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为什么叫江,黄河为什么叫河?江和河有什么区别?

南方小晨



根据古代历史文献记载,最早的江河都是一个名称“水”。如华夏文明发源地——夏都二里头遗址环饶的洛水,伊水;黄土高原西周文明滥觞附近的渭水,以及“四渎”之一的、发源于太行山,独自奔流入海的“济水”,《水经注》中的湘水(今湖南湘江),还有东晋“淝水之战”的淝水。通过《夏朝地图》可见当时的黄河称为“河水”,长江称作“江水”。



其次才有了“河”的称谓,一开始是专指上古时期汉民族统治中心所在河洛平原横亘奔流的“黄河”,夏商远古时期称为“河水”,《水经注》中称“上河”,《史记》中称“大河”。一直到了西汉,由于泥沙含量增多,开始有人称其为“黄河”,但是直到唐宋时期,黄河这一称谓才被广泛接受。

后来,随着中原文明向周边辐射,开疆拓土,文化传播,受此影响今天南方的不少“江”古时名称也叫“河”,比如,长江的源头段叫“沱沱河”,沱沱河下一段又叫“通天河”…就是湖南的“湘江”古代最也被称为河的(如湘江干流在最上游段称“大桥河”),霍小姐曾到长沙出差,当地土生土长的司机上来就问,你去“河东”还是“河西”,当时令人大为诧异,便质问这明明是大江(湘江),你们怎么不叫“江东”或“江西”?司机呵呵一笑,称从古至今当地语言中一直就是这么叫的。这也从“语言”这个活的文化标本上,看出了水→河→江的传承发展关系。



江在古文中曾经专指“长江,大江”,后来扩展至南方的大小河流。由于文化的地域差异,一般而言,长江以北的河流均称为“河”,以南皆冠之以“江”。

至于东北的几条大河,为何破例被称为“黑龙江”、“松花江”呢?以黑龙江为例,原来今天的“黑龙江”,古文献中的名字叫“羽水”、“弱水”、“黑水”,后来《金史》中称作“石罕河”,《元史》又称“撒合儿兀鲁”,直到清初才被称“萨哈连乌拉”。满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江”。这应该是东三省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语言文化差异形成的独特现象。


霍小姐的八卦炉

古代,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古称四渎,是中原最有名的四大水系。

江、河、淮、济。

今天,长江、黄河、淮河都还在,济水哪里去了呢?

大家有所不知,济水河,在清朝咸丰年间,因黄河的决堤改道,被黄河借道入海,从此济水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从这幅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古黄河的入海口在现在天津河北一带的渤海湾,而如今入海是在原先济水的山东境内。

河与江的差别

这两个字的区别,在于“工”与“可”。

其实,在古代造字的过程中,工的字形原有巨的意思,所以有大的意味。


大水为江,大木为杠,大贝为贡,大虫为虹。

所以,古人造字“江”者,是寓意长江的浩瀚无垠。

而可是歌者,是赞叹。所以黄河的雄奇,令人赞叹,叹水为河,叹土为坷,叹,而叹山为阿。

所以,古人造字“河”者,是寓意黄河的雄险,令人惊叹的恢弘!

至于后人所说的江入外海,河入内海,都是今人的附会罢了。

中国的文字,韵味奇美!


老爸的修行

先说「河」字

原字是“可”,见于甲骨文与西周金文,下以金文为例:

(西周同簋铭文)

写法是这样的:


只要是中国人都能看出,这既是一个声旁字(上可),也是形旁字(下水),“可”代表吆喝、「水」代表船——意为“必须有船才能渡过的河流”。

「江」字

依然是以金文为例:


(春秋鄂君启节)

写法是:

“江”的本字为「巨」,依然是声旁(工)也是形旁字(水),意为“大”,因此,“江”就是指特大的河流——众所周知,我国第一大河流就是长江(也是亚洲第一大河)。

汉字在造字阶段,很多是一字一义的,因此,才会出现“北为河南为江”的不同,除此以外,还有下面与水源、水流有关的不同字与义:

源头为“泉”;
山泉为“涧” ;
溪流为“溪”;
众小溪为“川” ;
众川为“河”。

無風即風

按照现代地理知识,流入内海或湖泊的叫“河”,比如黄河,塔里木河;流入外海的叫“江”,比如长江珠江。

按照地理区域区分,南方的河流大多称“江”,北方的河流大多称“河”。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我国古代,无论江还是河,一开始都叫“水”,或者再迟点的“川”。“子在川上曰”中的川就是指的黄河。

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于水流浑浊,黄河下游就已经有了“浊河”的称呼。直到公元100年左右,更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的记载。这时正值我国古代战国到秦汉朝之间。《诗经》里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等诗句,里面的“河”就是黄河。可见那时黄河仍然叫“河”。而此时,古人应该还没有“渤海是内海”这个概念。



而根据《汉书·沟洫志》里的记载:“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根据《汉书》的成书年间在东汉初期可以推断出,大约在公元100年左右,开始出现黄河这个正式的叫法。

后来出现的“河”是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由于我国文化起源于北方,所以可以理解,在有“河”这个概念时,基本还没有“江”的概念。待到发现或者意识到“长江”比“黄河”更大时,河已经成了黄河的专用词了。


我为板砖狂

一般而言,南方多称大水流为“江”,北方多称水流为“河”。中国古汉语中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江”从水,从畺(故中国许多地方读“江”为gang)。“畺”指“边疆”、“疆土”、“国家、”“疆域”。“水”与“畺”联合起来表示“属于疆土和国家的水道”。后来用于长江的专称。也是江河的通称。

需要说明的是“江”在中国早期文献中是特指今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河湖系统,而非长江。《殷本纪》引《汤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商汤应是在商初的首都亳(今河南偃师)说这番话的。所以商汤所说的“东为江”,是指鲁西地区的五湖水系,不是现在的长江。

现在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赣江”(江西)、“珠江”(广东)、“信江”(江西)、“沅江”(湖南)。

东北的河流也多称“江”。如黑龙江、牡丹江、图们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

“河”本意是指一种自然形成的水道。一种水体形式。在中国古代专指黄河。中国古代河流文化中有“四渎”之说,即江、河、淮、济。这里的河即是黄河。

现在一般认为四渎里的江特指长江,其实是想当然。古代中国指今中原一带(以河南为中心),南到淮水。

但现在解释“四渎”里的“江”就指长江。

北方的河流多称“河”或“水”。如:“洛河”、“渭河”、“漳河”。古代也称“洛水”、“渭水”、“漳水”。

西北的河流也多称“河”。如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江和河是河流的统称。字典对江的解释是大河。

在语境和造字上“江”与“河”都带“水”部。江有“工”字,工原有巨的意思,所以有大的意味。大水为江,大木为杠,大虫为虹。河带“可”字,可是歌部,有赞叹的意思。黄河曲折雄奇,令人赞叹。叹水为河,叹土为坷。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km,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及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现在注入渤海。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

长江比黄河长800余公里。

其实简单而言,也可以这样认为: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所以叫“长江”;黄河因水含泥沙多呈黄色就叫“黄河”。

另外长江地表水流天然形成比较稳定。黄河地表水流一年四季变化很大,夏季水旺,冬季常断流,而且多人工治理痕迹。

在风水学上也常将长江黄河视为中国两条龙脉。


赵燕云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两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万年奔流不息,养育着亿万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前赴后继,奋勇向前……。

江与河有点区別,但是并不明显。

(一),江与河最大的能有区別的应该是从水流情况分析。长江地表水流比较稳定,一年四季可以通航,所以叫“江”。黄河地表水流,一年四季变化很大,夏季水旺,冬季经常断流,所以叫“河”。

(二)在古汉语的词典中,江是专指长江,河是专指黄河。还有在汉语中,江比河大,南方河流叫江,北方河流叫河。这就是地域、语言和习惯的使然。


(三),地域差别有关,南方河流叫江,例如:长江、珠江、钱塘江、金沙江等。北方河流叫河,例如:黄河、淮河、海河、洛河等。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南方有浏阳河,北方有叫黑龙江、鸭绿江。

(四),还有说法,一般把流入内海和湖泊的叫河,把流入外海和大洋的叫江。比如长江流入大海,黄河流入渤海湾。


贾全贵

我从历史语言学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在汉语里,水、渎(窦)、江、河、川,都可以表示河流。水作河流讲,基本都是连接在某个河流专名之后,用作河流的一类名称。渎(窦)专指大河;江、河本专指长江黄河,后来用为南方、北方河流的通称;川是河流的总称。

上古时期,每条河流都用专名,比如黄河叫“河”,长江叫“江”,汉江叫“汉”。后来,汉语语音简单化,降低了单音节的区别度,系统内部通过词汇的双音节化来弥补,于是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专名+水”的叫法,比如:

  • 《尚书·禹贡》:“漆沮既从,沣水攸同”。

  • 《诗·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 《吕氏春秋·有始览》提到“何谓六川?河水、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淮水”,《淮南子·墬形》作“六水”,水名同。

长江、黄河在当时,也叫做河水、江水。《说文解字·水部》提到的所有河流,都加了“水”字。不过,到了魏晋以后,“专名+水”的叫法就逐渐减少了,今天几乎只有很少的河流还叫水,比如易水、渭水、泗水、洙水、汉水。

渎,是大河的专名

  • 《释名·释水》:“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江、河、淮、济是中国的主要大河,有很多支流汇入,说明了它们的重要地位和特征。

  • 至于窦,则是渎的通假字,如《墨子·兼爱中》:“北为防原派,注后之邸,謼池之窦。”孙诒让间诂引顾千里(顾广圻)曰:“窦即渎字。”《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泽”汉郑玄注:“不见四窦者,四窦,五岳之匹,或省文。”陆德明释文:“窦,音独,本亦作渎。”

现在说江、河的问题。

先秦时期,江、河本是长江、黄河的专名,也可以指长江、黄河的支流,后来就成为了南方、北方河流的通称。明方以智《通雅·方域》说:“凡水在岭南者,南行,通名曰江;水在岭北者,北行,通名曰河”。这里的岭,指的是秦岭。

江、河泛指南北方的河流的构成过程比较晚,目前只能说大约发生在中古时期。至于这两个词的来源以及为何能分别成为南北河流的通名,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认识。有的学者认为江、河都不是汉语固有的基本词,而来自南亚语和蒙古语。这两种语言的人口流动影响了汉语,故而江、河分别成了南北河流的通名,比如罗杰瑞、梅祖麟、桥本万太郎就持这个观点;有的则认为二者是汉语本身固有的基本词,后来影响了别的语言,比如张洪明坚持这个观点。

桥本万太郎的“语言类型地理推移理论”代表作

至于川,《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郑玄注:“万夫,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所以,川的范围在上古比“水”“渎”“江”“河”都广,相当于今天用“河”来表示一切河流,以至于翻译外国的河流也不例外,如多瑙河,莱茵河,亚马逊河,伏尔加河,尼罗河,湄公河。


八砖学士

其实,江就是长江,河就是黄河。江河就是长江黄河的古名。

上古有四渎,江河淮济。是当时华夏认知中,仅有的四条流入大海的长河。而同期还有其他河流,或者四渎的支流,也是以水字旁的单字命名的。比如,渭 清 汉 湘 汾等等。只不过后来随着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河流的名称不再是一个字。比如,江河淮济这四渎的名称,就变成江水、河水、淮水、济水。而再后来,才出现长江、黄河、淮河的名字(而济水没有称作济河的原因,恐怕也是济水河道被黄河吞并的关系吧)

至于题主问的江和河的区别,应该问的是为什么后来以江和河来给诸多河流命名。这应该是以河流的流量来区分的,比如南方河流流量普遍比较大,大多以江来命名。而北方河流,大多流量较低更多的以河来命名。


淡蓝色荣誉02

中国古代将大的流域性的江河称为“水”。例如:泾、渭、济、汾、淮等等,这些河流也都可以配上“水”字,称为渭水、济水。

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两条江河,其一黄河,单字称“河”,专指黄河,不会出现在其它河流的名字中。出现在此举中,比如“河殇”、“河图”,都是专指与黄河相关的事物。



其二长江,单字称“江”或“大江”,也是专用的。

只是现代汉语中“河”“江”二字被扩展使用了。九州之内是汉族的熟地“旧世界”,河流通常称为“X河”。新世界包括长江以南、燕国以北,是九州之外,大的河流习惯称为“X江”。




AspTT

长江因为地处南方,所过之处多为高山峡谷,且确实比较长,因此被人们习惯性的称为长江。黄河因为地处北方,所过之处,多为平原,又因为泥沙含量大,水呈黄色,所以被习惯性的称为黄河!黄河长江的称呼由来已久,是约定俗成的名称,因此还有历史地理因素。

江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江的水量通常大于河;二、江流入大海大洋,河则是流入江或者湖或者内海;三、南方喜欢称水为江,北方喜欢称水为河;四、江多从峡谷而过,河则是在平原地区。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其中上游称金沙江,雅砻江在攀枝花汇入金沙江,岷江与大渡河在宜宾汇入,在重庆与嘉陵江汇合后称长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