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历史真的是惊人的相似,可能在某个时间段就出现了曾经的一幕,是那么的如梦如幻,场景的雷同,做法的雷同,结果却是如此的迥异,令人难以再用一时的经验去猜测和联想,我们只能将其进行认真的剖析来深入研究。

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公元前1046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牧野展开了决定历史性的一场战役。周文王率领联军总人数达到10万左右,进攻商朝,而此时朝歌的君臣都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因为商朝大军在东夷作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又一开疆拓土的功业。而直到听说了姬发率领联军到达牧野的消息,帝辛才停止了狂欢,开始正视周国盟军。

可是此时纣王的商朝大军还远在东夷,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商纣王释放了奴隶和战俘,组织起了17万大军(当然也有史料说是70万,但笔者还是认为前者比较可靠)。大军就这样在帝辛的御驾亲征之下,浩浩荡荡的开赴了战场,在牧野之地,周联军面对着商纣王大军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数量基数实在是不少啊。

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战役开始了,令人想不到的是,有着“天命的神授”的商纣大军竟然出现了兵士的反戈一击,战场上形式突然逆转,周军迅速压上,短短一天的时间,谁能料想胜负就决出来了,商纣大败而归,最终自焚于鹿台。

人们对此有不少的评判,认为商纣大军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奴隶、囚徒,本身对于商朝的统治就是极其不满,以如此军队而赶赴战场,结果可想而知,风险太大,如果商纣王能够坚壁清野,用本身不弱的力量用于防御,相信再加上“天命”的迷信的思想作祟,时间一久,勤王之师也到了,到时内外夹击,周联军必败。

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则故事,相隔800多年后的函谷关外,也发生了一场大战。陈胜吴广起义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原大地一片大乱,张楚政权强绝一时,周文率领的几十万大军逼近函谷关外,秦朝面临危亡,而此时章邯建议将骊山刑徒赦免,并且发放他们兵器,让他们开赴战场,戴罪立功。

据说这骊山军团也是号称70万,不过也就20万左右罢了,虎狼之师开赴函谷关外,三败周文数十万大军,迫其自杀;接着击破齐楚联军;最后又大败项梁,将之杀害于定陶,骊山囚徒军团声势一时无两。

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问题来了,秦末统治者因为严苛的秦法和统治集团的腐败而导致了陈胜吴广大起义,大军开赴秦都咸阳,在函谷关外秦二世听从了章邯建议,而赦免了囚徒,组建了临时军队,情势的发展是如此的雷同,惊人的相似,可为何就不曾出现800多年前的那一幕战场的倒戈呢?

需知道,秦国的耕战体系和严酷的秦法,使得一切的基础都是为了战争的动员,军功爵位的诞生,使得秦人极为好战,他们处于秦的律法之下,习惯和畏惧了秦的严厉。作为一统天下,中央集权的帝国,在如此强大的秦国体系之下,虽然有着诸多的不满,可是却也明白惟有顺从方能得见希望。最为主要的是,秦国虽然严酷却在战争之下显得比较公平公正,只要有战争,那么就有希望褪下他们的囚徒身份,而且他日光宗耀祖也并无不可能。

相隔八百多年,同样的局势又出现了历史轮回,结果却为何迥异?

在章邯的动员之下,在戴罪立功的诱惑之下,在爵位的引导之下,以部分秦军精锐作为军团的核心,爆发出了秦的虎狼之风,他们在战斗,不是为秦国,而是为自己,为那个有希望的未来而战斗,如此他们不仅没有战场反戈一击,而且在秦军功爵位的诱导之下,爆发出了久违的虎狼之气,所以能够成为秦末的强绝力量,令起义军闻风丧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