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改革開放初期,“書法熱”漸漸興起,書法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繁榮期。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書法大家、引碑入草開創者李志敏畢生致力於書法探索,親身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書協及北京書協的創立發展。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先生

北京大學作為有著悠久書畫傳統的最高學府,其改革開放新時代的書畫組織成立得也相對較早。1979年春,李志敏與趙寶煦、張振國(翁圖)兩位教授,在北大校方特別是張學書副校長首表贊同及大力扶持下,發起成立“北大燕園書畫會”。陳玉龍、楊辛、葛路、羅榮渠諸教授以及在全國首屆大學生書法競賽獲獎者曹寶麟、張辛、華人德和白謙慎四位學生熱誠襄贊其事。協會成立伊始,欣逢建國30週年大慶,舉辦了空前未有的大型書畫展,展出作品近兩百幅。美學泰斗朱光潛先生以82歲高齡興致勃勃地前來觀展並親筆題詩:“琳琅滿目詩書畫,慶祝新華三十週,行看大鳥垂天翼,扇起東風拂九州。”在李志敏先生帶領下,燕園書畫會同仁踵武前賢,整合書法人才,研究書論,切磋書藝,舉辦書法展覽和講座,開展校內外、國內外書法藝術交流,指導學生書法實踐,北大書壇呈現一片生機。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與日本書道代表團在北大

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李志敏攜趙寶煦、金開誠、楊辛和陳玉龍四位教授加入,北大成為全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最多的高校。不久,張辛和葛路、羅榮渠教授也相繼加入中國書協。同年, 日本書道學校代表團訪問北大,李志敏率燕園書畫會同仁與日本同道在北大臨湖軒及勺園舉行筆會等活動,校外沈鵬、柳倩及學生張辛、曹寶麟、華人德、白謙慎、冷溶等也參加了交流。上世紀80年代以來,李先生走遍全國,到多處講授書法理論或交流書藝,還當選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和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並長期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書展評委及北京書協評審委員會主任,聲名漸起,影響日隆。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廖靜文、錢紹武、範曾、劉大為等參加李志敏主持的北京大學書畫活動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主持書法評審會

1986年,河南書協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墨海弄潮——河南中青年書法家十五人作品展”,請李志敏先生撰評。後該文以《墨海新潮——評河南中青年書法家十五人作品展覽 》為題,載於《中國書法》雜誌1987年第1期。當時還是河南書法中堅力量、後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五任主席的張海多次致信李志敏先生,交流書法問題,並就河南書法發展等事宜進行溝通。1987年10月,北京書協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北京部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展出42位首都中青年書法新秀的書法篆刻作品115件,請李志敏先生撰評。後該文以《墨海新潮續論——評北京部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為題,載於《中國書法》雜誌1988年第2期。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在指導書法創作

1988年,啟功當選為北京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在他的鄭重提議下,張旭當選北京書法家協會主席,李志敏當選第一副主席兼任評審委員會主任,柳倩、藍玉崧、谷溪為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卜希陽、尹瘦石、吳未淳、歐陽中石、秦公、袁其微、徐煥榮、康殷為評審委員。李志敏與其他書道好友一起將書法協會發展壯大,助推中國書法的發展繁榮。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與羅豪才、歐陽中石、劉小剛及日本客人

1989年9月,北京書協開展首都女書家書法活動,請李志敏講授書法藝術理論。10月,北京書協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辦“89行草書賞析會”,李志敏對參評書法家的作品進行了評析,受到與會者歡迎。同年, 在李志敏的直接指導和關心下,“明星杯” 國際書畫篆刻大獎賽舉辦,李爾重、周韶華等任活動顧問,評委主任為李志敏和湯文選。劉明星主編的大賽優秀作品彙編《墨彩大觀》,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於1991年出版。該書由李志敏題名,湯文選作序,王學仲、李志敏、湯文選、劉江、魏傳義、楊之光為顧問,獲1991年全國出版物一等獎。此外,劉明星還主編《名印大觀》一書,請李志敏題寫書名,西冷印社執行社長劉江作序,由海風出版社於1994年出版。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與湯文選等主持書畫活動評審

1990年2月,北京書協舉辦“北京女書法家書法創作提高集訓班”,李志敏親臨現場講評指導。3月,“北京中青年書法家90年代第一次書法藝術研討會”舉行,李志敏擔任總評委。同年秋,北京大學藝術教研室發起開辦了北大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這是北大建校以來面向全國招生的首屆書法藝術研究班,有來自全國各地100餘名學員來北大深造。李志敏、楊辛、季羨林、張辛、陳玉龍、袁行霈、沈鵬、歐陽中石、錢紹武、吳小如、張振國等為研究班主要師資力量,啟功對研究班開辦也給予支持。研究班共舉辦了兩屆,學員中有不少人成為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在進行書法創作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題北京大學校訓(學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臨懷素《自敘帖》

1992年,北京書協召開二屆五次理事會,在李志敏的提議下,會議提出要加強書法理論研究和隊伍建設,書協工作要重點向理論傾斜的設想。同年,探索現代書法的林信成在北京大學作“書法藝術新闡釋”講座,特請李志敏和陳玉龍兩位書法前輩現場坐鎮。李志敏是道地的傳統派,但決不是“老書究”。他主張深研和汲取傳統書法精髓的同時,一定要有時代新貌,在他的思維裡充斥著強烈的探索精神和變革意識,這是他之所以能夠開創引碑入草書風的一個思想前提。他的書法主張雖與現代書風截然不同,卻對其初露的書法求變意識持尊重和包容態度,也對王鏞、林信成、魏寶榮等現代書法實踐者給予鼓勵和支持。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大草千字文

1993年,為紀念北京書協成立十週年,啟功題名、李志敏撰寫前言的《北京書法家論文集》,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該書彙集了啟功、李志敏、徐邦達、陳玉龍、楊辛、朱家溍、金開誠、卜希陽、秦公、袁其微、劉九庵、谷溪、馮亦吾、單國強、葉喆民、王玉池、肖燕翼、王鏞、李松、楊臣彬、熊伯齊、張同印、劉文華、王之麟、梁致章等50位享譽中外的老一輩書家、書法理論家、資深鑑定家和部分展露頭腳的中青年書法新秀的重量級論文61篇,該書學術品味高,理論性專業性強,在書法界引發強烈反響。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草論——三春堂狂草》影印

此外,李志敏還十分重視書法國際交流。1981年,日本書道學校代表團訪問北大,李志敏率燕園書畫會同仁與日本同道在北大臨湖軒及勺園舉行筆會等活動,校外沈鵬、柳倩及學生張辛、曹寶麟、華人德、白謙慎、冷溶等也參加了交流。他1985年應邀訪問日本,交流書藝;1988年應邀在美國華盛頓大學講學,作書法專題講演。1989年和1990年,池田大作先生推薦,日本創價大學書法部兩次訪問北大,李志敏率北大書畫界同仁進行了熱情接待。他獨樹一幟的書法,不少被作為“國禮”或北大珍品贈予外國政要、國際友人,流傳到海外。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書《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值得一提的是,李志敏與啟功是忘年交,兩人時常交流書藝,共同探討中國書法的振興問題。兩人均自幼習書,解放前啟功在輔仁大學美術系任助教,李志敏是武昌藝專科班出身,後同為北京高校資深教授並分別書寫北師大和北大兩校校訓,又都在上世紀80年代於書法界聲名鵲起,一個擔任中國書協主席兼北京書協名譽主席,一個擔任中國書協理事兼北京書協第一副主席。啟功更是對李志敏的書法大為讚賞並特別指出:“只有碑帖融合,才能突破前人藩籬。而李志敏先生對引碑入草的探索,代表了中國書法的方向。”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藁書:《標準草書指南》序言手稿

1994年4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李志敏的《詩情到碧霄》一文。四天後的4月12日,李志敏先生仙世。他臨危在病榻曾輕輕自語:“走,走,戴上眼鏡,穿上風雨衣,走到很遠的地方去!”書法家陳玉龍教授撰文“書魂匆匆歸道山——讀李志敏《詩情到碧宵》兼悼斯人”,在《文史雜誌》同年第6期刊載。陳玉龍還撰文“燕園春意濃,斯人獨憔悴”,回憶起兩度聯袂遠行經歷。一次是1985年與李志敏等東渡扶桑,為期雙旬;一次是1993年秋與李志敏、劉炳森等西遊新疆,為期半月,兩次歸期均為8月31日。歸途中,陳玉龍和李志敏相約:“但願有生之年,勉作第三次壯遊,或北上,或南下。”李志敏生前曾到北戴河海濱度假,撿得一石,攜歸贈予陳玉龍並附一便條:“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這塊石頭是一幅風景畫,有月,有水,請勿刻寫。”陳先生甚喜,初置此石於客廳畫框中,後割愛移贈世界著名奇石收藏家、泰國奇石館館長周鎮榮先生,作永久陳列。此外,陳玉龍還在發表於《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的“北大書畫活動的歷史回顧與前瞻”和《光明日報》1998年5月3日的“百年星辰,百年墨彩”等文中,以較重筆墨高度評價李志敏書法藝術。他還特別指出:“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對聯: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

李志敏先生的書法被收錄《中國古今書法選》、《中國當代書法家百人》、《中國書畫》、《中國現代書法選》、《中國當代著名書家》、《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世界華人美術名家年鑑》、《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書法家名鑑》、《書法藝術》和日本《書道》、《中國書畫作品集》、《中國書畫家作品選》、韓國《書法交流》等書刊,並作專題介紹。他的作品為“王鐸紀念館”、“金粟書巖”、“武侯祠”、“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等處,及多地碑林、博物館、書畫院、領導人紀念館等收藏或刻石。他發表的書法理論論文,主要有《論書法的神韻》、《簡論書法神韻》、《論魏碑的臨習》、《論書法的氣格》、《書法與詩》、《泰山碑刻贊》等。他還為《北京大學校報》(1990年左右報頭校訓)、中國書法協會河南分會會刊《書論》、《書法理論與實踐》、《墨彩大觀》、《名印大觀》、《中外法學》雜誌、《中國古代民法》、《中國現代生活法律百科知識》、《魏寶榮書法選》(李志敏題名、劉炳森作序)等各類出版物,以及北京三環路“紫竹橋”、湖北“老河口機場”、“中國衛生法學會”、“煙臺大學法學院院徽”等書丹題名。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書白居易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李志敏(1925—1994)系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法學家,曾任北京大學燕園書畫會(北大書畫協會前身)首任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兼中國書協藝委會副主任,北京書法家協會第一副主席兼評審委員會主任,是我國當代書法大家,引碑入草開創者,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上兩巨匠”,與林散之並稱“南林北李”。他早年求學武昌藝專,後常年授業北京大學。他精通英、法、德、俄四國外語,又有深厚的國學根基,工詩文,擅繪畫,篆隸楷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並著有三春堂《書論》和《草論》。趙樸初先生曾評價:“我是先見李志敏其書,後見其人。最初看到他的草書時,覺得實在難以認讀,並略顯生澀。可放在一邊,偶然再來觀時卻感佩其點畫老辣蒼勁,不乏神來之筆。故仔細端賞,甚感神品也!”法籍華裔書法理論家熊秉明也說過:“當代書法要從碑帖結合上找出路,狂草就應該像李志敏先生這樣寫,引碑入草價值不容低估”。

李志敏與中國書協和北京書法家協會

李志敏留在北京大學的部分遺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