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中国历史上朝代也是比较多的,皇帝代理部下打下江山之后就需要对功臣进行封赏,当人定力国号、统一官员服侍,还有就是士兵的服侍等,这些几乎是每个朝代开国皇帝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确定了,也就定下了接下来几倍年士兵的制服样式,还有官员的官服式样,这也是对一个国家颜面的体现!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也许细心的网友会发现,我们经常看清朝的电视剧,还有那些穿越清朝的穿越剧,有的士兵的衣服后面有个“勇”子,然而有的士兵的衣服后面确实个“兵”子,为什么同样是士兵,衣服上的文字回头这么大的差别呢?难道是作战勇猛的士兵就穿戴“勇”字的衣服,作战不行的就穿“兵”字的衣服吗?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事实上,这里面学问可大着呢。当年亲兵入关之后,清朝的士兵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入关前的八旗兵,另外一种就是入关后招募的汉兵。当年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由于八旗兵不够守卫疆土,后来就招募了大量汉兵,也就是后面说的绿应兵。当然像守卫皇宫,关键要塞这些的士兵都是八旗兵,他们的地位也比较高,总之呢,这两种兵士都是朝廷的正规“兵”,兵皆世业,兵士享受朝廷的粮饷。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中原稳定之后,士兵疏于训练,战斗力急速下滑,后面出现的白莲教众等都无法剿灭,基本没什么战斗力。为了平息叛乱,光靠绿营兵完全不够,这时候朝廷就很头疼,后来就开始在地方上募集乡勇。这些乡勇都是临时性的武装,平时没有战事的时候都是普通老百姓,在家种地生活,有战事的时候就需要他们上场了,因为他们不属于朝廷正式兵士的行列,为了不搞混淆,就在他们军服上印个“勇”字。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一字之差,区别可大了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