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各國財政的措施,劉備忙造錢,孫權忙開荒,曹操則只有四個字

三國時期一直是戰亂不斷,可以說天下百姓生活的都是疲憊不堪,而打仗的開支最後又是攤到了百姓的頭上。可是每年的軍隊開支依舊是隻增不減,所以三國都面臨著十分嚴峻的財政問題。

尤其是劉備集團,由於劉備入蜀之前,川蜀之地一直是沒有戰亂的,百姓生活也是相對富足的,劉璋雖然昏庸,但是卻也是個對百姓仁義的主。劉備為了搶奪川蜀之地,同劉璋爆發了一場長達五年的戰爭,導致富庶蜀地生靈塗炭。劉備一拿到蜀地就面臨著國庫空虛的巨大問題,劉備可謂是心急如焚。

三國各國財政的措施,劉備忙造錢,孫權忙開荒,曹操則只有四個字

劉備

而此時投降了劉備的劉巴為劉備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鑄造直百錢。簡單來說就是廢除劉璋時期的貨幣,取而代之的是象徵劉備統治的直百錢。這樣劉備財政出現困難,便只要瘋狂鑄造錢幣就行了,但是這很明顯是在剃民眾的羊毛,導致了蜀漢市場的物價飆升,雖然短時間內解決了劉備的財政困難,但卻拿走了百姓太多。而直百錢一直是解決蜀漢財政的重要手段,這就導致了蜀漢後期的國力衰微,尤其是數次北伐戰爭,最後都是通過直百錢來籌措軍費。

三國各國財政的措施,劉備忙造錢,孫權忙開荒,曹操則只有四個字

孫權

相對於蜀漢來說,東吳的措施則要仁義的多,東吳為了解決財政也鑄造過大錢,但是這只是短期的,東吳長遠的打算是開荒屯田。東吳鼓勵百姓開墾耕地,並且這種措施也是無奈之舉,東吳人口不如曹魏,但是其有廣大的未開發地區,所以東吳不拘一格的讓百姓隨意開墾。但是東吳畢竟生產力有限,開墾了幾十年的耕地,也只能保證維持東吳的財政平衡,而且遇到大的戰事,東吳又要過苦日子了。不過東吳的措施卻極大的開發了南方地區,最後晉朝統一天下以後,東吳之地也能繼續開發下去,使得南方真正的成為了魚米之鄉。

三國各國財政的措施,劉備忙造錢,孫權忙開荒,曹操則只有四個字

曹操

而對於曹魏來說其財政也是一直很拮据的,曹魏控制了當時最富庶的地區,自然當時曹魏財政整體是強於蜀漢和東吳兩國的,但是因為需要同時面對這兩股勢力,所以曹魏也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但是對於這個問題,曹操卻否決了所有謀士的提議,只是說了一句:“順應天意”。因為曹操明白自己有如此基業,只要老天不同自己作對,那麼休養生息幾年,曹魏的實力就將遠超蜀漢和東吳,那樣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三國各國財政的措施,劉備忙造錢,孫權忙開荒,曹操則只有四個字

曹操

三國時期歸根到底還是國力的競爭,也只有曹魏做到了以國本為重,曹魏不貿然出擊,一次出擊便消滅了蜀漢。不像蜀漢十幾次北伐都是無功而返,雖然北伐也是阻止曹魏休養生息,但是最後國力的競爭中,沒有那國是能勝過曹魏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天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