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評定下半年的低保時間了,村幹部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就頭疼?

自2004年以來,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對貧困戶先後實行了低保,十幾年來的發展和扶持,使相當多的農戶擺脫了貧窮,逐漸走上了富裕路,他們對政府的感激是由衷的。

又到評定下半年的低保時間了,村幹部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就頭疼?

可是在西部大多數地區, 低保一般分為四類,一二類名額較少,三四類量較大,十幾年來沒有減少,一直維持著這個基數不變,這樣出現了很多問題,致使每年的兩次評定工作,給基層幹部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首先每個村現在一二類低保享受家庭比較好認證,他們的共性是家庭主要勞動力殘疾,或者有重大疾病,再者是孩子上學導致家庭貧寒,對於這類家庭,上下口徑一致可以順利通過。

又到評定下半年的低保時間了,村幹部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就頭疼?

而三四類低保,一般名額比一二類的多,十幾年前農戶之間有一定的貧富差距,三四類低保基本可以好認證,現在情況變了,農戶之間幾乎沒有差距,日子過的都差不多,給誰給好像都可以,全部覆蓋又沒有這麼多的名額,給誰給給誰不給農戶在評定會上他們不提,由村幹部決定,這樣當公示出來以後意見很大,這碗水誰也端不平。

又到評定下半年的低保時間了,村幹部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就頭疼?

在這種情況下,有一種建議,能不能把三四類低保取消,把這部分資金集中起來,用於農村公益事業,比如道路硬化,水利設施建設,還有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支出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