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小米商業模式,「鐵人三項」的幕後真相

小米上市的消息,是科技圈的大新聞。洋洋灑灑的招股書,我們看到了收入,看到了利潤,看到了股權結構,看到了夢想願景,但一直有一個根本問題沒有看透,小米是業務模式究竟是什麼?

  • 手機收入佔比 70%,為什麼說定位成互聯網公司?

  • 現有互聯網業務有多少是手機廠商本該有的,有多少是小米獨有的?

  • 新零售和手機有什麼生態關係?

關於商業模式,小米只是給出了一個整合式的概念:獨特且強大的『鐵人三項』模式。

鐵人三項,指的是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小米也對外放出了這麼一張商業模式圖。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從商業角度分析,鐵人三項模式,都像是一個公關說辭。因為它根本禁不起推敲,受不起深度思考。『鐵人三項』的說法有明顯的去手機化的意味。但小米現有的發展,根本不是按這張圖來運作。 小米實際比誰都清楚智能手機對目前商業帝國的重要性。手機旗幟一倒,整個帝國的信心就會崩塌。這一點從招股書的資金用途可以看出,大部分錢,不是花在IoT,不是花在移動互聯網,而是花在手機上。

小米的招股文件顯示,小米計劃將30%IPO募集資金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人工智能音響等核心產品;30%用於全球擴展;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第一個30%,放在以手機為核心的產品研發上;第二個30%,放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上。雷軍心裡清楚,在小米真實的商業版圖上,手機依然是最最核心的業務單元。但是不能這麼對外說啊,否則哪有那麼大的估值來做更宏偉的事業?

拋開情懷,我們直面商業真相。要去怎麼理解小米真實運作的商業模式?

沒有商業新要素,哪來商業新模式呢?

小米沒有改造商業,它只是按它的資源和意志來演繹商業。

要理解小米,首先要忘記它給的敘事框架,看回硬件、互聯網和零售的本來面目。

一、小米模式詮析:中樞、管道和零售

小米目前所有的業務,都可以劃分為如下三類,手機中樞、IoT管道和新零售。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1、手機中樞

這部分業務指智能手機本身和手機生態下的互聯網服務。如圖所示,劃分為中心、內核和外圈三層。中心是硬件手機,內核是MIUI、應用市場、小米雲、瀏覽器、遊戲中心、安全中心六大應用。這六大應用,尤其以MIUI、應用商店和遊戲中心三個最為賺錢。在外圈左側,是向手機生態聚攏的應用,代表是小米音樂、小米視頻、多看閱讀和小米小說,這類應用更多以服務小米手機自有用戶為主。在外圈層右側,是向小米手機用戶以外,外連式的應用。典型代表是小米金融、小米貸款、小米直播和小米槍戰。這類應用是小米向外發展的本意,只是現狀不如人意。

互聯網服務收入佔2017年整體收入8.6%,本質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互聯網業務的具體模式,在招股書中比較含糊,關鍵有這麼幾句話:

  • 目前我們互聯網服務的變現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重點為互聯網廣告(佔比56.7%)及增值服務(佔比43.3%)。

  • 我們的廣告分銷渠道主要包括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序及智能電視。

  • 互聯網增值服務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線上遊戲。我們向第三方遊戲開發商提供精簡數字銷售、分銷及運營支持服務。

廣告部分是收入,業內普遍認為主要來自MIUI的推送廣告。網絡上關於MIUI廣告的吐槽也不少。雖然這部分也是來自手機生態,但這類推送的廣告,蘋果是不做的。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互聯網增值服務所指的遊戲業務,並非小米吃雞這類獨立遊戲收入,而是應用商店,遊戲中心的分發收入。可以說,目前小米互聯網業務的主體,依然是高度依賴手機生態。小米該有的,華為OPPO也能有。目前蘋果的服務佔比收入約10%,分析師預測未來3-5年裡,將會增長到20%。這其中,App Store的收入已有成效,音樂、支付都是未來蓄力增長的重點。可以說,基於手機生態自身的互聯網收入,本身也是增長可觀的。持久積累深耕,也有不少潛力。

之前網絡上有傳言說,小米在2019年互聯網收入將會超過硬件收入,這個可能嗎?參考蘋果的比重,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在手機生態之外,心繫互聯網發展新業務,是小米一以貫之的目標。2016年直播火了一把,雷軍親自作客小米直播;2017年吃雞大火,小米立出小米槍戰;至少目前,這兩個APP目前是已經涼了。未來這類脫離手機生態的互聯網應用,在紅利耗盡的戰場赤身肉搏,我們只能說保持期待,謹慎預期。

整個以手機為中樞的軟硬件生態,是小米商業版圖的樞紐。拋開各種概念包裝,身處厚重的智能手機賽道,是小米發展的不爭事實;只是心繫互聯網,頻繁向外開拓,也是小米不滅的意志。

2、IoT硬件管道

一直以來,小米都想把硬件變成管道,一個通向互聯網世界的管道。只是手機本身太重了。但在手機之外,卻是有不錯的管道式產品。典型的代表就是智能音箱。

什麼叫做管道式硬件?當一件實體產品的價值主要表現為產品背後的互聯網服務時,產品的本體,就可以在競爭中被管道化,產品因此可以被當成一個連接用戶的實體管道。

被這類模式威懾的硬件品類,通常會遭遇到互聯網企業慘無人道的低價打擊。最先開創並熟練運用這套戰法的,不是小米,是亞馬遜。亞馬遜管道式硬件戰法最先在kindle上應用,kindle本身不賺錢,但電子圖書賺錢,開屏廣告賺錢。隨後是Fire TV,硬件不賺錢,Amazon Video收費賺錢;再往後就是經典的Echo音箱系列,也是硬件不賺錢,背後還有Prime會有、Amazon Music、付費音頻、技能等互聯網業務做支撐。所以說,這類管道式的硬件,因為背後有互聯網收費服務做強支撐,可以執行絕對的低價掃平市場。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對小米來說,IoT管道式的硬件,有且僅限於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盒子和翻譯機和未來的AI產品。因此這類管道式硬件可以向內連接內容服務和AI服務。只有具備連接服務屬性的硬件產品,才能被當成管道硬件。比如路由器、燈泡、掃地機等許許多多的家庭設備,都不是管道式硬件。小米賣的便宜,只是出於情懷,因為這裡產品沒法服務賺錢,短期也沒法數據盈利。

小米的管道式業務是所有三大業務中,最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在上圖兩個圈層的產品陣營中,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 內圈管道產品:小米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和盒子

內圈典型的管道產品,是小愛同學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是整個生態中,少有的具備內外互聯特性的產品。一方面音箱可以對內連接AI服務和音樂內容;另一方面,它又向外連接大量的電器和家居。這樣一箇中樞式的設備,之前小米、360都寄希望於是智能路由器。但是歷史證明,這是智能音箱的使命。

  • 外圈管道附屬:家庭電器、家居設備

外圈產品是為人熟知的小米家庭設備:淨化器、掃地機、空調、檯燈、插座等等。這裡附屬設備僅限家庭電器和家居設備,它們具有被管道產品(智能音箱)連接的特性。如果不具備被連接的特性,那類硬件產品要歸到下一部分的零售業務。目前小米建立的外圈附屬生態,已經成為了小米家庭生態一道堅固的護城河。短期一兩年,這方面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3、新零售

小米的新零售是怎麼回事?如果把時間退回到2015年,那時風光無限的小米就算要上市,也不會提新零售。新零售源頭在哪?內在源頭,在於小米互聯網的意志。外在線索,來自小米商城。如果不是小米一直有做互聯網的意念,也不會在手機業務之外大力做電商。如果不是小米電商的迅猛發展,在新零售萌芽是2017年,小米也沒法抓住機遇大步邁進新零售的賽道。

在手機業務的思維裡,那無論是蘋果、華為還是OPPO,都是圍繞手機業務來做零售。比如OPPO的副總裁在採訪中說道:『新零售更多是互聯網企業提出的概念,對於OPPO來講並沒有新舊之分』

在零售方面,不能說傳統手機廠商落後了,只能說小米在零售方面,表現得更加激進,更富有互聯網的創新精神。

小米的新零售業務目前已經是業內的一個模範標杆。小米商城已經是中國大陸第三大3C及家電直銷線上零售平臺,也是印度第三大直銷線上零售平臺,小米之家目前在線下,也有300餘家。小米商城、小米之家和有品APP,共同組成了小米新零售的渠道部分。

在零售產品部分,除了上面了手機、管道式硬件,還有大量的智能硬件、生活耗材,也是小米新零售的組成部分。

之前網絡上流傳這麼兩張圖,都是以手機為核心,外延出智能設備和生活耗材。其實這樣的分類,只是一個膚淺的表象,是一個不嚴謹的邏輯。手機本身和平衡車、無人機、機器人這些智能設備,和紙巾、床單這些生活用品,沒有數據的互聯,也沒有服務的共通,沒有互聯網協調,也沒有生態化反。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所以我們把手機業務放回到手機中樞業務,把IoT硬件放回到管道業務,剩下所有的硬件和生活用品,都落到零售部分。這些產品對於小米而言,只有實在的銷售價值,沒有數據和服務的聯通性,也沒有互聯網規模效應。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在這層面的生態鏈企業,是要想清楚自身發展的方向。一味低價,只會把自己擺在市場競爭比較低的位置。行業各有差異,小米模式未必適用,小米戰法也未必有用。脫離了管道式壁壘,用差異性和先進性打敗小米,是很容易的。

二、小米商業模式競爭推演

1、小米手機業務競爭推演:崛起路徑和三類戰法

現在國內智能手機,已經是華米OV的時代了。大家都在一個智能手機賽道上。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小米正在和『傳統手機廠』分道揚鑣。短期看,小米將持續享受智能手機設備紅利;長遠看,小米有可能會在長期的設備創新中落後。

有人說,你這危言聳聽了吧。你沒看到小米在2017年強勢崛起了,2018年繼續保持全球迅猛發展的態勢嗎?

是的,這些都是事實。但要看清動態趨勢,我們要深入一個維度來分析小米手機的競爭態勢。

  • 小米手機2017年在國內的崛起,主要源自於千元市場的獨霸

放寬來說,小米17年在國內的崛起,會有很多因素,比如供應鏈成熟了,線下店豐富了,但落地到產品上呢?是搶了華為OPPO的用戶嗎,不是。參考如下調研數據,小米的崛起,主要是搶了魅族酷派的千元機用戶。

2017年,是國內智能手機發展見頂的一年。市場由金字塔格局迅速演變成T型格局,市場份額也加速聚攏到小米、華為、OPPO和Vivo四家廠商。小米的興起,主要來自千元機市場的強勢振作。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當然,2017年,小米也調整了自身的產品陣列,在米5、米6上都有不俗的表現。但整體來說,在市場格局固化的今天,小米向上衝擊高價位的難度很大。這不僅是因為OPPO、Vivo和華為已經在千元以上價位段耕耘已久,而是OPPO、vivo和華為本身都已有非常強要向上攀登的意願。發力國產高端手機,華為是國內手機界的楷模。Vivo在2018年,在全面屏和屏幕指紋方面也是表現出了不同往常的激進策略;而OPPO更是傳言下半年要復活Find高端品牌。

和發力高端阻力重重相反,小米發力海外市場則顯得『毫不費勁』。

  • 小米手機17年海外的崛起是依靠紅米軍團征服了印度流量市場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從數據上看,小米在印度的增速是非常迅速的,而助力小米成功的,是低價的紅米系列,繼續上演了一以貫之的平價戰法。小米計劃把融資的30%用於開拓國際市場,指的就是以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這些市場,小米戰法無往不勝。

無往不勝,真的是嗎?

  • 打敗小米的兩類戰法:差異性和先進性

要對小米商業未來的態勢做推演,不能侷限看小米本身的戰法,還要看整個行業全部的戰法。非常顯然,小米的低價,不會是行業的全部。低價代表的是價值的經濟性。在經濟性在外,還有差異性和先進性;差異性以OPPO、Vivo、華為為代表;先進性以蘋果為代表。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在任何市場,同等實力的玩家,都是可以用差異性抵抗經濟性的。也就是說,小米在印度再強大,OPPO、Vivo也有錯位的空間,可以在略高一些的價位上,以功能差異為源頭,藉助營銷宣傳做差異化的人群進攻的。其實,這就是OPPO和Vivo過去幾年在中國,以及今年在印度,正在做的事情。

小米靠經濟性吃掉的市場,未來都有可能被競爭者以差異性搶奪部分。其實做為傳統的手機廠商,以差異性立足,是穩妥的。一方面可以避開低價紅海,另一方面也是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在差異性之外,華為、蘋果,都是有非常明顯向價值先進性探索的舉措。以蘋果為例,持續保持先進性,是維持高利潤的必要條件。目前已經知道的新探索就有:

  • 持續推動智能手錶在近場對手機功能的部分替代;

  • 研發高端頭戴耳機,和Airpods、HomePod組合建立起音樂設備新生態;

  • 研發探索AR眼鏡,傳聞2020年發佈;

類似這樣的探索,有很多。雖然每一個都是不當下急切的,但每一個都關乎未來。蘋果的創新和高利潤,背後是有這樣長線的硬件創新做支撐。在未來,蘋果繼續領先同行,也就不難理解了。

目前看來,國內的OV華為,都漸漸有這樣的長線籌備的態勢。小米這方面的跡象,不是很強,甚至有點悲觀。一方面小米追求低價和效率,長線高風險的項目,很容易被短線的流量市場取代;其次,小米自始至終都是互聯網的心態。把手機管道化是底層想法,要把手機做先進,這件事,還是交給蘋果吧。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更能看清當下的競爭格局和未來態勢。

總結來說,小米在2017年和2018年,都高度享受低價流量紅利。但差異性戰法本身是可以制約經濟性戰法的。在未來持久的設備創新競爭,小米不具備優勢,甚至有掉隊的風險。

3、IoT管道產品的競爭推演

小米目前的管道式業務收入不多。主要來源有以下兩點:

  • 小米電視廣告業務

  • 小米管道式硬件的銷售收入

整體來說,外圈附屬的生態硬件,給襁褓中的AI產品提供了非常厚實的競爭壁壘。但有一點有明確的是,在整個IoT管道業務競爭中,外網的附屬生態,並不是一定要直營去做的。典型的亞馬遜和谷歌,家居類的檯燈、電器這類產品,都是選擇接入第三方的。自己專注做好內核的管道產品就好了。

為什麼這麼說?做全生態生態不好嗎?不是不好,是沒有必要。

外圈的產品本身在信息流中的地位是很低的。只是被連接狀態。只有核心圈的產品,才是信息流頂層的控制端。目前核心圈的代表產品,是智能音箱和屏幕音箱。

我在之前一篇文章中,做過一次騰訊聽聽音箱的商戰推演,核心的策略,就是以最內核的付費內容為突破口,繞開外圈附屬產品,從整個生態的最中心撒開一道口。(詳見紅海如何突圍,騰訊聽聽音箱的商戰推演)

4、零售產品的競爭推演

在IOT產品之外,小米其他大量的產品,都是單純的銷售意義。無論是談什麼小費經濟還是效率坪效,本質都是銷售。不存在顯性互聯網數據和服務價值,也沒有互聯網規模效應的影子。

小米平衡車、小米耳機、小米無人機、小米充電寶等等,這類硬件只是借了小米品牌、供應鏈等優勢,並沒有必勝的堡壘。

有人說,怎麼會?低價不是必勝了嗎?顯然不是。我們還是按照上面的三類戰法來闡述。戰勝經濟性的,還會有差異性和先進性。

就拿耳機為例,互聯網從業者估計對小米耳機和1More耳機非常熟悉。但在天貓上,比小米和1More賣得好的,有一個品牌國產品牌叫做唐麥。同樣的價位,產品品質好,運營非常用心,綜合實力勝小米耳機,是真實力。同樣論單品銷量,超越小米耳機的也有很多。典型的如海威特,藉著耳機無線化的趨勢,做了一些爆款級的真無線耳機,這是用差異性勝小米。還有在無人機領域,航拍無人機被大疆壓制,這是用先進性勝小米。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因此,一旦脫離了Iot管道,在廣泛的硬件領域。小米的戰法遠非萬能,甚至有些落後。對於當個品牌而言 ,一位追求低價,是非常吃虧的。

在產品價值階梯上不斷攀登,做出有價值甚至是領先的好產品,才是傳統硬件人,該有的信仰。

5、小米商業版圖競爭推演總覽

我們把三大業務的競爭態勢還原到小米模式總圖中,做一個總結回顧。

剖析小米商业模式,「铁人三项」的幕后真相

手機中樞業務

  • 因為活在智能手機主賽道,未來大量的募集資金都會投入到以手機中樞的產品生態中。未來增長邏輯在於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市場紅利,並把更多全球用戶導入到手機模式下的互聯網服務中。

  • 小米手機的低價打法會被華為OV用差異性制約;而小米的互聯網心態,可能會讓手機業務在未來創新領域逐漸落後;

  • 脫離手機生態的互聯網服務,小米有可能還會繼續開拓。但從過往的發展看來,小米和互聯網巨頭正面競爭很難勝出,這部分業務謹慎看待。

Iot管道業務

  • 小米手機的低價策略,核心目的在於換取流量和資本,用來做互聯網業務。

  • 以家庭生態為代表的IoT小生態,是小米版圖的一個新勢力。目前行業還剛起步,盈利有限,但小米優勢明顯。

新零售業務

  • 新零售和手機本身沒有強關聯。它只是小米藉著小米商城,抓住了新零售的發展時機。新零售業務,體現了小米互聯網基因的創新特性。

  • 除了手機和IoT管道硬件,剩餘大部分硬件都只有零售價值,各行各業,各自為戰。硬件產品應該更關注價值和體驗。

關於小米模式的剖析,就到這裡,你又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