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天地孤影任我行,世事苍茫成云烟!祝愿文化电商独角兽当当网敢做敢当当!”在3月9日海航集团旗下公司天海投资宣布收购当当网的两天后,李国庆终于在朋友圈和微博发声。

实际上,尽管号称“敢做敢当”,过去十多年来,当当在数次关键节点不但没有“敢做敢当”,反而缩手缩脚,错过了很多机会。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就是不卖

2004年,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准备进军中国,并看好当当,想要将其全资收购。亚马逊对当当的估值是1.5亿到2亿美金,这在当时是天价。但最后他还是决定不卖。后来,李国庆确实将当当成功带大了,但亚马逊收购了另一家线上图书出版零售平台易趣,当当从此错过亚马逊,并且亚马逊把易趣培养成了当当的敌人。

2014年,当当再次被腾讯看上。不幸的是,两家公司仍旧在股权占比的问题上未达成一致。李国庆不是没有反思过这些年错过的机会,他也曾试图引进投资,将当当做大。但对于投资,他一直有一种先求稳、后求胜的状态,以抱住本身利益,握住最大的股份权为原则。尽管后来当当也扩充到了服饰、百货等领域,但却始终没有突破。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巨头群殴

对于图书,各电商巨头早就虎视眈眈,意图分羹。作为行业龙头,当当也因此成为了各巨头在图书领域的共同敌人。

首先是亚马逊。2004年刚进入中国时,由于不熟悉内地市场,亚马逊的发展并不顺利,因此看好当当,希望其能为自己的图书市场助力。遭到拒绝后,亚马逊随即收购了易趣,和当当展开了大战。

2013年亚马逊推出阅读器kindle,并树立了数字阅读的标杆,即“品位+互联网+终端”的闭环为其获得无数拥趸。在kindle入华一年以后,李国庆也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但这时,亚马逊已经成为阅读品质的第一象征,而当当在人们心目中仍旧只是一个在线图书销售平台,就连阅读器也只是对kindle的跟风复制,毫无新意,没落也就在所难免。

此外,是阿里巴巴和京东的进攻。和当当同一年创立的阿里巴巴,涉足美妆、零售、家居等各大行业。被李国庆称为“傻大粗黑”的刘强东对当当的图书业更是直言不讳地发起直接挑战。2010年10月,京东宣布进入网上图书市场,公开宣战当当。随即,当当斥资4000万元,反击京东对自己的进军。但当当在图书上已经自顾不暇,“围魏救赵”发力数码业务,实在是为自己“挖坑”。因此,尽管当当和京东在图书领域不相上下,但作为一家多品类的综合电商,京东多年来在整体营收上早远超当当。据悉,仅在2015年第三季度,京东的总营收已经变成当当的18倍。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自己打脸

当当之所以会面临这种情况,李国庆的“保守”和“情怀”脱不了关系。李国庆曾公开表示,“烧钱”的做法不可取,无法赢利的销售额毫无意义。但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一家企业背后的长远价值,就算长达多年的负债,只要发展前景良好,他们也能随时慷慨解囊。

比如京东,尽管连续亏损19年,投资者们依然对其趋之若鹜。2016年初步实现盈利,2017年净营收36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50亿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京东能有今日,与刘强东敢于押上所有身家的勇气密不可分。而作为当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成绩第一的李国庆,毫无疑问有着聪明的头脑和高尚的情怀,然而商业竞争除了“精明”之外,还需要“傻大粗黑”式的拼搏和执着。李国庆当对京东“傻大粗黑”的评价,如今终于成了打脸的巴掌。

备注:本文有删减,若需《中国职业经理人》文本阅读,请联系本社

宋先生:023-65356251 手机:13206174097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推动建立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经理人队伍

推行建造中国职业经理人公共服务市场体系

推广培育中国职业经理人新文化和社会生态环境

为职业经理人服务 为企业服务 为会员服务

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识别,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当当“卖身”,何曾“敢做敢当”?

中國職業經理人雜誌

Chinese Professional Manag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