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侯崇飞

所谓“八王之乱”,本质上西晋晋惠帝时期发生的一场皇族内部暴乱。而这八王,他们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


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他们是怎么火拼乱成一团的。

八王火拼起因: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因荒淫过度病死,年仅五十五岁。接着,他的白痴儿子司马衷登上帝位。一代英豪司马炎明知司马衷不知治理天下,所以给他留了一个叫杨骏的权臣帮他辅政。然而司马炎没想到的是,杨骏尽管活儿干得不错,却惹到了马司衷的老婆贾南风的恼怒。在中国历史上,贾南风是个著名的悍妇,她觉得老公家的权力凭什么叫一个姓杨的来打理呀,我也可以呀。于是,悍妇贾南风便联合皇族司马玮发动政变,突袭杨骏相府,诛灭三族。不料,贾南风还不就此罢休,而是扩大打击范围,派司马玮诛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贾后又借机将司马玮除掉,然后吃独食,将大权集于一手。

火拼发展过程:贾南风集大权于自己手中的时候,其他皇族总算看清楚了,贾南风为了个人利益,故意挑事,将好好的司马氏家族的水全搅浑了。既然这样,她必须为此负出代价。接着,赵王司马伦及齐王司马冏准备跳出来清理门户了。

当时,司马衷尽管白痴,但他却生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儿子叫司马遹,但他不是贾南风生的,贾南风就将时为太子的司马遹杀掉,而司马伦及司马冏便以此为借口,合谋杀贾南风。

不料,司马伦也是个心怀鬼胎的人,他和司马冏除掉贾南风后,竟然废掉白痴皇帝司马衷,自立为皇帝。为了独占大权,他竟然又将跟他一同起事的司马冏赶出洛阳城。这下子,被赶走的司马冏当然不服了,而其它的诸侯王见司马伦称帝自然也不服,于是司马冏首先发难,司马颖及司马颙也起兵响应。不久,司马伦被杀,司马冏复立司马衷为皇帝,然后自己独掌大权。

然而,司马冏掌大权后,分赃不平的司马颙又转头攻伐司马冏,这时长沙王司马乂也响应起来,于是双方在京城展开大战,连战三月,最后的结果是齐王司马冏被杀,然后又由司马乂掌权。

事情还没结束呢。太安二年,司马颙又联合司马颖杀司马乂,打败司马越接管大权。而后来司马越又转过来攻打司马颙和司马颖,好不容易将对方打败,到此,八王死了七个,这场混战才总算结束了。

八王火拼的影响:从以上可以看出,这八王火拼是多么乱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一打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打打杀杀,竟然将司马炎打出来的“太康之治”给打没了,从此之后,西晋的生产力被大力破坏,社会陷入了动荡不安的状态,严重地动摇了司马氏家族统治的根基,为西晋走向末落及灭亡做好了铺垫。

总之一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如果没有八王之乱,就不会有后来的五胡乱华,西晋也就不会灭亡。可是,这世界哪有后悔药可吃呢?


月望看历史


西晋末年,中国发生了·一次前后历时16年之久的大动乱,之后,西晋帝国被摧毁,中国进入长达273年的大分裂时代,南方先后进入东晋、南朝,

北方先后进入五胡十六国、北朝,直到进入隋朝,大分裂时代才宣告结束。

这次历时16年的大动乱,就是八王之乱。事实上,参与此次动乱的王多达十几个,只是主要人物有八个,所以史称八王之乱,这八个王分别为: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司马越。一般认为,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个阶段是从公元299年到306年。一切皆因权利起,又因权利终!可谓利欲熏心,惶惶不可终日也...

公元 265年,司马炎(即晋武帝)称帝,随后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他改变汉魏以来虚封王侯的办法,给予诸王军政实权。诸王不仅在封国之内权力很大,有的还兼理一方军务,如汝南王司马亮都督豫州诸军事,楚王司马玮都督荆州诸军事······这样,诸王既有封土,又有军队,势力逐步扩充,野心也自然随之滋长。

公元290年,武帝死,惠帝继位,由皇太后的父亲杨骏辅政。惠帝是个白痴,当时天下荒乱,人民饿死的很多,而他却问:"那些人为什么不吃肉粥?"这个白痴做皇帝,大权旁落,野心勃勃的诸王于是就想趁机争夺政权。

战乱开始从官廷发动。惠帝的皇后贾南风与杨骏争权,公元291年,她使楚王司马玮带兵入朝,杀了杨骏,并请汝南王司马亮辅政。不久她又指使司马玮杀死司马亮,接着就用矫诏擅杀的罪名,杀死楚王玮,夺得全部政权。公元300年,赵王伦起兵杀死贾后,第二年废掉惠帝,自己称帝。大乱从此由宫廷内乱发展到诸王间的大混战。

这时齐王冏镇许昌,成都王颖镇邺,河间王颙(yong)镇关中,这三镇都是军事要地,力量最强。这年三月(阴历),齐王冏联合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共同起兵反对赵王伦。经过六十多天的厮杀,战死者近十万人,最后赵王伦战败被杀,齐王冏入洛阳,惠帝复位,齐王冏专政。

公元 302年,河间王颙派兵二万进攻洛阳,并约长沙王乂(yi))进攻齐王冏。长沙王乂和齐王冏在洛阳城内连战三日,齐王冏战败,长沙王乂割下齐王冏的头徇示(巡行示众)三军,朝政又落在长沙王乂手里。

公元303年,成都王颖和河间王颙以长沙王乂"论功不平,专擅朝政"为口号,联兵反对长沙王乂。司马颙派部将张方率精兵七万出关东趋洛阳,司马颖派陆机等率二十万军队从北向洛阳进攻,惠帝和长沙王乂退出洛阳。张方进入京城,纵兵大掠,杀人万计。后张方退屯洛阳附近,惠帝还宫,但不能打退张方的包围。京城男子十三岁以上的都被拉去当兵,一石米值万钱,许多人因此饿死。东海王越在洛阳城中勾结部分禁军,把长沙王乂擒住,交给张方,为张方烧死。成都王颖旋入洛阳,做了丞相,但不久仍回到他的老巢邺城,张方则在洛阳掠夺了官私奴婢万余人西还长安,军中没有粮食,就杀人和在牛马肉里一起吃。真是一群吃人的野兽!

公元304年,东海王越带领禁军奉惠帝讨伐成都王颖。在荡阴(今河南汤阴县西南)一役,被颖杀败。惠帝身中三箭,被俘入邺城,东海王越逃到自己封国(山东郯城县)。河间王颙令张方率兵占据洛阳。

幽州刺史王浚和成都王颖曾有仇隙,这时便联合并州都督司马腾反对司马颖,并勾结一部分鲜卑、乌桓人充当骑兵。司马颖也求匈奴左贤王刘渊助战,刘渊派骑兵五千助颖。司马颖被王浚打败,奉惠帝逃入洛阳,王浚军队进入邺城,大肆抢掠杀人,鲜卑兵还掠走许多妇女。由是诸王间的混战便扩展为各族统治者间的混战。

占据洛阳的张方看到洛阳已经劫掠一空,便强迫惠帝和成都王颖迁往长安。到长安后,成都王颖被废,司马颙独掌朝政。

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在山东起兵,并联合王浚进攻关中,攻入长安,又大肆杀掠。司马越先奉惠帝还洛阳,公元306年,他先后杀死司马颖、司马颙和惠帝,立晋怀帝,大权最后完全落在他手里,战乱才告结束。

从公元291年贾后杀杨骏,到公元306年司马越立晋怀帝,战乱达十六年之久,参加战乱的除贾后外,共有八王,所以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是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的斗争,这是魏晋以来地方割据势力发展强大的结果。"八王之乱"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数十万人民被残杀,洛阳、长安等名城遭到严重破坏,少数民族统治者乘虚而起,由此造成了中国北部的长期分裂和混战。


王云川

在回答这道题之先,请允许答主在这里吐个槽,大一时候上中国古代通史课,期末考试,8个名词解释各5分,5简单题选3各十分,3道大论述题选2各15分。其中一个名词解释就是“八王之乱”,我心说出这题的老师心真狠,绵延那么长时间,牵涉主要历史人物那么多一个大事件,写到手断,才给5分,真对得起我们.....好了吐槽完毕,现在进入正题。

简单来说,八王之乱就是发生于西晋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间的政治动乱,是一场由西晋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一场极为严重的皇族内乱,共持续16年。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导火索是什么?归根结底祸根在于晋武帝司马炎的身后继承人安排问题(详见本人在问题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451809117408329997/下对于此事的回答)

让我们直接把时针拨到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司马炎已经久病于床,时日无多,不得不开始安排身后事,是外戚与宗室共同辅佐新君,互相制衡;外戚掌握着朝政,而宗室把握着兵权:“汝南王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大都督、假黄钺,都督豫州诸军事,治许昌;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都督扬、江二州诸军事;并假节之国。”各王手握重兵,环卫洛阳,一旦洛阳有变,则天下宗室可以齐齐举兵击之,这是司马氏感觉要吸取前朝曹魏的教训,避免再出现宗室势力不振,权臣可以轻易篡位,改朝换代,想出来的“高招”,说白了就是预防别人效法自己再来一票,但却为日后的血腥内乱种下了祸根。

在朝廷之中,司马炎指定由太傅杨骏与汝南王共同辅政。司马炎担心杨氏的势力太强,新君无法驾驭,于是又任命太原人王佑为北军中候,率领洛阳禁军。杨骏这个人,才能平庸,也是司马衷的外公,自己的杨皇后的父亲,还没有儿子,一无野心二无后,简直不可能具有外戚专政,祸乱朝纲的动机;司马炎觉得自己的布置很到位,令宗室与外戚、京师与外镇、中央禁军与各地驻军之间互相制衡,然后再封白痴太子司马衷的儿子,自己宠爱的皇太孙,据说聪明伶俐的司马遹为广陵王,食邑五万户,表示后者已经提前预定了司马衷之后的皇帝宝座。

然而,正在司马炎还没咽气的时候,事情就出了差错,杨骏完全不觉得自己的崇高地位是靠着裙带关系得来的,他已经开始大肆排斥异己,任用亲党,当年四月初,司马炎一看,身边只有杨骏和他提拔上来的亲信,原有的元老重臣一个也看不到了,很生气,来了一句"“何得便尔!,姑且翻译成“你丫乱弹琴!”司马炎想急招汝南王司马亮入朝商量对策,但此时内宫已经被杨骏和杨皇后把持,诏书都送不出去,于是到了第二年,太熙元年四月,司马炎终于咽了气,死前糊里糊涂地认可了杨皇后代拟的遗诏,诏书中杨骏获得了他所能得到的最高权力:太尉、太子太傅、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领前将军如故。置参军六人、步兵三千人、骑千人,移止前卫将军珧故府。若止宿殿中宜有翼卫,其差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骏,令得持兵仗出入

当然从另一重意义上说,杨骏是自掘坟墓,自己当上了唯一的顾命大臣,权倾朝野,自己又无德无才,从朝廷重臣到宗室,不约而同都把他看做眼中钉。从司马炎一死,杨骏感觉到的不是权力的快感,而是恐惧,洛阳帝都已经有流言,汝南王司马亮要勾结禁军,杀自己,清君侧。当然,汝南王司马亮也是一个庸才,此刻也害怕杨骏暗算自己,居然从洛阳跑到了许昌,杨骏于是大喜,下令乘胜追击。在杨济的提醒下,他随即解除王佑的北军中侯职务,并将王佑赶出洛阳,贬到河东郡去担任太守。杨骏任命外甥张劭为中护军,控制洛阳禁军。另外,杨骏借口13岁的司马遹已经被立为东宫太子,需要老臣,重臣开堂讲课,一股脑儿把朝廷上自己看不过去的元老重臣,包括武帝时期的尚书何劭、吏部尚书王戎、右军将军裴楷、中书令张华、中书令和峤,统统赶到了东宫,陪太子读书。

更糟糕的是,杨骏小人得志,连自己的弟兄都不肯容,二弟杨珧,三弟杨济,也都被贬,二弟回家当老百姓,三弟被赶到东宫,此时已经有很多人预料到杨骏的结局不会太妙,因此大家都刻意与这家伙保持着距离,洛阳街头的儿童,已经在唱一首隐含杀机的童谣《折杨柳》。

此时,皇后贾南风已经不满杨骏独揽大权,准备来一场内廷政变,干掉这个碍眼的老头子,而且贾皇后膝下无子,又对太子,广陵王司马遹的生母谢氏非常差,于是太子就成了贾皇后心里一颗定时炸弹,也多一个讨厌杨骏的理由:谁让你当时附议晋武帝,让这孩子当什么皇太孙?

搞政变要有兵,禁军距离宫廷最近,是必须要争取的,但是高级军官和指挥都是杨骏的人,贾南风只能拉拢低级军官,还真弄来了两个: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另外,打倒杨骏,还得从京城外请外援,于是贾皇后密诏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进京。年仅21岁的司马玮勇猛果敢,是西晋宗室新一代中的翘楚人物。

永平元年(公元291年)三月辛卯,政变发动,贾南风让惠帝下诏,任命下邳王司马晃接替张劭领中护军,夺取禁军兵权,如果是政坛老手,张氏必定会嗅出背后的杀机,甚至先发制人,但是张氏似乎既没有经验,也缺乏政治智慧,居然乖乖交权,

接下来,贾南风又自己草拟圣旨,任命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北军中候;任命东安公司马繇为右卫将军;任命高密王世子司马越为左卫将军;任命长沙王司马乂为步兵校尉。

这一系列任命颁布完毕,已是深夜。贾皇后派出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向惠帝告发太傅杨骏图谋造反。白痴惠帝当然在摆布下“龙颜大怒”,诏令宫城内外戒严,命令刘颂为三公尚书、屯兵殿内;北军中候楚王司马玮屯兵宫城大司马门下;左卫将军司马越护卫东宫;右卫将军东安公司马繇率领殿中虎贲四百人屯驻云龙门。

同时惠帝下诏废黜杨骏一切官职,以临晋侯身份就第,若杨骏抗诏不从,则责令东安公率兵讨伐。

此时,杨骏慌了,束手无策,太傅主薄朱振献计说,如今只有以恶制恶,发动外营和东宫的兵力,来个反政变,烧毁云龙门立威,并堵塞禁军前往自己府邸的最捷径,拥立太子登基,废掉贾南风和惠帝,这个计划对于杨骏来说太大胆,太刺激了,糊涂之下,他只说了一句胡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云龙门是魏明帝修的,花了不少钱呢,烧了太可惜.....属下一听这话就知道大势已去,纷纷四散,杨骏被杀入府邸的禁军乱刃捅死在马厩里.....东安公将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河南尹李斌、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军将军刘豫等杨骏亲信阖家数千人,尽躺在血泊之中,杨太后被废为庶人,十一个月后饿死在金墉城。朝廷下旨,改年号永平为元康,新的政坛格局为“以大司马、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辅政。以秦王柬为大将军,东平王楙为抚军大将军,镇南将军、楚王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晃为尚书令,东安公繇为尚书左仆射。”

写着写着觉得太啰嗦了,下面的进程就写的简约点,除掉了杨骏,想大权独揽的贾南风浑然不觉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她决定继续操作惠帝司马衷这个傀儡,继续不断铲除异己,首先是假托有密诏,让楚王司马玮干掉了汝南王司马亮父子和太保卫瓘一家,然后把脸一抹,说司马玮矫诏,干掉了司马玮。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年底太子司马遹被贾南风废为庶人,永康元年三月,司马遹被贾南风指使黄门孙虑杀害。杀害废太子,是压垮贾南风这头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对贾南风家族独揽大权恨之入骨的其他宗室,终于有了起兵叛乱的理由,永康元年四月癸巳丙夜一筹,即四月四日凌晨,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贾南风被废,禁闭在金墉城,不就就被赐了金屑酒毒死,贾家也被押解市曹,满门抄斩。

赵王伦独揽大权还不到一年,就遭遇了横祸,这次发难的是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新掌朝纲,淮南王仓促造反,被平,从而导致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正月乙丑,赵王伦居然在亲信孙秀的撺掇下准备篡位,改元为“建始”。

和以往一样,觊觎最高权力的人很快就被其他宗室列为首要打击对象,齐王司马冏率先起兵,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与常山的常山王司马乂也遥相呼应,最后赵王的心腹,左卫将军王舆见势不妙,倒戈反水,孙秀被杀,赵王伦也进了金墉城,不几天也得了一杯金屑酒,糊涂皇帝司马衷又莫名其妙地重登大宝,改元永宁。另一个对于西晋王朝的打击是,双方折损兵将十万之多,精锐的洛阳禁军元气大伤。

共同的敌人赵王既然已经完蛋,反赵王联盟的成员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囧,也不可避免地中了权力的毒咒,开始翻脸,永宁二年十二月丁卯,河间王向齐王发难,从常山王恢复到长沙王头衔的司马乂首先起兵作为内应,攻占宫城,挟持惠帝,有了皇帝这张王牌,齐王军的士气越来越低,齐王长史赵渊临阵倒戈,他斩杀了中领军何勖,生擒齐王,旋即齐王被斩首于阊阖门外,所有党羽夷三族。当天,惠帝下诏大赦天下,改永宁二年为太安元年

长沙王不知道,“八王之乱”到了这个阶段,洛阳和最高权力已经成为了诅咒,谁染指,谁就死于非命,继续迎来下一个牺牲者,天下所有的司马家宗室已经完全抛弃了血缘亲情,成都王与河间王于是同时起兵围攻洛阳,太安三年正月二十五日(癸亥日),殿中禁军劫持长沙王,软禁在宫中,一跃上位的东海王司马越随即逼迫惠帝下诏免除长沙王的一切职务,囚禁于金墉城,后来司马越来了个借刀杀人,将长沙王送到围城的河间王颙手下大将张方军中,残忍的张方将长沙王绑在火刑架上活活烤死。

太安三年(公元304年)正月,成都王的大军开入了残破的洛阳,太安三年正月,惠帝下诏改元为永安元年,成都王也当上了皇太弟,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然而他又犯了一个大错误,返回到自己的驻地邺城去了,于是右卫将军陈眕、殿中中郎将逯苞、成辅等残余禁军将领再次作乱,第二次勾搭东海王司马越挟持白痴皇帝司马衷,于7月初1宣布,东海王为大都督,随驾亲征讨伐成都王,结果荡阴之役,司马越的讨伐大军如鸟兽散,白痴皇帝司马衷落入成都王之手。

这次讨伐之战的另一个破坏性后果,是将周边少数民族也牵涉了进来,东海王一派与成都王一派为了扩充军力,各自向胡人借兵,引狼入室。一方为成都王司马颖、匈奴刘渊、羯人石勒等等,另一方为东海王司马越、鲜卑拓跋部、鲜卑段部和‘乞活’等等。敌对势力阵线分明,冤冤相报,屠杀无已时,动乱愈演愈烈,仇恨愈结愈深,直接埋下了日后“五胡乱华”的种子。

成都王把皇帝迎接进邺城没几天,幽州都督王浚就带着乌桓骑兵杀过来了。这个仇结的很离奇,本来王浚和成都王非友也非敌,但是不知道听到什么风声,成都王觉得王浚在立场上倾向长沙王,就派了个刺客和演去行刺,行刺不成,双方就彻底撕破了脸,荡阴之战前夕,东海王司马越发布的讨伐诏书终于到了幽州,王浚正中下怀,立刻发兵南下。乌桓骑兵的彪悍天下无双,吓得成都王的兵将一哄而散,成都王只好带着皇帝司马衷和少数随从,狼狈逃回洛阳,呆了没几天,公元304年,永兴元年,河间王部将张方自作主张,再次挟持皇帝司马衷与百官,宣布迁都长安,临走前纵兵大肆抢夺洛阳宫室。

仿佛还嫌西晋的国祚太长,永兴二年刚太平了几个月,能力和野心不相称的东海王传檄司、豫、徐、扬、荆、青、兖、并、冀、幽诸州,要讨伐叛贼河间王,迎接惠帝还都洛阳。

光熙元年(306年)十一月,白痴皇帝司马衷暴毙于洛阳宫城显阳殿,享年48岁,有人传说是东海王司马越所为,但不足信,因为这样一个十足的好傀儡,除掉他,有百害无一利。司马衷一死,继位的是二十三岁的皇太弟司马炽,新皇帝据说言行得体,聪明宽厚,有武帝之风,然而西晋王朝的国本已经被毁伤过重,司马炽也无力回天,河间王被新帝下诏任命为司徒,他半信半疑地前往洛阳上任,被东海王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的手下梁臣捉住,扼死在马车上。

河间王的死,标志着八王之乱的结束,然而最后的东海王司马越,也只有五年的胜利可享,5年后,永嘉之乱即将来临,天下将迎来更恐怖的腥风血雨。


晴天有时下猪

所谓的八王之乱,一句话概括是指晋朝的时候八个王爷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乱的事情。

根源还要从司马懿说起。司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属于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一生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这个过程中权势不断的增大,最终达到了权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马懿死后魏国的朝政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司马懿最厉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儿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儿子多,这些儿子的能力也一个比一个厉害。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在他之后继续把持魏国的朝政。

司马师死后由于没儿子,权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马昭手里,司马昭也就是司马懿的二儿子。相信大家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司马昭意欲夺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经营下,敢于反对司马家的人都被扫清,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最终取代了曹家,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

司马炎当了皇帝后,总结了一下他们司马家夺取曹家江山的经验。认为司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帮助。司马家本来就是一个士族家族,这些士族的权利都非常大。而同时曹家宗室藩王们的权利都比较的弱,难以抵抗士族。

司马炎认为这两点不利于了皇权的长久,所以就决定反过来。削弱士族的权利,同时加强宗亲们的权利。所以就对司马家的后来大肆的封王放权,司马懿的其他儿子还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当时一共封了27个王,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见的。

这些藩王们对自己封国拥有特别大权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员,可以自己收税,可以自己管理军队。司马炎认为这些人都是司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会维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帮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可是他想错了,最先乱的就是这些藩王。司马炎死后,他指定的继承人是个弱智,这引起了一些大臣了其他藩王的不满。藩王们为了 争权先后叛乱,参与的藩王远不止八个,不过以其中八个为主,所以被称为八王之乱。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司马懿的小儿子司马伦就是这八王其中的一个。

在这场长达十六年的内乱下,朝廷彻底丧失了对全国的掌控。藩王们忙着相互开战,也无暇顾及其他。北方的游牧民族看到了机会,趁机南下。这些游牧民族本来是想着抢点便宜就跑的,可是没想到中原竟然乱成了这样,竟然没有军队来拦截他们。

于是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小型政权,到后来对中原的汉人进行了大肆的屠杀。这就是黑暗的五胡十六国时期。

直到后来隋朝再次统一全国,才结束了这段黑暗混乱的时期。



漂浮菌

我是“红雨说历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浩瀚的中华古代史中,治世很多,乱世也不少,八王之乱就是乱世的代表。西晋成立晋武帝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王。

西晋第一人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以后,他的傻儿子司马衷继位,就是晋惠帝。晋惠帝有多傻我们来说两个例子。他在花园里听到青蛙叫,还要问,叫声是官家还是私人的。还有发生了灾荒,百姓很多死于饥饿。晋惠帝知道了,居然说“何不食肉糜”。饿了没粮食咋不吃肉粥啊。这样的傻皇帝,大权自然旁落了。



八王之乱可以说祸起萧墙,从宫里开始,晋惠帝大权一开始在外戚杨骏和杨太后手中。后来,历史上著名悍妇之一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和汝南我那王司马亮杀死了杨骏党羽掌握了政权。后来很多人反对,贾南风居然杀死了自己的合伙人司马玮和司马亮。
这一下就如导火索一般,先是赵王司马伦起兵,杀死了贾南风,废了晋惠帝,自己当了皇帝。这就引起了更多诸侯王的不满,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联合镇压司马伦,拥护晋惠帝复位。然后混战开始了,诸侯王为了手握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互征伐,司马囧,司马颙 司马颖还有后来加入的长沙王司马乂相继被杀。一直到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入朝专政,毒死了晋惠帝司马衷,拥里晋怀帝继位,八王之乱终于结束。


八王之乱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各地起义不断,更是给了北方少数民族起兵机会,这样但是中国局势愈发混乱起来。

文/红雨说历史


红雨说历史

大家好,我是历史搬运工——瑞说文史,今天有我带领大家推开历史沉重的大门,找到那段影响这西晋王朝以及整个汉族士大夫的历史——“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从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续16年。

那么由我向大家简单分析下“八王之乱”的根源过程结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西晋王朝的几位奠基人。司马懿,辅佐曹魏四代君主,曹操,曹丕,曹叡,曹芳都在其辅佐下。在曹芳时代,大权一直由皇族曹爽把持,但是在后来的高平陵之变中,司马懿一举夺得大权,诛杀曹魏皇族。正式成为曹魏的实际掌权人,司马懿毕竟是忠于曹魏的,到死都没有正式夺取曹魏江山,其死后,长子司马师继承大权,进一步巩固司马家在曹魏的势力,由于司马师没有儿子,其死后有司马懿另一个儿子司马昭继承大权。这时候司马家的势力已经完全统治了整个魏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这里的由来。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迫废魏元帝自立,建立晋朝。史称“西晋”。晋朝于280年灭亡东吴,正式统一全国,同时也标志着三国时代的结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下一个动乱纷争的时代--“两晋南北朝”。

根源

由以上,我们可知西晋司马的江山是从曹魏手里夺过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总喜欢从上个王朝的灭亡总结经验,避免自己走上老路、秦朝借鉴周朝的分封而导致天下大乱,从而建立郡县制。西汉借鉴秦朝灭亡由于没有皇族协助中央而导致灭亡,而实行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政治制度。而西晋觉得曹魏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曹魏对亲王的权利太小,导致在高平陵之变时,没有皇族抗衡司马氏,于是司马氏决定分封各个亲王,来巩固司马氏的统治。

于是司马炎在刚刚称帝,就封了27位皇族位国王,同时让他们兼领地方行政长官。拥有自主的政治,军事,财政大权,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军 。本来亲王拥有军事经济大权的已经不错了,还让他们有着自己的政治系统,这是要让他们打造自己的小王朝啊。可是司马炎觉得皇族有武装还不够,在西晋灭吴后,对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战事了,于是司马炎下令解散除了京城禁卫军之外的全部武装。在地方只留有一些简单维护治安“警察部队”。这样西晋的皇族就不是亲王了,简直就是个小皇帝。这样的分封给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

过程

在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继位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二傻子,生活不能自理,更别说治理天下了,。于是皇太后的外戚杨氏和皇后外戚贾氏展开了与皇权的争夺。刚开始贾氏处于弱势,于是他们求救于分封在外的各位亲王。当贾氏的帮手晋惠帝的弟弟楚王司马玮带亲兵于洛阳时,这场直接摧毁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并使中国北方在后世的几百年里都处于战乱的“八王之乱”正式拉开了帷幕。

西晋一乱

首先贾氏假传圣旨,让楚王司马玮带亲兵直接灭了杨氏三族,这场外戚政权站贾氏获得了暂时的胜利。为了稳定局势,贾氏又让汝南王司马亮进京执政,于是大权落到司马亮手里。这时候楚王司马玮不开心了,老子辛苦带兵过来毛都没要到,你凭啥执掌大权。于是楚王司马玮有联合贾氏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贾氏又以假传圣旨,乱杀大臣的名义,杀了楚王司马玮。权利又落到贾氏手中,这时候距离晋武帝驾崩还不到一年。

西晋二乱

贾氏的执政引起朝臣的不满,于是一些反对贾氏的大臣又联合辈分最高的亲王司马懿的小儿子赵王司马伦进京诛杀贾氏一族,直接掌握了西晋的大权。赵王的成功让各个亲王意识到了只要姓司马,只要自己手里有兵,就能掌握大权。于是淮南王司马允又起兵讨伐赵王,虽然杀退了赵王的军队,可是却被赵王派去的假使者乱刀砍死,赵王侥幸得胜,诛杀淮南王家族数千人。

西晋三乱

赵王在平定淮南王之后,大肆扩军,同时自称太上皇,可是其它亲王不买账,于是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又合兵讨伐赵王司马伦。其它亲王也以勤王名义讨伐赵王。西晋王朝第三轮皇族内乱演变成全面的内战。这场战争打了一个多月,以赵王失败告终。赵王失败后齐王司马冏正式掌握大权。

西晋四乱

齐王掌握大权后,也是排除异己,大肆分封自己亲信。于是河间王和成都王又起兵讨伐齐王,就在齐王用兵与二王交战时,洛阳城内的

长沙王司马冏起兵响应二王,直接攻打皇宫,齐王失败后,齐王一族及其亲信都被夷灭三族。

西晋五乱

此后长沙王司马冏以首功执掌大权,随着权利的进一步控制,觉得惠帝司马衷在自己手里,也是大肆分封,又引发了与成都王,河间王的矛盾。于是成都王联合河间王又讨伐长沙王。这时候东海王司马越趁着趁着长沙王与二王交战,从内部控制了长沙王并杀了长沙王全家。于是成都王司马颖又掌握大权。

西晋六乱

成都王掌握大权后,又想对东海王司马越采取措施,不料司马越首先下手,挟持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并号召天下“勤王”。这时候西晋又陷入到第六轮皇族内战。

西晋七乱

在东海王与成都王僵持阶段,一些少数民族乘机南下,一些地方豪强也趁机拥兵自重,西晋的第七轮大乱最终导致西晋陷入了全国的大混战。

八王之乱结果

最终由东海王打败成都王,与其三个兄弟共同坐拥西晋,来了个“四兄分晋”,并与其他割据政权混战不止。

最终这几兄弟也被人杀死,长安的晋臣拥立亲王司马业为帝,史称晋愍帝,后来被匈奴建立的汉国所灭。也宣告着西进正式灭亡。

影响

这场由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和西晋无数皇亲国戚作乱的大内乱不仅使得西晋国力衰退,最终被少数民族建立的汉国所灭。更使得北方大批人口南迁,史称“永嘉南渡”。同时也使得中国北方陷入了“五胡乱华”的悲惨情况。一直到200年后的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中国北方才正式属于汉族的统治。

我是瑞说文史,我不创造历史,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喜欢历史的关注我哦

`


瑞瑞说历史

八王为:成都王、楚王、长沙王、汝南王、东海王、齐王、赵王以及河间王!


晋武帝认为自己能轻松夺得魏国的天下,是因为魏国对亲族诸侯控制很严,导致中央孤立,朝中出了什么事,诸侯也没有实力能挽回局面。所以他登基后,把自己家的亲戚都封为诸侯王,给了他们极大的权力。这些王爷大多野心勃勃,加上后来即位的晋惠帝又是一个白痴,所以诸侯人们们个个蠢蠢欲动。

贾南风看到汝南王司马亮是一个潜在的对手,勾结

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将其杀害。而贾南风见司马玮已经失去利用价值,把他也给除掉了。贾南风独掌大权,他得意忘形,很快就把她的眼中钉太子废掉了。这个时候赵王司马伦乘机发动了政变,起兵杀掉了贾南风,控制了朝政。

司马伦一心想当皇帝,他先把反时对他的人全部杀掉,然后指使亲信说看到同马懿的神灵要他继承皇位,强迫晋惠帝禅让,把晋惠帝尊为太上皇,派人严密看守。

司马伦篡夺了皇位,激怒了远在外的几个诸侯王,首先起兵发难的就是齐王司马囧,不久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颗也起兵响应。诸侯王兵力强大,而且名正后顺,所以得到各地支持。很快,京城里的大臣鼓动士兵孙秀,逼迫司马伦退位,把晋惠帝接来。论功行赏的时候,齐王功劳最大,所以待遇也最好,。他见晋惠帝没有继承人,而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成都王司马颖和自己关系不好,所以就立了一个小孩子为太子,便于自己控制。齐王想剪除诸候们的势力,河间王司马颗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又义再次举兵,讨伐司马囧,联军很快就打到了洛阳。长沙王司马义深知挟持晋惠帝的重要性,他率先找到晋惠帝,然后和司马同囧在洛阳城内展开大战,激战了数日,司马冏大败被斩,司马义掌握了朝政大权。



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颗对司马义的专权不满,他们又联合起来对付司又义。司马义始终紧紧控制晋惠帝,边打退。大将张方攻进洛阳城,大肆抢掠,者成千上万。司马义见张方的残暴引起人们的不满,就杀了个回马枪。张方的部下见皇帝的车驾来了,纷纷逃散,司马义胜利返回洛阳,赶走了张方。司马义一直挟持着皇帝,而且对皇帝毕恭毕敬,所以他很得民心,但是和司马义共事的东海王司马越害怕张方,于是暗中发动政变将司权马乂抓了起来,并送到张方那里,司马义死了。最后被张方用火活活烤死。

司马颙和司马颖请求废除司马伦立的太子,司马颗因为自己是长辈,没有继位的希望,干脆做个顺水人情,上表请求把司马颖立为皇太弟。司马颖当上皇太弟后,专横跋扈,而且信任佞臣,很快就丧失了民心。一直隐藏实力的东海王司马越趁机起兵声讨,把晋惠帝抢候到手中,然后挟持他前往司马颖的根据地色的邺城。

司马颖听说皇帝在敌人军中,于是下令“除了皇帝之外,别的人见一个杀一个!”部下们一直杀到晋惠帝跟前,一阵乱箭射去,晋惠帝身边的人纷倒地,连晋惠帝脸上也中了三箭。当时嵇康的儿子嵇绍担任侍中,一直跟随惠帝左右,他死死守在惠帝身边,用身体给惠帝挡箭,最后被乱箭射死,血溅了晋惠帝一身。

司马颖的部将石超将晋惠帝俘虏,带到自己营中。后来别人见他身上全是血,想给他洗掉,晋惠帝阻止道:“这是嵇侍为中的碧血,不要洗掉!”可见白痴也清楚的谁是忠臣谁是奸臣。晋惠帝被司马颖挟持逃到洛阳,当时在洛阳的是张方,张方打算把都城迁到长安去,怕晋惠帝不肯去,干脆带人去抢,把皇帝带走后,顺便把洛阳皇宫里的金银珠宝也搜了个精光。

迁都长安后,司马颙废掉了司马颖,另立豫章王司马炽为皇太弟,他自己完全控制了大权。结果又引起别人不满,王浚之等人公推司马越为盟主,讨伐司马颙緎,经过一年的战争,终于攻下了长安,将晋惠帝迎回了洛阳。就这样,可怜的晋惠帝被这些野心勃勃的亲王们抢来抢去,受尽了惊吓,吃够了苦头。司马越掌握了大权,没过多久,他就把挂名的晋惠帝给毒死了。司马越虽然最终获得了胜利,但西晋王朝在这次动乱中完全衰落下来,很快灭亡啦!

八王之乱是历史有名的典故。


麻将换三张

什么是八王之乱?可以说,八王之乱是中国古代版的《权力的游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角如走马观花般的变换,却没有一个最终的胜利者。

顾名思义,八王之乱就是西晋王朝皇族宗室的八个藩王为了争夺皇权相互厮杀的一场大动乱。那么,我们首先得知道是哪八个王对吧?他们分别是: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jiong)、长沙王司马乂(yi)、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u)以及东海王司马越。当然,这场触目惊心的大动乱牵扯的人数众多,不单单是这八个藩王,但是这八个人是这场动乱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称“八王之乱”。



如上图所示,这八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梳理起来特别费脑子,绕来绕去,估计我首先糊涂了。总之你就记住一句话,他们都是司马家族的后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过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四个环节简单说一下八王之乱。

起因

西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炎权衡再三,还是选了长子司马衷作为皇位继承人。司马衷是个能跟癞蛤蟆对话却不能跟人类好好交流的天纵奇才人间白痴,傻到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认识。这样的人当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乱吗?司马炎也是老糊涂了,那么多正常的儿子不选,偏偏选个脑残,立长不立贤的古训害死人啊。



其实,司马炎立司马衷为太子,已经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不过司马炎生前还是做了点准备,安排汝南王司马亮和大臣杨骏辅政。有这两个老实人做白痴儿子司马衷的左右手,司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阴间盼着聪明的孙子司马遹(yu)快快长大,等着白痴的儿子司马衷在地府跟他团圆。这样,国家就可以步入正轨了。

可惜啊,司马炎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他的儿媳妇,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是个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这样,她还不兴风作浪等什么?这个对权力永远欲求不满的女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酣畅淋漓的过了一把戏瘾。

经过

司马炎死后,司马亮第一个跳了出来,他和杨骏尿不到一个壶里,这两老尿货先斗了起来。结果司马亮还没出手,就灰头土脸的被杨骏逐出了洛阳。至此,杨骏独揽大权,把傻子皇帝司马衷玩弄于鼓掌之间。

贾南风又气又恨,倒不是因为杨骏不把老公放在眼里,而是嫉妒他大权独揽。于是,她勾结年轻的二愣子司马玮,不仅剁了杨骏一党,还杀了打酱油的司马亮。铲除了这两个实权人物之后,此时司马玮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贾南风又把擅杀重臣的屎盆子扣在这个二愣子青年的头上,搞死了司马玮,这个女人把一石二鸟之计运用的炉火纯青啊!

至此,八王之乱第一阶段告一段落。其实,这一阶段并没有给国家造成多大损失,只不过死了两个老尿货和一个二愣子,祸害了一次洛阳的百姓而已。这一阶段的胜利者无疑是皇后贾南风,她成为西晋的实际统治者。


好戏在第二阶段,真正的暴风雨就要来了!经过第一轮的胡来之后,那些皇族的野心家们都有点蠢蠢欲动,坐不住了。

第一个出来蹦跶的是赵王司马伦,这货是司马懿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爷爷辈的人。这个老不死的东西,也不看看自己的岁数,黄土埋半截的人了,还做着当皇帝的美梦。

贾南风阴谋害死了太子司马遹,司马伦猫哭耗子,假惺惺的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端了皇后一窝,一杯毒酒把贾南风送上了西天。然后,逼着晋惠帝司马衷让位于他,飘飘然的做了皇帝。

司马伦你个臭不要脸的老东西,你这是篡位,这是反叛!各地藩王纷纷起兵讨伐,借口都是进京勤王,实则个个都想趁机大捞一把。这些个人,都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个贞洁牌坊的一路货色。其中,齐王司马冏和河间王司马颙响应最积极。不久,司马伦兵败自杀,晋惠帝复位,司马冏进京当了大司马,朝中大权又握在了他的手中。



这司马冏也不是什么好鸟,整个一土包子,仿佛这辈子没见过女人一样,搞得朝廷乌烟瘴气,不像个样子。河间王司马颙看不下去了,他又举兵讨伐司马冏。同时,窝在京城里的司马乂也心痒痒了,屌丝逆袭杀了司马冏。

这下应该结束了吧?远远没有。司马颙继续往死里干,越乱越好。司马颖也坐不住了,手上有这么多兵力,不乘机捞点油水岂不是傻逼么?二话不说,进军!搅屎棍司马越也闪亮登场了,妈的,越乱越好!在他的策划下,司马颖干掉了司马乂。

后来,搅屎棍司马越又陆续干掉了司马颖和司马颙,独揽朝中大权,取得了八王PK的最终胜利。八王之乱死了七个王,老百姓的死伤那就不计其数了。

结果

很多人都说,八王之乱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胜利而告终,可他真的胜利了吗?

影响

八王之乱一次触目惊心的王室内部大屠杀,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西晋亡国和五胡乱华。西晋亡国瞎子用屁眼都能看得到的结果,他们这么闹腾,国家不亡才怪!



北方少数民族乘着八王之乱的机会,纷纷起兵闹事,争夺地盘。西晋内部司马家族的子孙忙着争夺家产,哪管家里来了小偷强盗?所以,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相继在北方建立了16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乱华。八王之乱过后,中原环境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生灵涂炭,人民流离失所,尸横遍野,那段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就是这些个傻货,为了争夺皇权关起门来窝里斗,为五胡侵入中原提供了最便利的温床。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司马炎死后皇宫里已经是“风生水起”,贾南风的宫廷内斗应该是八王之乱的导火索,八王之乱是宫廷内斗的延续。当时贾南风为了掌握权力,召唤司马炎第五子司马玮杀了外戚杨骏并废了杨太后,八王之乱因此开始,之后司马玮又杀死汝南王司马亮,再之后贾南风以矫召的罪名除掉司马玮。大权掌握在了贾南风的手中。



事实上贾南风享受了几年大权在握的时光,但她依然受不了权利的诱惑,废了太子司马遹。这就给了司马伦起兵的理由,司马伦最错的就是废了晋惠帝,让八王之乱达到了高潮。

司马伦的行为无疑让其他诸侯王眼红。同姓王纷纷起兵,西晋打成了一锅粥,胡族趁虚而入,促成了“五胡乱华”。

“乱”一般都是来自于“权”,我们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正是因为宫廷之斗才有了八王之乱,西晋极尽奢靡,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个领头羊,大封边王埋下混乱之种,贾南风夺杨氏外戚的权则是导火索,司马伦的入场则把混乱推向了高潮。

“八王之乱”之后,中央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农民起义随处可见,一直到东晋还经常发生起义。“五胡乱华”也是在“八王之乱”后出现,先是匈奴人刘渊建立汉国后来改国号为赵,西晋正式灭亡于匈奴刘氏。在之后羯族、鲜卑族、羌族、氐族纷纷登场,北方一片混乱,是为“五胡十六国”时期。期间有两个较短暂的王朝一是赵二是前秦,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南下被拥立为帝,但是大权也把持在世家大族手里。最后北方统一于鲜卑族拓拔氏的北魏,南方不久后东晋司马氏被刘裕代替,建立刘宋。“五胡乱华”结束,南北朝开始。


这一期间,是民族融合的时期,但是百姓却民不聊生。南方腐朽的士族阶级也走向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刘裕这样的寒族掌权。历史这样看来还是一种进步。


大眼大世界


八王之乱是西晋皇族之间的内乱,这次内乱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
五胡乱华时期。

这次内乱主要是由于
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㐅
、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最终
晋怀帝命东海王司马越为太傅辅政,掌握了朝廷大权。至此,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中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
。八王之乱后各种势力崛起,匈奴等族也趁势崛起,从此神州大地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