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宋代大才子蘇軾感到不可思議,在他看來,他的偶像李白乃是古往今來詩歌界的扛把子,世間唯有杜甫能和詩仙一決高下。

沒想到今天在廬山玩賞時,竟然聽到幾個朋友談起中唐有一個叫做徐凝的愣頭青,寫了一首詩,叫板李白的名作《望廬山瀑布》!還說徐凝的這首大作冠絕天下,同題材的其他詩人作品都“賽不得”(比不上)!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蘇軾

蘇軾不以為然,當著這幾個朋友數落了一番這個叫徐凝的詩人,並特地留下了一首詩作:

《戲徐凝瀑布詩》

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詞。

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意思是說上帝讓銀河從天而降,在廬山形成了一條非常壯觀的瀑布,自古以來只有李白將它寫得最好。你看瀑布飛流而下,濺出來多少水沫,都沖刷不了徐凝那首詩歌給人留下的壞印象!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李白

蘇軾對李白的名作推崇有加,看到還有人認識不到它的高妙之處,甚至吹捧一些比不上它的作品,這位宋朝的大才子氣不打一處出,所以寫下這首言語過激的議論之作。

徐凝是中唐詩人,詩歌寫得還算不錯,明代大詩人楊基曾稱讚他說:“李白雄豪妙絕詩,同與徐凝傳不朽!”

徐凝寫過一首名作《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因為此詩,揚州有了一個叫做“二分明月”的代稱。

而這首被噴的《廬山瀑布》,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廬山

《廬山瀑布》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本詩最後一句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僅寫出了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還構造出了畫面感:一道白色的水流恰似滿目青山的一條裂口!

不過,這首詩詩意直白,讀起來卻又不夠自然流暢;畫面感很實在,卻缺乏想象空間,韻味顯得不足。要得出這種結論,只需和李白的同題材作品一起對比來讀,既可見分曉。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廬山詩意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有一個視角:遠距離仰望。從這個視角出發,李白卻寫出了層次很豐富的畫面感。

日照香爐生紫煙,是高處的奇幻景緻,屬背景描寫。香爐,指的是廬山的香爐峰。

遙看瀑布掛前川,引出所描繪對象。這句中的“掛”字,化動為靜,是點睛之筆,正因為是遠距離仰望,才會有瀑布是“掛著”的靜態觀感。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望廬山瀑布·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由上句靜態突轉到動態描寫,由上兩句全局描寫轉變到特寫,畫面的切換調動讀者的心理轉變,加上李白特有的誇張之筆,瀑布飛流的情景躍然欲出。

疑是銀河落九天,不只是極致誇張,還詩意浪漫,天上的星河無比壯麗,留給人無限遐思,這種大膽的聯想將整首詩的意境拓展到了一個無限廣闊的詩意空間。

徐凝在廬山寫下這首唐詩,被認為好過李白,蘇軾表示:很一般

廬山瀑布

可以說,李白的這首詩富於變化,意境豐富,留給人的想象空間很大。相較而言,徐凝的那首詩,確實顯得有些單薄。

關於蘇軾和徐凝這兩首詩,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