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五城茶幹

五城茶幹是安徽省徽州地區傳統特產小吃之一,以配料講究、製作精細、色香味美而著稱;據有證可靠的記載,始創於南宋末年理宗(趙與莒)時期。工藝成熟於元代,隆盛於清。五城茶幹以優質黃豆、黑豆為原料,歷經磨漿、做胚、包布、壓榨等十二道嚴密工藝,並且做工考究,每道工序都精工細做。因當地水質良好,製作出來的五城茶幹具有優淨綿厚、清甜可口、香氣純正、味美質嫩、營養豐富、回味悠長等特徵。五城茶幹已於2010年2月24日,正式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成為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品

【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五城茶幹

口 感

  五城茶幹初步成型後,配以秘製好醬(醬油以本鎮洪昌醬園的豆汁原油,或從屯溪程德馨醬園購來),用文火配以桂皮、茴香、丁香、冰糖等調料6個時辰慢煮,悉心調色,仔細入味。此時的五城茶幹,營養豐富,回味悠長,口感筋道,百吃不厭。

地 理 特 徵

  休寧縣五城鎮位於安徽省南部,南與浙江、江西兩省毗鄰,東經117°39’~118°26’,北緯29°24’~30°02’。其地勢南北高,中間低、起伏較大,垂直高度明顯,是典型的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庭園的山區縣。縣城水系分屬錢塘江,長江兩大流域。最主要的河流屬於新安江水系的率水和橫江,分別在本縣南部和北部,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兩大河流流經全縣山區、丘陵、平原後,出境匯合於屯溪,注入新安江。

  休寧縣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日照適宜、無霜期長,水熱季節交替明顯,境內95%的地表水達國家Ⅲ類上地表水要求。境內地處五龍山脈、白際山脈和黃山餘脈延續部分,五城地區地處五龍山脈位於縣境西南邊緣,年平均氣溫16.2℃、年均降水量1613.7毫米。年均日照1931.4小時,有利於林、茶、桑、果和農作物的生長。五城既是文化名鎮、商貿重鎮,又是風景名鎮、生態重鎮。生態環境優越,特有的地理位置、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大豆栽培,大豆栽培歷史悠久。

歷 史 典 故

  最早的茶幹出現在唐代開元年間,而直到南宋,當淮南王的豆腐術遇上龍灣的龍涎泉水,淇昌醬園秘製的醬油以及傳統的製作工藝,龍灣五城茶幹便由此而誕生了!從此便成為了新安商人行囊中的寄託,徽州學子挑燈夜讀的伴侶。

  到元代龍灣五城茶幹工藝日漸成熟,明清時期走向興盛。明太祖朱元璋稱其為“百世徽味,一品天香”並曾一度御點為軍糧。乾隆帝為其定形,印章之形:四四方方。皖南地區山多地少,歷史上曾有三次大的中原氏族衣冠南遷,使得人口劇增,在1121年促成了徽州一府六縣的格局。但人口的膨脹,也加劇了人多地少的矛盾,地方誌記載當時的情況是米船一日不至,面有飢色;三日不至,途有餓殍。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外出經商或苦讀入仕就是徽州人必走的路,有一首俗諺的末尾一位母親說道:孩兒啊!這一去成功就是孃的心頭肉,不成做鬼也孤幽。徽州男子,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背上了行囊,走出了徽州。環境越是惡劣,刺激文化成長的力量也就越是強烈。在1300年的科舉文化中,共有700多位狀元,而休寧縣獨佔19席,被稱為第一狀元縣,五城鎮有三位,遂五城也被稱為狀元鎮。狀元們在功成名就前,在廢寢忘食之際,案頭、手邊有著龍灣茶乾的陪伴。

  “龍灣”五城茶幹,始創於南宋末年,隆盛於清代。相傳,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來到五城龍灣,當地百姓將龍灣茶幹奉上,乾隆嘗之頓覺兩腮生津,過後唇齒留香,於是連聲稱讚,並趁性將隨手把玩的一方印石在圓餅狀的茶幹上按下了一道無字印,無字之印即為口,寓意“有口皆碑”。為承皇恩,光耀祖業,龍灣人將一直是圓形的茶幹按照皇帝印石形狀壓榨成正方形,世傳至今。龍灣茶幹也由此聲名鵲起,流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