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山川網:昨天的時候,小川發現了一份關於中國品牌價值的榜單。榜單的發佈者是全球最大傳播集團WPP旗下調研公司凱度華明通略(Millward Brown)。

企業品牌價值這件事,可以用來考核的標準很多,就跟城市排名榜單差不多,各家機構都能夠以不同的維度,排列出不同的結果。類似的中國品牌價值榜單,我也看過幾份,可信度上都只能說是一般。

今天分享的BrandZ發佈的這份,是之前不久發佈的。我仔細看了看上榜企業和排名,大致可參考性還是比較強的,所以分享給大家看看。

相比“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榜單,該機構更重磅的其實是每年發佈的“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榜單及報告。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去搜索查閱一下。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今年100強企業的總品牌價值高達6839億美元(頭部效應明顯,前五、前十體量驚人),較去年增長23%,創年度增幅新高。

科技巨頭騰訊以品牌價值1322億美元,連續第四年榮膺榜首。緊隨其後的是品牌價值為886億美元的阿里巴巴和品牌價值為492億美元的中國移動。

縱觀全榜,科技、銀行、保險、物流公司領域品牌表現最為搶眼。100個品牌中,銀行就佔得10個席位,為入榜最多的領域。而科技、保險和物流入榜則分別為9個、6個和5個。

值得注意的是,物流作為新上榜領域,一下子佔得5個席位,且排名均靠前。其中,順豐以146.5億美元位列全榜11位(其餘為三通一達)。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榜單分享完了,如果就到此為止的話,顯然是非常不過癮的。上榜的企業共有100家之多,榜單中列出了根據品牌價值的排名情況,品牌的最新價值情況以及相比去年的變化情況。

但是有一條關鍵信息,是榜單信息中並未統計在內的。就是這些價值最高的國產品牌,其對應的企業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呢?換而言之,這些品牌對應企業的總部,分佈情況是如何的呢?

小川花了點時間,把表格重新整理了一下。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這份表格就一目瞭然了,對於擁有上榜品牌較多的省市,小川分別用不同的顏色進行了標記,大家可以先仔細看下。然後我再畫一些重點給大家。

二、和北京相比,上海本土品牌在於榜單上的表現並不出色。排名第一的上海品牌,是排在第22位的太平洋保險,之後的是剛被招行趕超的“最沒落五大行”的交行。上海民營品牌的競爭力就顯得更為薄弱,排在最前的是三通一達,而且品牌影響力與前不久的扎堆上市關係密切。更重要都是,這些民營企業最早都發家於浙江,只是在成功後才將總部設置在上海。從品牌的自我孵化與衍生情況上看,上海近些年與北京的差距也在不斷被拉大。

三、和傳統的經濟發達地區北上以及江浙比起來,廣東的品牌影響力應該說可圈可點。首先是代表市場經濟真正活力的民營系企業表現搶眼,品牌價值排名前幾位的企業,騰訊、華為、順豐、恆大、美的、萬科都是當下中國最優秀的一批民企。不過上榜企業的行業劃分上,深圳以科技型為主,廣州以地產型為主,佛山珠海以製造業為主。從產業結構看轉型壓力,廣州的確是其中壓力最大的。

四、雖然浙江在民營企業活力上長期以來與廣東並駕齊驅,但是區別在於,浙江的民營企業規模上與廣東還存在差距。多數以各類小商品加工製造起家的浙江民營企業,在品牌價值成長上,有相對明顯的天花板。另外,此次上榜百強的5家浙江企業,全部都位於杭州。而近幾年從各種數據也可以發現,杭州在浙江的首位度始終在不斷上升。杭州影響力的提升,未來將進一步加速浙江省內各地級市企業轉移向杭州。

五、福建和山東的高價值品牌亮點不多,上榜企業始終都是老面孔。例如山東的海爾海信,福建的安踏安兒樂,對應的都是各自所在區域已經經過過去多年發展形成的產業積累。比如青島的家電產業鏈,福建的鞋類和紙類產業鏈。但是近些年在創新型產業與企業的孵化上,兩省同樣存在吃力情況。

六、江蘇的情況同樣是個大問題,長期以來憑藉蘇南加工製造模式獲得經濟發展的江蘇,生產的更多產品處於產業鏈的中上端(零配件),直接涉足下端成功的企業並不多(成品)。以海瀾之家為代表的紡織業算一個,但是服飾本身的品牌價值含金量就十分有限,且競爭門檻很低。排名最前的蘇寧,以家電零售起家,後來轉向線上,但是目前影響力也還主要集中在江蘇省內,出省直面阿里與京東,短板依舊十分明顯。沒有龍頭企業坐鎮,對江蘇接下來的人才吸引影響巨大。

七、四川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是傳統意義上的白酒產地,所以上榜的三家品牌也全部都為白酒企業。上榜企業數量在中西部省份屬於較多的一個,但是對於地方經濟結構和質量的提升貢獻卻相對有限,更多還是停留在解決就業的初級層面。

八、其餘上榜省份更多是單一品牌單打獨鬥,沒有參考對象,也沒有矩陣形成,對於所在省份的拉動作用也十分有限,這裡也就不再累述。

2018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企業,都分佈在全國哪些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