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普到東芝再到高田,為什麼日本製造業這些年這麼慘?

閆孫

85年,快走到盡頭的日本高田公司命運被中資改寫。

  均勝電子(股票代碼:600699)也發佈公告稱,購買高田公司除PSAN業務以外主要資產完成交割。購買的目標資產最終實際支付的對價為15.88億美元(基於高田公司2017年3月31日的財務數據,目標資產對應的賬面淨值不低於18億美元)。

  投資界瞭解到,合併後的公司將重新命名為均勝安全系統(www.joysonsafety.com),總部設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奧本山。

  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破產案完結,均勝電子已完成主要資產交割

  高田公司創立於1933年,總部位於日本東京,是一家老牌汽車安全系統製造商,其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安全帶、安全氣囊系統、方向盤和其他非汽車類安全和電子產品。據瞭解,高田公司目前在全球20個國家擁有56個生產基地,全球員工接近5萬人。

  但高田沒能走出氣囊門事件,造成至少22人死亡,180多人受傷。美國召回了大約5000萬高田氣囊充氣機,全球召回了數百萬。2017年6月26日,高田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目前日本製造業史上最大的一宗破產案。

  早在2017年11月21日,均勝電子宣佈的該收購協議取決於若干交割條件,目前所有這些條件都已得到滿足,其中包括多個國家的反壟斷審批和破產法院批准。 KSS現已成功收購了高田的所有資產,除去與相穩定態硝酸銨(PSAN)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的生產和銷售相關的特定資產和負債。

  日本製造業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誕生,對均勝電子來說,機遇和風險並存。此次收購成功或將改寫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甚至改變世界汽車零部件產業格局。

  均勝安全系統聚焦全球移動出行安全領域,每年的銷售額達到約70 億美元。公司的經營遍及25 個國家,員工超過5 萬人,為汽車和非汽車市場提供安全救援技術。

  據悉,該交易總價值為34 億美元,包括股本和債務融資。均勝電子是該公司的大股東。作為第二大股東的太盟亞洲投資是國際上領先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將致力於幫助均勝安全系統的整合,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也對該收購提供了資本金。

  均勝安全系統的執行董事長王劍峰表示:“均勝安全系統將KSS和高田的世界級資產和全球運營納入到一個共同的組織,共同的使命中去,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優質的安全解決方案。我們對於通過這個合併所帶來的機遇感到非常振奮。我們將致力於提供最高質量和可靠性的汽車安全解決方案,以推動下一代移動出行安全的發展。”

  太盟投資集團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單偉建表示:“太盟投資集團在與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成功的公司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經驗。KSS 和高田的結合創造出一個行業中最優秀並具有強勁增長潛力的一流企業。 我們將致力於與均勝安全系統合作,打造一家行業領先的公司。”

  “賣方”日方

  均勝電子在公告中稱,本次收購包括除PSAN業務以外高田公司的方向盤、安全帶、氣囊模塊、電子件、非-PSAN氣體發生器和替換件等主要資產。通過該次收購,均勝電子汽車安全業務將實現產能的有效擴充並滿足新增訂單的需要,同時將進入日本市場和日系整車廠商供應體系。

  均勝電子表示,根據與客戶集團簽訂的系列協議,客戶提供的訂單總量約為210億美元,其中2018年預計訂單量超過50億美元。同時,本次資產購買項目會存在一定的項目費用,對公司2018年及未來業績貢獻將視資產整合情況而定。

  資本的魔杖有著神奇的力量,而併購是最簡單直接迅速切入市場、打造全產業鏈的選擇。均勝電子總裁唐宇新唐宇新在評論公司新的企業品牌時補充道:“我們新的品牌形象代表了均勝安全系統在一個充滿活力的世界中樂觀向前邁進。品牌標誌中的圓形元素象徵著KSS、高田和我們母公司均勝電子的全球整合。”

  毫無疑問,高田公司本次出現的問題氣囊,也給均勝電子一個進入該產業的良機。如果成功收購,均勝電子很有可能一躍成為全球汽車安全氣囊的跨國巨頭。

  根據初步測算,收購高田後,均勝電子的銷售額將達到600多億人民幣,安全產品的銷售額也將達到70多億美元。在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上,均勝電子將位列前三十,這是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排行榜上首次有中國企業躋身前三十。

  199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巔峰時期,許多日本公司在海外市場展開了瘋狂的收購,當時全世界都對日本公司的“買買買”感到震驚,甚至發出了“狼來了”的呼聲。

  然而時過境遷,日本公司從當年的積極收購方,變成了其他國家企業的收購對象。日本的電子產業,一直被各家企業“覬覦”。當日本本土企業陷入了經營困境時,海外企業紛紛來“救援”,這就導致被收購的日本企業和資產規模急劇攀升。有數據顯示,僅2016年上半年,外資機構共提出以3.8萬億日元(約合370億美元)收購日本企業的資產,同比增長77%;而日本企業在海外的收購額同比下降70%。其中,最搶眼的還是中國公司的收購交易。

  大量的亞洲公司對日企非常感興趣,尤其看重對方的品牌價值和技術。除了來自海外的收購之外,日本同行業間的合併整合也越來越活躍。可以看到老牌企業都已到了發展轉型的關鍵期,而且併購或將成為主旋律。


投資界

2016年8月12日,鴻海向夏普注資38億美元,獲得其66%的股權,夏普正式成為鴻海的子公司。

由於收購的美國核電資產西屋電氣鉅虧,東芝2016財年虧損高達人民幣624億元,創下日本製造業迄今為止的最大虧損額。目前,東芝正在出售其芯片資產,以延續生命。

全球最大的汽車氣囊製造商之一、日本汽車零部件大廠高田公司6月26日決定在日本申請破產保護,債務超1萬億日元(約合90億美元),這創下日本製造業歷史上最大破產案。而一家中國企業準備以16億美元收購高田。

而在家電行業,日本企業的存在感也越來越低。松下、三洋、日立、東芝,到佳能、尼康,日本消費電子企業這些年來的業績也非常不理想,它們或業務鉅虧,或出售資產,或收縮市場戰線。

日本製造業面臨的問題,一是製造業成本升高、利潤降低,二是日本企業轉型較慢,在應對中韓等企業的競爭時趨於被動;三是日本企業太過保守,固守自有領域,不願改變現狀。

還有,日本的工匠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害了日本製造業。日本企業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從而產生了許多堪稱藝術品的“日本製造產品”。

曾在日立工作16年、現任京都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教師的湯之上隆,在其《失去的製造業:日本製造業的敗北》一書中闡述:過度依賴匠人精神與手工藝者的技藝,而忽視了產品的標準化與通用化,嚴重缺乏低成本量產能力;過於苛求於性能與指標的極致,而忽視了市場實際需求水平,投入不必要的成本,致使市場出現變化的時候在研發上不能及時調整產品。

和歐美的企業相比,日企不擅長軟件、硬件、內容、應用的一體融合,並且不重視軟件內容,這導致其在向智能化轉型和網絡化轉型中全面落後。這其實也是日本國民性格偏執一面的副作用。

當然,日本製造業在尖端技術上仍然佔據全世界頂尖的位置,但其優勢已經不再那麼明顯。


每日經濟新聞

日本人對存量優勢的理解依然是堅守東方人思維,做什麼事前都先看看過去。而以美國人為主的新西方人,則把存量看成負擔。咱中國人這改革30幾年,幾乎是物質文明建設甩精神文明幾條街,咱們對自己五千年的文化已經背離得不能再背離了,學美國人的東西沒有比咱中國人更快更容易接受的了,自然我們利用13億人的市場加二流管理和三流技術,當中國的企業達到一定規模時,自然能收購那些曾被我們仰視的日本企業。雖然日本人很不服,但誰讓你地兒小、生孩子又少呢,所以看似中國企業無比強大收購那些牛逼哄哄的外資企業,本質上就是中國13億人欺負小日本1億人的集體群毆事件,經濟上報他當年侵華之仇。


環球進出口食品

從日本家電崛起就看得出他為什麼衰敗,首先日本家電和中國一樣是靠模仿起家,他們以比歐美低的成本,省去研發費用直接模仿製造,打破了歐美壟斷,然後用賺到的錢搞創新、研發擊敗了歐美廠商,可是當他們發達了,他們的成本也漲了,而中、韓的崛起直接把日本家電廠商逼入絕境,但是他們卻沒有學到歐美廠商的轉型,諾基亞生產電視的,後來生產手機,ibm賣掉電腦做服務,西門子手機不賺錢直接賣掉不做,飛利浦雖然在顯示器和麵板以及半導體做到龍頭地位,但是紅海市場的東西投入大產出低賣掉為上策,留下壟斷地位的剃鬚刀、醫療設備、照明燈具等並開發藍海產品。日本人將就做精做專,夏普痴迷液晶面板,大力升級面板線,而中韓將液晶面板視作國家戰略大力投資,而臺灣也是低價位面板主要產地,一個紅海殺得血流滿地,造成的結果是大家都鉅虧,中國有國家兜底,韓國有國家扶持,臺灣有下游支持的完整產業鏈,而夏普有的只是鉅虧,夏普捨不得放棄為了在面板業保持優勢又得投入研發,沒錢只能賣掉非核心產業,導致收入減少又是鉅虧,陷入惡性循環。日本的其他家電廠商都陷入這種循環。而中國崛起是因為自身研發投入低,相對成本低,市場規模大,追求銷量結果價格低,國內的廠商殺價掐架,就能把日韓的廠商打垮,這樣更是導致日本家電量跌價升(銷量低自然單位攤銷的營銷費研發費高),再加上韓國三星lg在中高端對日本人的進攻,日本廠商實在不知如何進退。夏普賣鴻海是向臺灣完整產業鏈投降,而東芝的賣盤是醜聞出來後確實迷失方向無力迴天,加上之前的三洋,賣掉筆記本的nec,手機整合到夏普的富士通等等都在泥足前行,他們最後的機會就是用殘存的技術優勢整體外遷成本低配套齊全的中國大陸,不然就應該選擇歐美廠商的老路賣掉紅海區的產業轉型,可是前者日本人不願意技術外傳,後者日本人死腦筋不會轉型,那麼下場就是等著這些船大難調頭的傢伙們成為一個又一個三洋夏普。


任飄零89281552

佔領“先機”,形成企業特殊的優勢。一貫是日本公司的市場特點,在家電行業,夏普的“核心技術”戰略,使夏普掌握了專業化光電技術之一的液晶顯示技術,並“裂變”為創新的各種液晶顯示器,使其在筆記本電腦、袖珍計算器、大屏幕電視顯像技術等領域“攻城掠地”,拔得頭籌。專業化光電技術是夏普掌握的最寶貴的資源,這套技術使夏普的核心產品在競爭中具有了優勢,

再說東芝,我們知道的東芝遠遠不是我們知道的單純家電製造企業,東芝的緊密車床,船用電機一直都是享譽世界,東芝作為芯片廠商,長期和歐洲、日本的整車廠和世界知名汽車電子廠商保持深入合作。根據汽車電子廠商的要求,為今後五年車上所需ADAS應用做了預先開發。多傳感器融合是ADAS和自動駕駛的發展趨勢,而東芝主要提供基於高精度圖像識別技術的ADAS應用。東芝從顯像管電視機時代開始,就大力研發圖像處理技術,........

所以有時候看問題不能簡單的看事情的表象,不管是東芝還是夏普,丟失或者退出一部分競爭激烈的市場市場並不能簡單稱做失敗,不管時富士康要接受夏普一部分業務,還是美的要接手東芝一部分業務,這些都不是什麼有核心競爭力的業務,在一個物品還值十塊的時候拋售還能起碼還能挽回點價值,等到市場自然淘汰一點件東西的時候,或許處理還要自己掏錢,這才是真正的賠本買賣,


Chb78076827

這麼慘那是中國人自己認為的,很多人一輩子不出國門,知道的東西就是一點點,如同坐井觀天。世界各國很多家用電器,日本製造佔據上風。各種電器都要日本品牌的影子,就像日本豐田汽車佔領全球百分之7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一個道理。


最愛大眾汽車

這個問題實際並不複雜,部分原因全球都存在,部分原因日本獨有。先說說全球都面臨的問題,發達國家的知識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發生不可避免的趨向研發的傾向,造成製造業的過程研究和工藝研究及傳承衰退,另外工資水平上漲造成製造業成本無法承受。日本特有的問題是社會老齡化以及社會學習能力下降,還有日本是非移民社會以致造成社會生產要素之一的人力資源缺乏流動和競爭。更為重要的是日本是一個善於掩蓋和家醜嚴禁外揚的社會,以前不良產品的信息被很好地遮蓋了,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這些不良信息很難再能夠被掩蓋,很多日本產品的質量問題被揭發出來,以至於很多日本企業不知所措無法跟上社會的發展。總之,日本已經是一個不能有效學習的社會了,也是一個缺少有效移民政策進行人力資源流動和競爭的死氣沉沉的社會。


BuffaloBills

為啥啊!就像打牌一樣,還想著拿一幅母豬牌不管誰都可以打贏的時代不會有了。說白了還想賺壟斷行也的時代也沒有了,想賺科技技術壟斷的時代也沒有了,遇到了一個肯學習,又聰明的中國人,又有吃苦耐勞的中國人,又有創新的中國人,他不敗的這麼慚都不科學。


行者58653949

我國剛剛改革開放,日本用超過商品本身價值3到5的倍價格賣給我國,其中尤其家用電器和汽車最多,掠多我國大量財富。隨著了改革開放逐步深入,我國和群眾也認識到,曰本企業在我國銷售本國品牌產品的隱性掠奪。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過程中,也認識到沒有本國品牌商品和優勢企業很難在以後的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所以在過去將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發展中,我國企業也逐步壯大,形成本國乃至世界大企業和世界名牌產品。並且搶先佔領我國市場,增加民眾對本國商品的認同感,樹立民族信心,拓寬世界各國銷售渠道,擠壓別國產品由其曰本產品對我國市場的滲透,做強做大本國企業,日本東芝,夏普,等跨國企業逐漸失去我國這個世界最大銷售市場,暗然失色,逐部縮小沒落。


科技進步是需要歷史積澱的,這確實沒錯。但作為企業,特別是曾經在全球引領的企業,它的壓力來自於隨時而來的潮流。這種潮流則來自於全人類需求的進化,而且往往是種潛移默化的。想要保持這種領先,就必須要潮流的前端。這很難,需要大量不停滯不自封的技術革新和儲備,更要保持思想上不斷的自我革新。這一輪技術革新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那就是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所以,你感覺不到的時候,其實你就已經被淘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