡蘆巴“主元髒虛冷氣”。《珍珠囊藥性賦》言其“治虛冷之疝氣”。此期胡蘆巴主要用於腎臟虛冷,腹脅脹滿,寒溼腳氣,腎虛腰痛,寒疝疼痛等證。治腎臟虛冷,腹脅脹滿疼痛,常以胡蘆巴為主溫腎祛寒。

明至現代 ——溫腎陽,逐寒溼,醫腎虛

「每週一藥」溫腎陽,逐寒溼,醫腎虛——葫蘆巴

「每週一藥」溫腎陽,逐寒溼,醫腎虛——葫蘆巴

【按語】

胡蘆巴功能溫腎陽、散寒溼,因此可用於腎陽不足所致的寒疝腹痛、腹脅脹滿、寒溼腳氣、腰痛、陽痿、遺精、腹瀉等。雖為溫腎陽之品,但效力較弱,通常不宜單味應用。為增強療效,常配伍其他溫陽散寒藥應用。入煎劑5~10g。

然其苦溫助火,陰虛火旺及有溼熱者忌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