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我國半導體設備未來將大有可為

【今日財豹】半導體的製造工業流程複雜,涉及設備種類繁多,核心技術研發困難重重,行業壁壘極高,先進半導體設備製造被國外壟斷,相信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我國半導體設備必將在關鍵技術上完成突破,未來必將大有所為。

晶盛機電已具備硅片環節切磨拋整線能力

晶盛機電是國內晶體硅生長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覆蓋光伏和半導體行業,市佔率穩健國內首位。近幾年營收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高速增長,晶盛機電早期佈局和研發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業績開始兌現%。2017年晶盛機電實現收入19.49億元,同比增長78.55%,歸母淨利潤3.87億元,同比增長89.76%。

晶盛機電半導體設備技術領先,其自動單晶生長爐可滿足在均勻和缺陷密度等方面突破了國內高端晶體硅材料生長設備,特別是大尺寸晶體硅材料生長設備長期被國外大型企業壟斷的產業格局,是國內稍有能在大尺寸單晶爐廠商。目前晶盛機電8英寸單晶爐已實現代替進口,12英寸進入小批量產階段。

為什麼說我國半導體設備未來將大有可為

晶盛機電、與中環股份、無錫發展投資30億美元合作建設大硅片項目,東吳證券認為,本次合作有利於提升我國半導體行業水平,緩解半導體材料供應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制約。2018年3月14日,中環發佈報告,天津地區8英寸拋光片產能已達10萬片/月,預計10月達30萬片/月,12英寸試驗線到今年年底預計產能達2萬片/月。無錫大硅片項目預計2018Q4設備進入調試,預計2022年將實行8英寸拋光片產能75萬片/月,12英寸達60萬片/月,有望填補國內三分之一的大硅片缺口。

晶盛機電除了單晶爐外,晶盛機電在滾圓機、截斷機、拋光機、雙面研磨機等現產品,已具備90%以上的整線能力,東吳證券這些設備均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兌現業績。此外晶盛機電還和美國Revasum公司合作研發的拋光機不僅可以應用硅片製造,還有望用於晶圓製造。

精測電子攜手IT&T切入半導體檢測領域

平板顯示檢測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精測電子主營,是全球唯一進入光、機、電、軟、算等的檢測設備供應商,也是國內面板檢測領域龍頭。精測電子2017年營業收入為8.95億元,同比增長70.81%,歸母淨利潤大1.67億元,同比增長69.04%。

為什麼說我國半導體設備未來將大有可為

2018年1月,精測電子擬與韓國ATE領域的領軍企業IT&T共同合資設立武漢精鴻電子技術有限公司,IT&T公司超過10年的Memory ATE的研發經驗,是韓國三星、SK海力士的主力供應商之一,在面板檢測設備具有較強競爭力。東吳證券認為,精測電子有望藉助IT&T在存儲器檢測領域的實力,加快半導體產業佈局,提升設備國產化率,獲取市場份額,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北方華創高端半導體工藝設備供應商

北方華創成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產品線最全、涉及領域最廣的高端半導體工藝設備供應商。北方華創涉及領域包括下游應用的集成電路、先進封裝、MEMS/Power IC、平板顯示、新能源光伏、半導體照明等領域,客戶包括了國內泛半導體制造業的幾乎全部企業。2017年受益於電子工藝設備及元器件發展的利好市場因素驅動,公司營業收入22.23億元,同比增長37.01%鬼母淨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35.21%。

為什麼說我國半導體設備未來將大有可為

北方華創目前已經具有半導體裝備事業群、真空設備事業群、新能源鋰電裝備事業群、精密電子元器件事業群。已具備8英寸半導體系列產品的市場供應能力,硅刻蝕機研發已經步入7nm指點,14nm設備進入中芯國際的產線使用,已研發國內首臺金屬刻蝕機並適用於8英寸晶圓設備,28nm基本的PVD已實現批量出貨,成為國內主流芯片代工廠的Baseline設備,並進入國家供應鏈體系。2017年北方華創收購美國Akrion公司,進一步加強了原Akrion公司自主研發的12英寸單片清洗機產品線。

長川科技國內半導體測試設備龍頭企業

長川主要產品有集成電路測試機和分選機,面向半導體制造封測領域,是為數不多的已掌握相關核心技術且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公司客戶基本覆蓋國內主流封測企業,包括: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士蘭微等內資封測龍頭客戶。長川科技積極開拓外部市場,併成功開拓臺灣市場,華泰證券認為,臺灣市場的成功開拓,將使長川科技在行業內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12-2017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實現營收1.8億元,同比增長44.86%,實現淨利潤5096.11萬元,同比增長23.05%。

為什麼說我國半導體設備未來將大有可為

2017年順利完成IPO,按照IPO項目產能規劃,產能有望提升275%,年產檢測機和分選機達1500萬臺,東吳證券認為,隨著後續研發項目落地、全球銷售服務網絡形成,將為公司打開全新的發展空間。作為國內集成電路測試裝備積澱最深厚、渠道最完善的龍頭企業,將充分獲益於全球集成電路產能專業下的大規模投資。

其實不僅僅是上述所說的企業奮勇直追國外半導體設備行業差距,國內還有不少企業能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並逐步滲透入先進產業線設備供應鏈中。隨著電子芯片、汽車電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行業的發展, 半導體設備需求也有望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