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博士每天都在做什么?

用户65292723

虽然都是博士,但是理工科博士和文科博士的日常生活完全不一样,理工科博士或许会整天泡在实验室里面,但是文科的博士给一般人留下的感觉却是仙风道骨般的整天无所事事,其实文科博士每天也是有很多活要做的,只是这些活一般人看不到。那么,文科博士每天到底在干些什么事呢?

首先得将文科博士的范围给定义一下,因为文科按照大的方向又可以分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的博士因为学科差异每天所从事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

首先来讲一下人文学科的博士每天大概会干些什么呢?

人文学科包括中文、历史、哲学、考古等一系列基础学科。读这些学科的博士生,每天的基本生活当然是要大量阅读文献,而且是需要读一手的原著。所以,人文学科的博士生或许每天在图书馆、档案馆中要泡很长的时间。走近一看,或许会看到人文学科的博士手捧一本泛黄的老书,在那边寻章摘句。当然,人文学科的博士生因为每天接触的都是些文史哲的东西,所以思想可能会更深邃一些,偶尔发一些朋友圈也是一般人所看不懂的。

但是,社会科学的博士生的每天正常生活则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因为社会科学强调调查与实践,对于文献的要求并没有人文学科那么强烈,所以社会科学的博士生或许每天都会浏览各大网站掌握最新资讯,然后通过网络去查一些国外最先进的研究。因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前沿一般在西方或者日本。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社会科学的博士生在外地做一些实地调查,这种调查的术语叫做“田野调查\


青年史学家

刚好是文科博士兼高校青椒一枚,对这个问题有些感同身受。

中国的博士分为理工科博士和文科博士。获取了博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和博士研究生学位证书者为博士。博士生不在此列,位高权重的读博者也不在此列。

通常,国人从功利主义角度认为理工科博士比文科博士价值更高,那是因为对这个群体知之甚少。在读博士前,我周围的文科女博士在博士公寓做饭,男博士看电视,一度以为这个群体的生活十分士大夫化,轻松惬意,其实不然。

从经济角度来看,文科博士投入多,回报少。无论是科研项目的经费还是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都远远低于理工科博士。我们的高校体制直接照搬西方,各种考核模式基本是服务于理工科。国家社科青年基金三十五岁,而国家自科青年基金则是四十岁。文科课题少、经费低。而文科又需要长时期的投入、沉淀,理工科基本是三十五岁前就可以出成果了。

理工科泡实验室,写报告是常态。人文社科则需要长时间阅读文献,积累数据,查阅资料,写论文。社会科学还需要田野调查,写工作日志。当下的高校体制存在太多问题,这是教育学家和政府官员急需解决的。《无问西东》去年大热,其实贩卖的是一种缺失的大学精神。古人讲究述而不作,现在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十分严格,导致各种学术抄袭、腐败层出不穷。

文科博士的一天可能忙忙碌碌却毫无收获,因为他们从事的本来不是短平快的工作。公众对他们的误解也远高于理工科博士。一个社会的宽容度与其现代化程度成正比,其实在西方,从事文科的一般家庭条件在社会中等水平以上,它是一种余裕的产物,以之为稻粱谋确实很辛苦。更不用说那些文科博士生了,他们基本挣扎在贫困线上,出去代课、做兼职,甚至代写论文的都有。


又是乌鸦的杂酱面

基本状态:

看文献+收数据+分析数据+写论文=一天完结

单身状态:

看文献+收数据+分析数据+写论文+食饭+睡觉+打游戏/打手枪=一天完结

非单身状态:

看文献+收数据+分析数据+写论文+食饭+睡觉+搞搞儿女私情=一天完结

赶论文状态:

几乎不睡觉=一天结束

被拒稿状态:

打开邮箱+心情沮丧=一天完结

修改论文状态:

看评审意见+心里一千只草泥马路过+吐糟改不完呀~~~~~=一天完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