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國實力不弱,為何沒有位列戰國七雄?

陳京-曾經

越國能夠稱為春秋五霸必然有其過人之處,雖然這個春秋五霸有十多個版本。

其實,戰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諸多國家並存的,不止是越國沒有上榜,同樣為春秋五霸之一,中原強國宋國比越國滅國還要晚,也沒能位列七雄之一,可見,評定戰國七雄是有一定標準的。

首先,要陪跑全程,起點設置在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歷史拐點也就是公元前475年左右(一說為公元前403年)。終點,設置在秦國統一六國之戰前,秦國公元前230年開始攻打韓國,到公元221年滅齊完成統一大業。

越國是在公元前306年攻打楚國被反打,最終滅國,而上文說到的宋國,還一直堅挺到公元前286年,比越國多挺了20年,所以,就是戰國八雄也臨不到越國。戰國二百五十多年,越國在戰國存在了169年,明顯沒有陪秦國跑完全程啊!

其次,要有影響力,越國從立國到滅亡,最巔峰的時期也就是勾踐打敗夫差的時候,時間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但是勾踐後期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幾代越王都沒有什麼作為,既不跟別的國家玩,也不參與當時的熱點,所以被孤立,沒有影響力。

而七雄之所以能成為七雄,秦、齊、楚、趙、魏這五個都不用說了,實力和威望都擺在那了,而韓國和燕國不止是陪跑全程,在戰國期間,一直髮揮自己的影響力,尤其是韓國,韓國並不是弱小,而是在強國夾縫中生存,即使是這樣,在軍事外交領域也多有建樹,燕國在北部和趙國齊國也經常刷存在感,燕昭王在戰國中後期更是派樂毅聯合五國,打敗齊國。

再次,從地理的角度來看,越國並不存在優勢,處在長江下游,水災頻發,生產力低下,導致越國的綜合國力不如相鄰的齊國和楚國,從地勢上來說,中國地勢呈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大河向東流,那就是楚國在長江上游,越國在長江下游,關於楚越之間的戰爭,就像是上坡路好走還是下坡路好走的問題,越王無疆伐楚,是趁楚國北上與諸侯爭霸的時候,還是被反殺,可見越國相對楚國差距太多。

最後,就是戰國和春秋存在本質的區別的地方就是,你有沒有為時代的變化做出改變,戰國七雄之所以稱之為七雄,我認為跟各國變法都有一定關係,戰國時候的七雄是打破井田制,承認土地私有的七雄,是打破世卿世襲制,鼓勵農耕和戰功的七雄。

魏國魏文侯變法,秦國商鞅變法,楚國吳起變法,韓國申不害變法,齊國齊威王改革,趙國胡服騎射改革,燕國燕昭王改革,這些都讓七國在戰國時期快速發展,兼併了春秋以來的諸多諸侯國,如魯、宋、中山、巴、蜀、鄭等國。

綜上,越國在戰國存在時間不長,綜合國力不強,影響力不夠,也沒有進行改革變法來改變自己,所以,符合七雄條件的只有齊楚秦燕趙魏韓。


史論縱橫

這個問題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越國實力真的不弱嗎?

很明顯,不是的,在歷史上,越國國力的巔峰是勾踐滅吳的時期,消滅吳國後,會稽等地再也沒有對手,趁著楚國還未完全恢復,勾踐攜大軍北上參加會盟,成為新的霸主!

然後,和突然崛起一樣,越國又突然消失在人們的視野。

想當年,西周諸侯分封的諸侯國達到幾百個之多,但是到戰國時代只有七個算得上數,也就是戰國七雄。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戰國七雄裡我們一般感覺韓國國力最弱,但是最弱的其實是北方的燕國。韓國雖然面積較小,但是地理位置較好,出產的兵器天下聞名,作為晉國的繼承者之一,韓國保持了數十萬軍隊,在戰國前期和秦國進行了多次交鋒。而燕國自始至終都沒什麼建樹,由於位置過於靠北,且土地貧瘠狹小,人才不願去,燕國國力始終不濟,最有存在感的事情還是樂毅伐齊,五國聯軍在燕國人樂毅的帶領下差點滅亡齊國。

額,樂毅好像之前也不是燕國人,而是中山人。

說這麼多,回到越國的問題,按說越國的實力要遠強於燕國,但是為何就是不能入選戰國七雄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上,戰國七雄必須是傳統中原及周邊地域內

這一點就把越國徹底排除了。

說到底,越國的地理位置不在傳統中原文化圈內,這就比較尷尬了,就如同我們不會把日本算作中華文化圈一樣,那就是個外人。

要知道,秦國和楚國位置已經相當靠邊了,那麼比楚國更靠邊的越國,無論多強,也不可能成為戰國七雄。

如果越國入選,那麼實力更強的匈奴也有理由申請加入,那戰國的圈子可就更加熱鬧了。

2、活得強不如活得長,區域大國的地位註定了越國不可能走上一線舞臺

這一點越國就比燕國差遠了。

雖然越國強大過那麼一段時間,但是當吳國被消滅,越國沒有了外部威脅,後繼之君就開始懈怠了,這給了楚國機會。

要知道,楚國一直是個缺乏安全感的國家,所以它要找安全感,方式就是不斷消滅對自己有威脅的小國家,越國自然在楚國的目標之內。

想起幾十年前被伍子胥率領的吳軍攻陷國都,焚燬宗廟,這口氣想想就難受,現在這裡又誕生了一個新的勢力,不加以消滅遲早會再次溯江而上,給楚國來上一下。所以在戰國前期,楚國和越國就進行了多年的較量,最後,越國被楚國消滅。

說到底,越國就類似於今天的土耳其,印度,實力再強也是一個區域強國,至於登上國際舞臺參與縱橫捭闔,還是歇了吧!

因為越國沒有活到戰國後期,所以戰國七雄即使想把它加進來,也是徒勞。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Yes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區別在於。霸主只有一個,都是老霸主衰落,新霸主上位。七雄則不然,是可以並列而存在的勢力。


經過大魚吃小魚的兼併,周朝的諸侯國在戰國時期沒剩下幾個。吳國首先稱霸打殘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一舉滅吳國,成為新霸主。吞併了吳國的越國,地域龐大,兵車千乘,強橫一時,成為僅次於楚國的天下第二大國,若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越國完全能夠成為和七雄並列的勢力。

越國雖強,但是地緣不好,周邊就是齊國和楚國兩個超級老資格強國。齊楚兩國誰也沒有把握吃掉越國。勾踐死後,新越王無疆為了爭霸,率兵攻打齊國,卻被齊國遊說掉頭攻打楚國,由於長途奔襲,越軍疲憊,齊國釜底抽薪,越國精銳被楚國一舉殲滅,越國也陷入內亂,各個王子之間攻伐不休,楚國趁機滅越。



倘若越國不主動出擊,圖強自保,定能成為與七雄並列的強國,按照秦國滅掉楚國,齊國投降,天下一統的順序,藏在齊國楚國身後的越國很有可能會成為秦始皇最後一個滅掉的國家?


歷史就是這麼的怪,大家可以參考秦國旁邊的巴國和蜀國,這兩個國家加一塊比秦國大幾倍,和越過不相上下,但是巴蜀兩國相爭,秦國得利,統一巴蜀,秦國正式崛起。其實看一看巴蜀和吳越很像,都是生不逢時的國家。


睜眼看西安

越國的實力最強還是在勾踐手裡,雖然在後面幾代人手裡越國也算不弱,與齊,楚,晉稱為四強。當時來說越國的實力確實不弱,滅了吳國,打敗楚國,勾踐北上徐州與齊晉會盟成為霸主,這時候的越國東臨東海,西達皖淮,雄踞東南。


如果這時候算強國的話,越國確實是大國強國,也是四強之一。這時候已經到了春秋末期了,越國也安然的過度到了戰國,那麼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呢,相反比他弱小的燕國也是戰國七雄。

首先越國衰落太快,從勾踐開始到後面幾代還算好的,但是到了越王朱勾開始弒君殺父開始,越國後面幾代都是如此,彼此之間搶奪篡位。越國開始衰弱,等到了無疆手裡,想恢復越國昔日的霸主地位已經晚了,但是越國在無疆的手裡確實比前面的好太多了,於是興師北伐,準備去打齊國,不知道怎麼了,後面又被忽悠去打楚國,結果被楚國打的大敗。無疆也死了,之後的君主呢還不思進取,各個王子之間還在搶奪君主之位。楚國也就趁機佔領了越國大部分土地,越國也算是名存實亡了吧。後來的東越,閩越都是越國後人建立的,到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降越,設置會稽郡。



其次就是戰國七雄基本上都是以中原國家來劃分的,秦,楚,燕這些偏遠國家已經算是最偏的了,越國比楚國還要偏遠,對於中原國家來說越國就是原始人。而且勾踐之後的越國君主竟然實行了孤立政策,就跟清朝一樣,閉關鎖國了。不再參與中原事物了。這時候呢,魏國開始改革,秦國開始變法圖強,越國還在東南一隅享受著。等到無疆手裡想再北上中原就已經晚了,失敗滅亡也是遲早的事了。

最主要的可能還是越國沒有陪秦國跑完全程啊,春秋時期幾百個國家,經過幾百年的征伐,到戰國後期就只剩下了秦楚齊燕趙魏韓這些國家了(雖然到秦始皇才降越,但是這時候的越國已經分裂了)。這些國家都陪秦國跑完了全程啊。


小伍講歷史

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不一樣。春秋時期只要曾經稱霸過,就可能被列入霸主行列,但是戰國時期,則要求國家一直堅持到秦國統一前才算“七雄”。


越國在戰國前期曾經強盛過一陣,但後來被楚國所滅,所以無法算入“戰國七雄”。與此類似的還有宋國,宋國在戰國前期,宋康王時期,也曾經強盛一時,多次擊敗楚國、魏國和齊國,滅掉滕國等小國,但同樣是因為最後被齊國所滅,所以也沒有位列“戰國七雄”。

戰國早期的越國和宋國,都曾經是一時強國,但因為後來被更強的國家所滅,所以沒有被列入七雄。

“春秋五霸”中,稱霸是君主而非國家,稱霸的君主死後,這個國家如果國力下降,可能就不是霸主了,五霸的地位是前後相繼的關係而非同時存在的關係。“戰國七雄”則是以國家而論,而非以君主而論。七雄是同時存在的,而非前後相繼的


越國在戰國初期還是相對比較強大的,但是被楚國楚威王擊敗後,國家分崩離析,幾乎就不存在了,一般的戰國形勢圖也把原來的吳越之地算成楚國領土。

大部分戰國地圖上,越地都是楚國領土。

戰國時期持續了二百年左右,戰國的後一百年,越國是沒有參與到列國紛爭的和中原的統一戰爭中的,戰國時期各國的會盟也幾乎沒有讓越國參與。所以越國沒有被後來的史學家列入“戰國七雄”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