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C中国互联网+装配式建筑创业创新大会部分嘉宾讲稿节选

天津大学教授 装配化模块建筑产业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王小盾:

CIPC中国互联网+装配式建筑创业创新大会部分嘉宾讲稿节选

整个钢和混凝土之间的互相作用使1+1大于2,分别就是充分的体现了整个结构的特点,就是混凝土的受压和钢的受拉充分满足受力要求。大家看到的这个,左边这个就是T形柱,中间是L型,中柱是十字形,所有小柱在墙里面,整个房间的布置看不到突出的柱子,所有加剧的布置,所有空间使用非常方便。

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二三四代整个结构的演化过程,现在已经涉及到了,因为国家装配式的规范就是钢结构规范,钢结构混凝土规范,钢结构规范参与了整个编制过程,总高度100米,最后双钢板连接的无肋板做到98.5米,达到规范要求的最高高度,所有结构技术问题都解决了。这是我们的梁柱结点连接,非常简洁。

这个是整个装配式建筑,一个是结构问题解决了以后还有三板体系,板目前考虑用叠合楼板,外墙板用LC板,经过整个市场研究和我们做的所有板实验之后发现比较理想的板材。这些都是我们做的实验,还有推导公式,一系列的过程,所有的抗压、偏心等实验,节点实验,为了施工方便尽可能采用螺栓连接,现场尽可能不焊接,也是为了降低造价,螺栓相对比较贵,上面能拦截的质量能保证的地方采用拦截,下面用螺栓连接。这个建筑我们是采用这种体系,就是方根管异形体系。在地震带上,之后汶川有很多次的地震余震和泥石流,山体震动什么的对这个建筑没有任何震害,当地老百姓所以还是非常感激的。

湖南大学教授 中国建筑4.0国际研究院创始人 张国强:

CIPC中国互联网+装配式建筑创业创新大会部分嘉宾讲稿节选

中国建造2.0阶段,就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猛烈发展城市化的时候,我们的高山建筑,空调电梯,这个时候技术迅猛发展,城市建设量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是需要一个非常难的建议的,但是现在为止这个阶段发展得非常快,量也非常大,但是质量保证体系很遗憾应该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西方国家通过这一时间他们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

3.0阶段就是绿色建筑阶段,这个时候跟西方国家被这个大环境一起拥挤进来,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没有质量保证的阶段,我们的建筑本体做不好,绿色智慧系统可能也做不好,所以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中国建造4.0阶段,首先把质量保证体系这一课补上然后再去做深度的信息化融合,这样才同步的和发达国家一起走到我们的中国建造4.0阶段。

定荣家创始人 刘定荣:

CIPC中国互联网+装配式建筑创业创新大会部分嘉宾讲稿节选

定荣家到现在为止两年多的时间一如既往的坚持做好农村自建房市场,所以我宁愿一栋一栋小房子在每一个山区,在22个省每一个地块里边让它去生根发芽,没有接受任何政府的批量房、安置房、保障房,这是我们一直坚守的,所以技术聚焦、市场聚焦,技术聚焦我们一直在解决我们面临的一些质量通病问题,比如说大家知道的装配式建筑两个最大通病是什么?第一个是防水问题,我们很多的房子设置大露台、阳台,面临着要解决一个漏水和渗水的问题。之前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房子,做了很好的防水设施用了很好的材料构造,还是不能解决,为什么?定荣家有很多活活人带着客户去现场实验,让十个人一起在上面跳看是不是坚实,这样把材料的软性给破坏了。所以在很多方面做了一些解决措施,比如说干脆做一个阳光顶,再怎么漏水再怎么下雨漏不到房子里面去,有一些更简单的运营手段或者产品应用可以解决技术问题,所以技术问题不是说我们一定是要技术手段解决技术问题,我们可以找一个捷径用产品解决技术。

阳地钢研究院院长 杨迪钢:

CIPC中国互联网+装配式建筑创业创新大会部分嘉宾讲稿节选

我们冷弯薄壁结构特别适合农村,特别适合农村,但是我发现回来以后并不是我想的那么容易,这个产业链非常复杂非常庞大,一个人做不了,从技术、设计、房屋制造,部品部件等等,还包括设备、大数据等,想一个人吃想一个人做不可能,所以一定要考虑到现在定位做哪一块,做产业链的哪一块。

第二个是做高端的还是做中端的还是低端的,做1000的还是1500的,这个定位要想清楚,应用范围非常广,农村自建房等等,学校公建,幼儿园,辅助设施、商业建筑甚至厂房,高层建筑都可以做,请问各位我们一定要定位我们是做哪一块。

还有,中国真的是地大物博,从上海开车到成都我花了24个小时,地图一看仅仅跑了一半,我是湖南人,对永州还了解一点对长沙不了解,在国内做建筑的时候离不开你的热土,哪个地方最熟悉最遥远请你们从那个地方下手,然后走向国内市场走向国外市场,发挥你们的特长。

装配式建筑跟我们做工程不一样,你们一定要以做产品的想法去做房子,千万不要还是走工程的老路,所以做装配式建筑的,通过12年打拼我明白了我不是一个包工头,我还是一个搞研究的,所以我最后走了大半天只能说回到最擅长的地方,我做装配式建设的研究院,因为我发现我只有做研究才真正找到自己的感觉,但是我不知道想,因为我来自农村也是在这个地方,在这里读书的,当了学生会会长,我觉得我无所不能,我发现从一个学者变成了一个包工头,这方面还是做研究比较合适,所以我给大家当铺垫石,成就大家,为大家服务,这是我们的定位。(今日字节/贺冬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