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故事传说——王莽窑的传说

嵩县故事传说——王莽窑的传说

  在阎庄乡西北约三公里的虎山坡下,有一个村子叫王莽窑。说起这个村名,还有个古老的传说。
  那是西汉末年,政府腐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民不聊生,外戚王莽乘势篡汉,借名改制,实不彻底,更加重了人民负担,于是爆发了农民起义,刘秀是反莽的主要起义者之一。
  一天,刘秀组织人马在洛阳与王莽作战,后因寡不敌众,只身而逃。王莽率众追杀。刘秀单身独骑从龙门口溯伊水而上,跑到陆浑之外,不敢顺大道而去,一勒战马,拐进焦涧川,顺河而上,再到九里山前,仍按旧法右拐,催马跑进石槽沟。到虎山坡下时,天色已晚,人困马乏,信马走进一个小村子。村子没几户人家,细看似无藏身之处。于是不敢久停,穿村而去,从虎头山前经过,走进一个大河湾,只见溪水滔滔,满目茂草,抬头一看,正北坡上,丛林中透出几点灯光,刘秀想:“那里地势较高,住在上面,可以瞭望敌情。”就策马走上小坡,进了小村。在村头敲开一户人家的柴门,找了点吃的,和衣睡在这家的土窑里边。刘秀实在是困乏,但又不敢深睡,蚊子不断骚扰,刘秀被咬得不行,连换几个地方,依然如故。暗暗祝祷:“蚊子,蚊子,你不会到别的地方去?”说来奇怪,一会儿,蚊子都不见了。刘秀得以安稳又想:“抓紧时间睡一会儿,鸡叫好走!”于是,朦胧睡去。


  且说王莽率领大队人马,追进龙门口,顺刘秀马蹄印追来,追到虎山坡下,暮色苍茫,前面高坡挡道,不知刘秀逃向何处,看眼前的小村可以休息,就打马上前叫门,谁知无人应答,敲了几家都是如此。原来村民们先见一个年轻人策马慌慌张张跑去,就知这兵荒马乱的岁月不会有什么好事,随后就拖儿带女,隐入后山密林中去了。
  王莽人马只好自己找来吃食,草草用餐后住下。由于人马多,住房少,且茅屋低小、肮脏。众护卫发现村后几孔土窑还算干净,也凉快,就整理一下,让王莽住进去。王莽吩咐:“今晚早点歇息,明早鸡叫赶路,不怕刘秀这小子飞上天去。”
  合该汉朝中兴,自有神人保佑。此方土地早已把此事看在眼里,待王莽人马歇息之后,土地就把坡下小村的公鸡嘴都绑起来,之后又赶到坡上小村,学起鸡叫,又用拐杖敲打村里的鸡窝。一时,引得全村的鸡都叫起来。刘秀虽说极为困乏,但还是十分操心,一梦听得鸡叫,一骨碌爬起身拉上马就走。
  土地看到刘秀一走,抬头看天,不过一更时分,就回身来到庙中。由于上下奔跑,又做了不少手脚,也是困乏得很,一坐下,酣然入梦,一觉睡到东方发白,睁眼一看,王莽人马还在梦中,想那刘秀已经走远,就悄悄起身把村里的鸡嘴都解开。公鸡早就该叫,苦于张不开嘴,于是把窝了一夜的气都用上了,“喔喔喔……喔喔喔……”顿时,王莽急忙起身,看天已大亮,急忙召集人马去赶,本来刘秀向南进沟,王莽却看北边小沟又狭又窄,又深。于是先进小沟找寻,策马跃上一个石坎,抬头望去,前面沟更狭,坎更高,根本无路。王莽勒马回头说:往南追!在他站立的地方,留下两个脚印,至今还在。

  王莽人马往南发现了马蹄印,顺印追上山坡。进了小村一问,知道刘秀昨夜住在这里,但一更天就走了。王莽追悔莫及,举目西望,熊耳山峰峦起伏,林海茫茫,不知刘秀逃往哪里,于是招呼人马,原路返回洛阳。
  刘秀自身脱逃,一路南行,后来在南阳成就了一番事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代中兴皇帝。
  从此,后人把这个故事代代传说,并把坡下小村更名王莽窑,坡上小村更名择铺窑,这两个村子的雄鸡从此也按那时的叫法流传下来,择铺窑的鸡一更天叫,王莽窑的鸡叫已老天大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