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在211,985高校當老師是不是一定要國外博士或國外幾年的經歷?

XGM0913

據我所知,目前還不是硬性要求(個別專業和崗位除外,如非211高校北京工商大學2018年招聘一名國際經濟與貿易方向的博士生,有如下特殊要求:具有18個月及以上的海外留學經歷,能全英語授課)。

也就是說,目前985和211高校的年輕教師中,國內獲得博士學位的“土鱉”還是主體,但是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海龜”越來越多,並且在求職競爭中佔有明顯優勢。

不限於211和985高校,許多大學在招聘啟事中明確寫上了“海龜”優先。如上海師範大學2018年招聘一名廣播電視學博士,有如下特別說明: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博士、有海外求學、研究經歷者優先。

所以目前來看,國外博士或國外經歷不是必備條件,而是加分因素。但是這個加分因素可能還有別的意義:如果你是“海龜”博士,那麼可以彌補你在國內唸的本科學校不是211或985的短板。

這絕非小事一樁,因為許多學校以本科是不是211或985為潛規則,資格審查時以各種理由卡掉了一批求職者。所以我近年來不建議本科學校不是211或985的考博者在國內讀博士。

國內高校更常見的做法是排除青年教師到國外做訪問學者。鄧小平提出的教育方針是: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受此影響,中外大學交流日益頻密,這是一件大好事,否則難以支撐改革開放大局面。教育部前些年制定一項政策:高校教師要晉升高級職稱,必須有一年以上到海外訪學的經歷,國家在經費上予以保障。

前教育部長袁貴仁在2011年3月“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現在的改革動力不足,要通過開放,讓中國的教育感受到來自國外的壓力。他認為,“更多引進外國資源都沒風險,因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有黨的組織,有中國的優勢。我們還派那麼多人出去,在資本主義窩裡都不受影響,還怕在自己這裡受影響?”

這一政策迄今尚未改變,並且執行起來頗為嚴格。我聽一位訪問學者說過,浙江大學一位教師到美國訪學即將滿期歸國,因為特殊事由,提前了幾天回國。校方因為此人訪學未滿365天而不承認這段訪學經歷。


展江

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出身,就是你所說的哪裡畢業的或者什麼經歷,這個是必須的,但也不完全是。但是,入職後,在聘高級職稱的時候需要有至少一年或半年的國外訪學經歷。這個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老師的知識,視野,科研能力與國際接軌。

2.科研能力,這個才是重點。不管出身如何,應聘者在入職前所展示的科研能力最重要。比如發表論文在所從事行業中級別如何?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一個應聘者就是國內的一個非一流大學的博士畢業生,若他有頂級期刊的一作文章或者他所從事行業最頂級的作品。各個學校都有綠色通道。反之,就算國外留學回來,若不具備科研教學素質,普通高校也不要。因為現在大學可選擇的面大了。缺乏的是頂級人才或者亞頂級人才,苗子。

3.慣例。目前很多高校採取年薪制和項目進人制度。年薪制,就是承諾做多大貢獻,給多少薪水,不一定佔學校編制。項目進人,就是項目組招聘人才,實現人事代理制度,只要工作突出達到了副高或者其他相當水平了,才給入學校編制。

4.關鍵,你必須是人才,而且是這個學校剛好需要。


五爺雷恩

如果想在這類學校某得教職,可以肯定要取得國外的博士學位,最好是國外的國際一流高校或非國際一流高校中的國際一流學科博士學位,否則免談。國內高校的博士學位在這類高校已經不太好使,這跟國內高校普遍的學術浮誇現象有關,博士們可能也是受害者。國外工作多少年都好,只要是沒有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經歷(最好有成果,不能只是有招牌),僅僅是在公司企業擔任普通工作,也不要考慮進這類高校。目前國內的這一類高校都明確今後的發展目標是‘’研究型‘’大學,換言之是以研究生培養為重點,也就是以科學技術研究為主,本科教育為輔。因此,一般都限制本科招生人數,而著力擴大研究生(碩士博士)層次的人數,這樣勢必要求老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理論和實踐水平,二缺一都達不到要求。所以,如果是沒有經歷過比較紮實的理論實踐的磨練沒有磨練出自己的成果,要帶出高質量的研究生,要在國際學術界體現出中國的水平,談何容易!


GCZ72624137

國外經歷是加分項,前提你有好的成果。現在大部分高校都會寫同等條件有海外經歷優先並且幫助申報人才計劃。剛進學校職稱可能會高一點,但其實現在國內經費充裕,能發nature,science的實驗室越來越多,海歸也開始失去競爭力了,並且博士外國做的回國發展國內的大牛就接觸的少,申請經費也困難。個人感覺最佳的是出國做個博後回來或者找個高校任職後當個一兩年訪問學者


sentairider

國外博士學位或國外經歷會是加分項,但不是決定因素。在競爭教職時,科研水平是非人為因素裡的決定因素。

我個人認為,學校的招聘裡是不能也不會強制加上這條標準的,因為這等於堵死了本土優秀博士畢業生的路。況且,國內的科研雖然仍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客觀差距,但也在高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