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经常在所在城市电线杆上看到小广告,上面白纸黑字写道:“招男公关,日薪5000元,工资日结”。这类招聘帖跟富婆“借种”生子帖,各占据了电线杆野生广告的半壁江山。

这些智商验证帖式小广告,钓的就是那些被“白日”梦烧坏了脑子的二货。

跟这些小广告比,交(yuan)友(jiao)APP“甜蜜定制”就高大上得多,人家虽然坑钱,但不靠骗;虽然也靠“钓”,但钓的是钱色买卖者。

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估计看到这,陌陌、探探、遇见、初见等APP都哭了:后宫交友类应用三千,偏却这货倍受用户恩宠,让人上哪说理去?

好在被人扒皮后,其在中国的主题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了,也就是说,大热过后,难逃一场凉凉。

但“甜蜜定制”的创始人兰顿·韦德似乎并不这么认为。

昨晚,他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大方承认,“我妹妹也曾用过这个网站,所以,如果我有女儿,我也同意她用,因为我想让她们找到成功的、有魅力、有钱的男士。

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只想对韦德先生说一句,幸好您没有女儿,不然白瞎了您MIT的学历。

其实这年头,社交软件涉黄,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曾显示,2015年,12321举报中心共接到手机应用软件(APP)举报727976件次,有75%的被核查APP存在涉黄问题,其中匿名社交类App问题突出,当年12321举报中心共下架处置涉黄APP235款。

很多社交软件是打擦边球,而“甜蜜定制”则连打擦边球都省了。它俨然社交版的某榴,说是“甜蜜定制”,实则“有钱或有色者的私人定制”。

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按钱钟书在《围城》里的说法——“我们称那位衣着暴露的S小姐为‘局部真理’,因为真理都是赤裸裸的”——“甜蜜定制”上的钱色交易接近于完整真理:

SugarDaddy(干爹/糖爹)Sugar Baby(甜心)的角色称谓,本就充斥着暧昧意味;在成功人士和魅力甜心的身份标签下面,是年收入、职业、身高等涉身份财富显性指标的赤裸宣示,是年龄、身高、体形、发色等外形元素的直接呈现;在平台上很多用户头像暴露,有自称女大学生者明码标价1万/天。

这边是“壕”气侧漏,那边是色相的插标待沽;富足对漂亮,事业有成对甜心可人……男财女貌的配对法则,在算法推荐和“选妃”、“找干爹”的筛人设置中,来得直接得不能再直接了。

诙谐的是,“甜蜜定制”平台方面不断拿“高端人群”、“高等品味”来为用户画像,还自称在该平台“女生能找到更成功的另一半,男的能找到更优秀的另一半”,“成功人士不再孤独,魅力甜心不再荒废时间和情感。”

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把“包二奶”、“求包养”这事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没shei了。这要是套用郭德纲在《上流社会下三滥》里的台词,那就是:上流社会不说约×,他们说“甜蜜定制”。那些成功人士们学着Ayawawa的PUA情感操控术,玩着“甜蜜定制”,玩着玩着,也就把自己变成“龌龊”二字的活体演示了。

明明是“越过道德的边境,走过爱的禁区,享受幸福的错觉,误解了快乐的意义”,偏却拿“找到另一半”说事,这就像在红番区立贞操牌坊。但这平台显然打错了算盘:以为用个“高端交友”的旗号为挑选“性伴侣”打掩护,大家就认不出自己撮合“援交”的真实面目,那也太不把在咸湿文、内涵帖、栋笃笑里浸淫已久的老司机们当回事了。

明面上说是社交平台,实则O2O高端约×的工具,这般操作,倒是挺契合布兰登·韦德的三观——“年轻女孩被包养是给了她们自信”,“援交赋予女性追求幸福生活的可能”。

神吐槽:把“线上老鸨”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就“甜蜜定制”了

毋庸置疑,早些年的很多社交类APP,确实都“贯彻”了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说过的那句——“好的社交产品要能够迎合人类七宗罪”,恨不能拿“约吗”花式撩拨用户的荷尔蒙,国外的snapchat更是凭着单刀直入“约×大法”,涵养了不少用户粘性。

可随着合规监管的趋严,产品价值观的重要性渐次凸显,社交平台打擦边球的空间也越来越窄了,被导向正规化是必然之势。再想靠“线上老鸨”的潜在定位获客拉新、获得长远发展,只会“此路不通”——前方的监管路牌上就写着一个大写的“No”。

“甜蜜定制”,还是早凉早安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