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工資管理 向市場化邁進

經歷持續多年的呼籲後,備受關注的《關於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上週五對外發布。這個適用於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企業的文件,成為上週末近4000萬國有企業員工、上億國企家屬討論的熱點。從文件透露的信息看,在設定工資調整的底線後,將對國有企業的工資實行有增有降的分類管理,賦予國有企業更多自主權,工資管理的市場化進程明顯加速,文件中透露要加速推進,或意味著將影響到2019年國有企業的工資構成。

企業自主權加大

從“審批”改為“備案”,業內對擴大國有企業設定工資總額自主權的呼籲,在《意見》中落地,成為其中備受關注的焦點。

《意見》提出,全面實行工資總額預算管理。工資總額預算方案由國有企業自主編制,按規定履行內部決策程序後,根據企業功能性質定位、行業特點並結合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程度,分別報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備案或核准後執行。

《意見》同時強調,對主業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商業類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備案制。其中,未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機制不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認定,其工資總額預算應實行核准制。對其他國有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原則上實行核准制。其中,已建立規範董事會、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健全的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同意,其工資總額預算可實行備案制。

同時,對主業不處於充分競爭行業和領域的企業,上年職工平均工資達到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調控水平及以上的,當年工資總額增長幅度應低於同期經濟效益增長幅度,且職工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不得超過政府職能部門規定的工資增長調控目標。而對於未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工資總額不得增長,或者適度下降。此外,《意見》強調,企業要按照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工資總額,原則上增人不增工資總額、減人不減工資總額,但發生兼併重組、新設企業或機構等情況的,可以合理增加或者減少工資總額。

賈濤認為,《意見》是根據實際情況的發展變化、市場競爭的發展變化作出決策,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跟企業效益掛鉤,從而使國企職工更加有主人翁精神,更加以奮鬥為本,實現企業和職工效益的雙統一。

市場化進程加速

隨著國企改革1+N文件的出臺,國企改革逐漸駛入快車道。《意見》的出臺,加快國有企業的薪酬市場化進程,或將有利於破解當前制約國有企業發展的人才流失問題。

《意見》提出,要以增強國有企業活力、提升國有企業效率為中心,建立健全與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與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

隨著近期石油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調,能源類國有企業盈利有所好轉。《意見》要求,合理確定工資總額預算週期,對行業週期性特徵明顯、經濟效益年度間波動較大或存在其他特殊情況的企業,工資總額預算可探索按週期進行管理,週期最長不超過三年,週期內的工資總額增長應符合工資與效益聯動的要求。

《意見》要求,“各級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要抓緊制定所監管企業的具體改革實施辦法,由同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審核後實施”。這一表述在中國企業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錦看來,意味著專門針對央企員工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的配套工作將在下半年啟動,包括相關細則、配套文件等方面。

周麗莎強調,考慮到國有企業工資總額不控制不行,但控制又會出現很多弊端。下一步工作進一步完善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機制,建立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定期發佈不同職業的勞動力市場工資價位和行業人工成本信息,同時還要健全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引導企業搞好工資收入分配。通過精準化的事前引導事後監管政策措施,將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