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蘇東坡遇赦北還時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相比而言,雖然這首詩並不是那麼被人所熟知,但每個人真應該都讀一讀。這首詩主要回顧了蘇東坡被一貶再貶,直到海南的經歷,表達了他遇赦北還的興奮之情,以及他堅強自信的人生態度和曠達豪放的胸襟。全詩意韻深遠,值得我們深思。

蘇東坡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詩的開頭兩句,描寫了蘇東坡自夜間渡海時的所見。從時間上看,此時已經是“欲三更”,說明黑夜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從海上的環境來看,蘇東坡已經經歷過了所謂的“苦雨終風”,即連綿不斷的雨和呼嘯的大風。這兩句暗喻了蘇東坡被貶生活的過去,表達了對新生生活的希望。

蘇東坡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詩的三、四句,繼續描寫蘇東坡在海上的所見景色。雲朵忽然散去,月兒變得明亮,用不著誰再來點綴;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淨的。看似寫景,實則依然是抒情,暗喻蘇東坡自己本身就是清清白白,因政亂汙陷如蔽月的浮雲,終會消散。這兩句詩,境界開闊,意韻深遠,不但給予了我們美的享受,更是給予了我們哲理性的啟示。

蘇東坡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這兩句詩,借用典故,用寥寥數字就概括了蘇東坡很長時間以來想要做的事和複雜的情。前一個典故出自《論語·公冶長》中孔子說過的一句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內如果行不通,那麼坐上木筏子飄洋過海,也許就能過實行吧!

蘇東坡他在沒去海南之前,也曾提出過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卻屢受打擊,最終還落到了被一貶再貶,直到飄洋過海去了海南島。蘇東坡在這裡表達了自己也和孔子一樣,同樣在內地“道不行”,不同的是孔子沒有去成海外行道,他卻去了。不過蘇東坡想到自己的身份,雖然在海南做了一些事,但談不上“行道”,因此這時渡海北歸,就發出了“空餘魯叟乘桴意”的感慨。

蘇東坡鮮為人知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大智慧,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後一個典故出自《莊子·天運》中:“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蘇東坡以黃帝奏咸池之樂形容大海波濤之聲,和上句中“乘桴”渡海的情境相交融。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最後兩句,表達了蘇東坡被貶南荒,九死一生卻不悔恨的積極人生態度,並且把自己這段人生經歷,看作是一場平生最為奇妙的遠遊,可見其豁達樂觀的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