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最近关于某酒的新闻挺火,岛主也来跟风写点关于酒的文章。当然岛主就不批判什么酒了,免得被跨大半个中国抓了,还是谨慎点好。

关于酒的起源,相传在中国就有一位酿酒始祖,世人称之为酒圣。前不久不是刚完结曹操系列么,就借曹公《短歌行》中的一句诗来隆重介绍这位酒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康,黄帝时期的管理粮食的官员。我们知道黄帝身边这些个大臣都喜欢搞一些发明创造,比如仓颉造字,胡曹作衣等等。杜康不甘落后,酿出了酒这一琼浆玉液。

其实酒的出现实属机缘巧合。黄帝统治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粮食大丰收以至于粮仓都装不下了。当时富余出来的粮食储存在阴冷潮湿的山洞中,时日一长,全部腐烂了。

杜康为了找到好的粮食储存法愁坏了,想着去大自然里逛逛,找找灵感。杜康正在树林里走着,看见一棵树心被朽空的桑树,树干内部干燥且密封性好,这不就是纯天然的储粮神器么!杜康大喜,将富余的粮食全部储存到了树林里的枯树干中。

过了一段时间杜康再去看,发现枯树下面躺了几头野猪呼呼大睡,

划重点,第一个喝酒的是猪。再一细看,只见枯树干出现了裂缝,里面不断往外渗出水来,竟是粮食发酵造成的。杜康附上前一闻,沁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顿感神清气爽,情不自禁地尝了一口这水,嗨呀,快活似神仙,此水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虽然岛主的描述有一点浮夸,但相传酒就是这么来的…

酒是从树上长出来的

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了,而且涉及方方面面,如饮食烹饪方面需酒,祭祀礼仪方面需酒,养生保健也需要酒。到了唐宋时期那些迁客骚人又把酒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酒融入进艺术中,最典型的比如诗仙李白,无酒不成诗,不仅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还要“一杯一杯复一杯。”

那时期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富有艺术气息,是极美好的。但到了现如今,酒文化不知为何慢慢演变成了酒桌文化。

什么叫酒桌文化,就是指劝酒、酗酒之类的陋习。带有强烈的封建等级制度。领导劝下属,长辈劝晚辈,地位低的人总是喝得最多的那个,以自己的醉态来换取位位高者的一种信任,或是营建自己的面子工程。已经完全脱离了酒文化享受与自由的范畴。

就连朋友之间喝酒,现在也呈现出一决生死的局面,喝得少的那个总被大家笑话。就拿岛主那群“狐朋狗友”来说,那都是练就了劝酒一百招的主,比如正一圈反一圈,亲戚朋友再一圈。这个亲戚朋友的设定简直是丧心病狂,

他们说代他爸爸妈妈三姑六婆七舅老爷敬你一杯,找谁说理去?

说一个岛主身边继承了传统酒文化的典范,那还是我外公。我外公是一个懂酒好酒之人,酒量方面,他自以为很高。难得的是,外公从来不仗着自己酒量好(自以为)仗势欺人,尽管是自以为,也能凸显出对后辈的爱护。按基本礼仪敬过一杯之后,便会要求大家随性即可。如果他劝你喝酒,一定是有珍藏的陈年佳酿希望能与你分享。

我们做晚辈的也很好的维持了这一氛围,其实以我现在的酒量,三个外公都不是我对手,但我每次都会装作一副不胜酒力的样子,不会抢外公的风头,酒桌之上相互尊重。

我们家酒桌上,对酒当歌,感叹人生几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达到微醺的状态便点到即止,从来没有人醉过,却总是最尽兴。

所以说朋友们以后上酒桌,如果劝酒者能说出个之乎者也所以然来,咱们可以附和一杯。要是只会一个劲地大嗓门逼着你“干!干!干!”你只能告诉他,第一个喝酒的是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