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平臺博弈備案,規範成第一利器

2017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地P2P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57號文),對下一步的整改驗收階段做出了具體、詳細的部署,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並對債權轉讓、風險備付金、資金存管等關鍵性問題作出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57號文的下發在P2P網貸行業一石激起千層浪,整改備案成為重中之重,不管大小平臺,所有工作都圍繞著57號文展開。而今已經進入四月,距離最後期限越來越近,各地的網貸行業備案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野蠻生長了10來年的P2P行業合規化將逐步完成。

大小平臺博弈備案,規範成第一利器

在這個關鍵階段,關於網貸平臺備案標準的猜想傳言層出不窮,很多人認為大平臺容易,小平臺舉步維艱。其實平臺的大小不是備案的標準,監管部門的原則是“合規一家,備案一家”,那麼什麼樣算合規?

此次整改備案的初衷是為了清除亂象,從嚴監管,完成P2P的治理整頓,因此,網貸行業備案最重要的原則是堅持規範性原則。按照相關規定,接入上線銀行存管、杜絕資金池;禁止自融和嚴重關聯交易;禁止發佈虛假項目標的;禁止發佈單個法人企業借款超過100萬元、自然人借款20萬元以上標。這些規則才是備案不可逾越的真正紅線,一旦在這些方面出現違規現象,無論平臺背景多厲害、規模有多大,都不可能通過備案,將因違規而退出行業或者重組。

大平臺往往存在較大的違規業務,要清理這些歷史包袱,既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加高昂的成本,社會影響力和波及範圍較廣,是監管部門此次整改的重點,不可抱有“大而不死”的想法。而對於中小平臺來說,船小好調頭,無論是業務調整能力,還是監管成本都相對可控,只要規範透明、守法經營,更容易在備案的激烈爭奪中衝出重圍。

大小平臺博弈備案,規範成第一利器

所以,不以平臺規模為標準,而堅持規範作為第一要務,這樣的嚴要求、高標準,才能給P2P網貸行業洗滌重生,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