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的功能應重新定位

近年來,教育界、學術界就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存廢問題各抒己見,其論不一。存續派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有改進和加強的必要而無取消的可能。廢止派認為,從制度層面來看,本科畢業論文並非授予學位之必須;從實踐層面來看,目前本科畢業論文“摻水”嚴重,亂象叢生,已無存續必要。上述存廢之爭雖說均圍繞本科畢業論文展開,但討論的焦點及雙方論據大都集中在目前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種種問題,而很少論及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筆者認為,目前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存在諸多亂象,根源在於教育者、管理者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定位不準確,不科學。因此,有必要對本科畢業論文重新定位。

一、目前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是學生層面的問題。客觀上研究能力不足,主觀上重視程度不夠是學生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時的兩大通病。關於前者,有學者對2006—2009屆4所河北省屬高校社科類本科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各調查二級項目中,“研究能力不足”合計選擇比例最高,達74.61%。關於後者,2011年有學者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的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指導老師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導師認為學生對畢業論文的態度問題最為嚴重, 思想上不夠重視、投入的精力也不多”。

研究能力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衍生出一系列問題。例如,抄襲成風。據華東師範大學的一份碩士論文披露,在一次調查中,有57%的大學生承認有網絡抄襲論文的經歷,學者對2006年畢業的武漢三所高校本科畢業生進行的調查表明,有47%的學生認為同學中存在畢業論文抄襲現象。從近年披露的報道來看,簡單的抄襲僅限於將幾篇論文東拼西湊、重新組合,嚴重的抄襲甚至發展到對單篇論文全盤照抄照搬。更有甚者,直接僱傭“槍手”代寫論文。目前研製出的反抄襲軟件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抄襲行為有所遏制,但由於軟件本身的侷限性和抄襲手段的不斷升級,導致軟件對抄襲行為的監控、遏制相當有限,這又從反面助長了抄襲之風。

其次是教師層面的問題。教師是保證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決定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目前,在本科畢業論文問題上,教師層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投入精力不足。有的老師在指導畢業論文過程中,注重形式,疏於內容,對論文的選題、寫作、修改、答辯環節不做實質性要求,有的老師甚至認為學生完成四年的課程已屬不易,沒必要在最後的畢業論文環節為難學生,更不能讓學生因為未通過畢業論文而無法畢業。凡此種種,導致教師在本科畢業論文的問題上不願為,不想為。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除了主觀方面的原因,客觀條件對教師的限制也不可忽略:一是在很多高校,科研成果對教師評職晉級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此情況下,本科教學水平對教師前途、地位的影響大為下降,在以科研水平論高低的考核框架下,教師當然不願意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指導本科畢業論文方面。二是指導教師少而畢業生多的現狀從根本上導致畢業論文指導力量不足。

最後是管理層面的問題。近年來,為建設研究型大學、高水平大學,相當一部分高校把獲得科研立項、發表高水平論文情況作為考核教師的主要標準,對教學水平的考核則處於次要地位。在這種宏觀背景下,作為教學工作組成部分的本科畢業論文有意無意間受到忽視。這種忽視一是表現為畢業論文管理粗放,選題、開題、撰寫、答辯等環節無法可依。例如,近年來教師因指導研究生論文不利而受到處分的報道屢見報端,因指導本科論文不力而受處分的事例則絕少發生,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本科論文指導制度漏洞尚多。二是表現為畢業論文成績評定失之於寬。筆者從事教學工作十餘年,尚未聽聞有哪些學生因為本科論文答辯成績不合格而拿不到學士學位的例子。如此不問水平一律過關的成績評定,對學生毫無壓力可言,當然不可能引起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

二、承載的功能太多是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堪憂的重要原因

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很多,學術界已經就此進行了深入探討。筆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承載的功能太多是其質量堪憂的重要原因。

從目前學術界討論的情況看,本科畢業論文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說法:

(1)綜合檢驗說。有學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實質上是對大學四年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教育的綜合,是對專業知識、寫作能力、思維方式的一種綜合性培養和鍛鍊,是對本科階段教學質量的一種綜合性考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也是評價本科畢業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重要標尺”。還有學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檢查學生在校期間知識水平、應用能力、創新精神的一次總測試、總檢驗”。

(2)不可替代說。該說認為,畢業論文“在培養大學生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該說還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

(3)試金石說。該說認為,本科畢業論文是檢驗高等教育大眾化與培養精英人才這兩個目標是否達成平衡發展的試金石。

上述諸說各有側重,一個共同特點是賦予本科畢業論文以太多期望,這些期望對學校來說、對學生來說,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客觀地說,高等教育是綜合工程、系統工程,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單項指標可以用來考察學校的辦學質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何況本科畢業論文僅僅是歷時四年的本科教育的一個環節。它既不可能對學生四年間掌握的知識、培養的能力做出全面檢測,也無法對學校的辦學質量、辦學理念、管理水平做出全面反映。以學界最熱衷的“本科畢業論文應該反映學生的創造能力”而論,在當今國家創業創新體制尚且步履維艱,高層次人才也鮮有創新的大背景下,要求一個本科生在畢業論文中有所創新實在是力有不逮。學術創新的核心是要求科學研究有新發現、新突破、新觀點,以本科生的眼界、能力、知識積累,在短短几個月甚至一兩個月的寫作中實現這些要求,顯然是不現實的。還有一些專家把應用性作為對本科畢業論文的基本要求,實際上,就人文社會科學而言,不可能所有論文都具有應用性特徵,而本應具有應用性的社會科學成果要實現“應用性”也要求作者必須具有深厚的理論修養和對現實的深刻體察,對於一個本科生來說,做到這些談何容易?

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本科畢業論文問題上存在一個明顯的矛盾:一方面,學術界、教育界對本科畢業論文要求很高,另一方面,以本科生的能力、素質基本無法實現這些要求。簡言之,就本科畢業論文的現狀來看,它承擔了一些本來無法承擔的功能。對於一個本科生畢業論文來說,本來無法實現這些功能,而高校卻要求畢業論文必須實現這些功能,最終結果就是學生對畢業論文要麼低水平重複,要麼抄襲,而指導教師對這些論文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輕輕放過。本科畢業論文出現如此亂象,除學生自身原因,教育界、學術界對其要求過高,定位不當是重要原因。

三、本科畢業論文功能需要重新定位

關於畢業論文的相關規定,在國家教育管理層面有過較大變動。1981年5月20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把通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答辯作為獲得學士學位的前提之一,而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則刪去了相關表述,這意味著通過本科畢業論文答辯不再是獲得學士學位的法定條件。這一變化為我們開展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據。

關於本科畢業論文的功能,即使在將本科畢業論文作為獲得學士學位必要條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中也未提及。現有本科畢業論文功能的內涵基本源於教育部2004年4月8日頒發的《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 號)中的表述:“畢業設計(論文)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畢業設計(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同時,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學生畢業與學位資格認證的重要依據。”這一表述往往成為學術界討論的基礎。然而,這一表述與前面總結的綜合檢驗說、不可替代說、試金石說一樣,存在對本科畢業論文要求太高的問題。

筆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功能應根據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需要、學生群體的基本情況兩個因素加以重新界定。簡單地說,撰寫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已有知識去發現、解釋、解決本專業或相近專業有關問題的綜合性訓練,是遵照學術規範進行的初級學術活動。它對於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態度和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從上述本科畢業論文的功能定位出發,筆者認為,在指導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學術規範訓練。學術規範一般包括學術道德規範、學術法律規範、寫作技術規範等多個層面,無論哪個層面,它們都是在長期科學研究活動中形成的、需要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作為初級學術活動,同樣應該遵守這些規範。筆者個人觀點,學術規範的內涵雖然豐富,但都離不開道德、技術兩個層面。就近年來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情況來看,在道德層面,抄襲成風;在技術層面,諸如標點符號如何使用、資料如何蒐集、他人觀點如何引用等等,幾乎每一個細節上都存在問題。這些問題只能通過兩種方式解決:一方面以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實際訓練等方式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學術規範。另一方面,要建立嚴格的失範懲戒制度,促使學生形成遵守、敬畏規範的意識。

(2)注重培養問題意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目的,因此,在撰寫本科畢業論文過程中,必須著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並將這種意識貫穿於論文寫作的始終。對於本科論文來說,實現“解決問題”實屬可遇而不可求,因而“發現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發現問題”首先體現在選題環節。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幫助學生確定哪些問題值得研究,然後通過由個別到一般,由現象到本質的分析,最終確定論文題目。此外,在論文撰寫環節、答辯環節也要貫穿問題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連串的“為什麼”來激發他們探索真理、探求未知的慾望,從而為寫好畢業論文提供動力。

(3)注重分層分類指導。高校人才培養規格不同,學生自身條件不同,既然本科畢業論文並非授予學士學位的法定條件,那麼,就應該允許學校和學生在“寫”與“不寫”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據報道,目前,有些學校已經取消了撰寫本科畢業論文的要求,而代之以案例分析、實習報告等,但通過本科畢業論文答辯仍然是絕大部分高校對畢業生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從實際出發,靈活多樣地開展本科畢業論文寫作工作。分層分類指導是開展這項工作的基本原則。高校要摒棄“一刀切”的慣性思維,允許本校內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是否撰寫畢業論文、以什麼方式替代畢業論文的問題上有一定的自由度和選擇權。

歸根結底,是否撰寫本科畢業論文、如何撰寫本科畢業論文僅僅是高校本科教學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應該被賦予太多的考核評價功能,而應該還原作為“教學環節”的本來面目和本質屬性。開展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不能千校一面、千人一面,而應該根據學校、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