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得菜根者,則百事可做"——今古奇書《菜根譚》的至理名言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菜根譚》的內容是儒家通俗讀物,採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同時由於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特色,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我們共同品味菜根,從中採擷更為豐富的人生智慧。

1、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

——一個能夠堅守道德水準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有永遠的孤獨。

2、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君子,與其過於精明圓滑,不如樸實篤厚;與其謹小慎微曲意迎合,不如坦蕩大度。

3、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他的思想行為應該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麼需要隱藏的陰暗行為;而他的才情和能力應該像珍貴的珠寶一樣不淺浮外露,從不輕易地向人炫耀。

4、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面對世上紛紛擾擾地追逐名利的惡行,不去接近是志向高潔,然而接近了卻不受汙染則更為品質高尚;面對計謀權術這樣的奸滑手段,不知道它的人固然是高尚的,而知道了卻不去用這種手段者則無疑更為高尚可貴。

5、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

——耳中能夠經常聽到一些不順耳的話,心裡常常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這樣才是修身養性提高道行的磨礪方法。

6、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烈酒、肥肉、辛辣、甘甜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平和;行為舉止奇特卓越的人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其行為舉止和普通人一樣。

7、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在得到恩惠時往往會招來禍害,所以在得心快意的時候要想到早點回頭;在遇到失敗挫折時或許反有助於成功,所以在不如意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追求。

8、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

——能夠忍受得了粗茶淡飯的人,大多具有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追求錦衣玉食的人,多甘受奴顏婢膝的屈辱。

9、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身後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待人處事要心胸開闊,與人為善,使人不會有不平的怨恨;死後留下的福澤,要能夠流傳得長久,才會贏得後人無窮的懷念。

10、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在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嚐。十四、脫俗成名 減欲人聖

11、作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功夫,減除得物累,便超聖境。

——做人並不一定需要成就什麼了不起的事業,能夠擺脫得世俗的功名利祿,就可躋身於名流;做學問沒有什麼特別的好辦法,能夠去掉名利的束縛,便進入了聖賢的境界。

12、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居人後,受享毋逾分外,修為毋減分中。

——獲得名利的事情不要搶在別人前面去爭取,積德修身的事情不要落在別人後面,對於應得的東西要謹守本分,修身養性則不要放棄自己應該遵守的標準。

13、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世能夠做到忍讓是很高明的方法,因為退讓一步往往是更好地進步的階梯;對待他人寬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為在便利別人的同時也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礎。

14、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字;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一個人即使立下了舉世無雙的汗馬功勞,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為是的話,他的功勞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一個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卻能夠浪子回頭改邪歸正的話,那麼他的罪過也會被他的悔悟所洗淨。

15、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完美的名聲和高尚的節操,不應該自己獨自擁有,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些名節,可以避免發生禍害之事而保全自己;令人恥辱的事情和不利於自己的名聲,不應該全部推到別人身上,自己主動承擔幾分責任,才能夠做到收斂光芒修養品德。

16、供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批評別人的過錯不要太嚴厲,要顧及到別人是否能夠承受;教人家做善事,也不要要求過高,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做到,不要使其感到太困難。

17、糞蟲至穢,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腐草無光,化為螢而耀採於夏月。

——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為骯髒的東西,可是它一旦蛻變成蟬後,卻在秋風中吸飲潔淨的露水;腐敗的草堆本身不會發出光彩,可是它孕育出的螢火蟲卻在夏夜裡閃耀出點點螢光。

18、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身居要職受高官厚祿的人,要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隱居山林清泉的人,要有治理國家的胸懷大志和才能。

19、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為人處世不能夠刻意去追逐名利,能夠做到不犯錯誤就是最大的功勞;對待他人多予施捨不一定要求回報,只要別人沒有怨恨就是最好的回報。

20、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澹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儘自己的努力去做好事情本來是一種美德,但如果過於認真把自己弄得太苦,就無助於調適自己的性情而使生活失去樂趣;淡泊寡慾本來是一種高貴的情操,但如果過分逃避社會,就無法對他人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