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杭州西泠印社才是中国近代文化标杆?

茶三两


评价西泠印社为中国近代的文化标杆,这还是有现实依据的。

首先,西泠印社所研究的内容,决定了它的文化价值。它是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而这些内容,正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社员们不但自己创造字画印刻,还不遗余力地保护传统文化遗产。1999年建成的中国印学博物馆内,还收藏历代字画印章达6000多件,蔚为壮观。


其次,西泠印社所达到的地位,决定了它的文化高度。它目前是研究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被称为是"天下第一名社"。

有这么厚实的荣誉和卓越的贡献,天下再找第二家这样的文化社团,几乎都不可能了。


第三,西泠印社所践行的坚持,决定了它的文化品质。自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人所创建,且历经社会动荡,在风风雨雨中坚持至今,实属不易。其对中华文化传承所作的坚持,就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笔尖上的旅行

艺屿EYESVOT |西泠印社

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艺屿陪我一起聊聊艺术那些事儿。

先推荐一部央视纪录片,看到海报就已经引人入胜了。



从西泠印社的传承历程,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百年精神史。

纪录片《西泠印社》六集,聚焦创社四杰及吴昌硕、李叔同、启功、赵朴初和饶宗颐等知名社长及社员。

“义”、“士”、“侠”、“禅”、“隐”


时代精神与文化责任感

西泠印社,成立于1904年,至今已逾百年历史

西泠印社成立之时,西学东渐之风日盛。

在当时去做“印社”,等于是去发扬日益衰微的传统文化,四位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都是篆刻家。

西泠印社的宗旨是“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也就是说身为篆刻家的前辈们,并不仅将眼光囿于印学,而是放眼整个传统文化,学术考证鉴定无所不包。

金石印学书画,都是传统国学的载体,研究这些也就相当于传承了传统国学,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很多人对中华都是抱着自轻的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能研究国学,衔接传统的并始终坚持如一的,只西泠印社一家,标杆意义不言自明。

西泠印社不止有四位君子型创始人,前两任社长,

吴昌硕

,近代艺术大师,被誉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马衡,著名金石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著名金石鉴赏家,

在这两位艺术巨擘的带领下,西泠印社吸引了大批当时的优秀艺术家,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康有为、杨守敬等为赞助社员……这些都是在近现代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当时的西泠印社,人才济济一堂,可以说是文化艺术的殿堂。

保护与传承

西泠印社的文化标杆意义,还在于其对传统文物的保护,西泠印社的文物保护意识是空前的,当时在浙江余姚出土了一块汉碑,汉唐文化的中心在中原,因此南方很少出土汉文物,再加上南方潮湿文物不易保存,这块汉碑实属难得的国宝。

然而当时已有日本商家向余姚富绅购买汉碑且已成交,国宝即将外流之际是西泠印社举行义卖、四处筹措将汉碑赎回。

吴昌硕在决定赎回汉碑时曾言,“要是眼睁睁看着汉碑被日本人买走运到日本去,我们这批读书人的脸面都要丢尽,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它赎回来。”在当时能把保护文物当作一种社会责任,难能可贵。


艺屿EYESVOT

诗书画印是中国文人画中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印的主要载体是大、小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美。西泠印社创建于一九零四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专业从事各类篆刻、书法创作、文物艺术收藏与研究,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以天下第一名社”之誉,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吴湖帆、商承祚等均为西泠印社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均为赞助社员。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其以诗书画印四绝著称于世,继吴昌硕之后的历任社长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饶宗颐都是金石篆刻及书画方面的大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与推动下西泠印社有了长足的发展,堪称中国近代文化标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