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博士与“土八路”博士,为何会有待遇差异?


关于海归博士与土著博士的待遇问题,一直都是社会争论的热点,多数观点都在为土著博士待遇上的劣势抱不平。



需要指出的是,海归博士与土著博士待遇问题如今会摆到台面上来讲,并且成为一个话题,这其实是一件好事,侧面反映出我国科教水平的进步。要是放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前,土著博士无论是待遇还是科研水平,能够和海归博士比吗?

就自然科学领域而言,我国的教育和科研水平长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前,建国初期的海归,诸如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两弹一星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鼓励出国留学,而这期间出去的人,虽然有部分留在了国外,但他们大多数还是学成回国,为国内的学科创建、科技创新都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有开风气之先的功勋在。

一直到2010年,可以说,海归博士都是我国科研人员的主要来源。出国深造,学成回国,几乎成了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的成长经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高校在招聘的时候,会要求应聘者具有3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



不过,这些年我国的科教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无论硬件还是软件,都具备了冲击世界一流的条件。在我们国家自己的实验室,同样培养出了顶尖的博士生,也就说土著博士的水平上来了,自然也就要求待遇上和海归博士一致。比如,近段时间刷屏的清华大学万蕊雪博士,师从施一公院士,发表了6篇Science论文,这已经不是学霸,简直就是学神!就这种土著博士,待遇自然不可能比海归博士低。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不少高校在招聘中,已经将“必须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改为了“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者优先”,虽然还是不平等,但终归有了松动,可以谈了嘛,假以时日,海归土著肯定会被一视同仁,唯能力是举。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