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喜愛銀錠的朋友越來越多。

中國歷史銀錠以其悠久歷史和滄桑質樸,以及存世的稀罕,註定會越來越讓新老藏家趨之若鶩。

銀錠具有金融貨幣範疇的屬性,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銀錠中各類官鑄稅錠庫銀,更是中國財政史實的最好見證。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 清代“光緒二十六年 九月 湖北鹽餉 官錢局”五十兩銀錠,2011年誠軒春拍以1,265,000元成交。這枚官鑄銀錠鑄造規整,造型優美,戳記規矩。

中國歷史銀錠,歷來是國內外博物館、財政金融界爭相收藏研究的重要貨幣文物。

最近幾年,在藏界的推動下,銀錠收藏如火如荼,著名的誠軒、嘉德兩大拍賣公司,每年度春秋兩季舉辦的銀錠專場拍賣,也為銀錠收藏推波助瀾。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光緒三年山西陵川縣五十兩京餉銀錠,2015年誠軒秋拍以368,000元成交。

作為銀錠收藏愛好者,我深信中國歷史銀錠的收藏和研究將更加興旺和深入。

與幾年前相較,在不斷認識到史學價值的同時,各類品種銀錠的市場價都有了很大的升幅,拍賣會上,成交價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明陝西“周至縣銀”五十兩銀錠,2017年嘉德春拍以230,000

元成交。

筆者一介寒士,對此擊掌叫好之餘,只能夠佩服、羨慕這些實力派藏家的膽識和追求了。

玩錠時間長了,得益於錠商和藏友的關照,加之努力節衣縮食,如今總算有了數百兩銀子的家底,掐指算來也儲蓄起一筆不小的資產啊。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但我卻始終堅持看重中國歷史銀錠厚重的歷史文化感,每每把玩都沉醉於這些銀錠所帶來的文化享受,我想這同擁有數十萬乃至數百萬價值的銀錠收藏異曲同工吧!

銀錠中的文化元素

要論及銀錠的文化元素,我依然偏愛清代四川銀錠

清代四川銀錠在中國歷史銀錠中極富個性色彩,品種豐富、體系完整、標準如一。

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現象,多見四川周邊省份,及京、滬、浙和中原地區,傾鑄有仿四川圓碗錠形的銀錠樣式,而不見川內傾鑄和行用外省各類銀錠,其可見四川銀錠在使用流通中的影響力,以及其銀錠鑄造的成熟性。

四川銀錠以留存銀、稅庫銀、商用銀為大類,有較明顯的辨識特徵。但各類品種,通常都在銀錠上銘刻有銀爐、銀匠或銀號的字號,這是一個共同特徵,如:裕國泉、源義和、永順祥、裕泰德、裕通厚、周源義、義誠亨、恆泰裕……等等。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清四川永順祥 雙排戳十兩銀錠

這些字號內容之豐富、數量之繁多,是中國歷史銀錠字號銘刻肇始以來,其他省份各類品種銀錠絕不可企及的。

僅就此種現象,就是有齊天財力的西幫票號之眾在銀錠傾造中也沒有如此的規模。

這一則,充分說明了清代四川商品經濟具有相當的發達與繁榮程度;二則,彰顯了四川銀錠所具有的濃厚傳統文化特徵。

字號源於古代中國傳統的姓氏文化,大致始於周。

婚生三月而加名。

——《周禮》

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禮記·曲禮》

“名”是生養父母等長輩所取,寄託了祖輩的期望並具有個體識別的功用。

“字”卻只限於有身份的人,是對“名”的內涵的補充和延伸。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但後來漸漸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習。

“號”則是對“字”的進一步解釋,適宜自勉、自勵。

給店鋪起個名字,原也是極普遍之事,例如賣鐵器的稱鐵店,賣布的叫布店,賣雜貨的叫雜貨鋪等。

但在店名字號上做起文章,以表明或標榜自己鋪子的特色和誠信,則是稍後的事。

宋代,給店鋪取名、稱作字號的做法已經為店主採用。

京師置雜物務,買內所需之物。而內東門復有字號,徑下諸行市物,以供禁中。

——宋魏泰:《東軒筆錄》八(記)

之所以要立字號,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情況下,它是經營者對所經營商品的質量,和對顧客誠信的一種承諾和保證,是一種必然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

顧客在你鋪子買東西,如果東西質量好,服務也熱情周到,那麼他可能成為回頭客,第二次第三次還會不斷光顧你的鋪子,而且會代作宣傳,讓更多人都知道而紛至沓來,這對商家來說,正是夢寐以求的。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因此,到了明中葉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活躍,這種靠質量和信譽來贏得更多顧客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就更加受到重視。

建立在傳統道德基礎上的經商理念必然要與當時社會崇文尊儒的傳統文化相交融,業主們不僅給自己的鋪子起字號,並且都十分注意在字號上做文章,努力宣傳、標榜自己。

結合傳統文化理念給自己的生意取個有內涵的字號應該是很自然很體面的事,以至大為風行。

中國傳統老字號

我是格外欣賞中國傳統字號的。

明清兩朝及民國時代無論銀爐、銀匠、銀號還是布、鹽、油、柴、食、彩等七十二行業,大都有各自的字號,而且字號多源於讀書人手筆。

字號十分講究,命名要吉祥、合運,名實相符,題寫要請名家高士,這就有讓字號融入了許多文化味了。

現在留存下來的不少老字號不少都是名人墨寶,就連權重位高的奸相嚴嵩也可為京城一醬園鋪著墨“六必居”字號,嚴氏父子恥於天下,但“六必居”生意興隆至今還是北京城中著名的老字號,可見一斑。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四川銀錠上的字號與這些傳統字號一樣,通常不能視作現代漢語意義上的詞語,也不能按現代漢語語法釋義。

老字號除去業主姓氏外,其每個字都有一定的引申意思,大多是取其吉祥、通俗的內容,而且要同字號所涉及行業的實際情況相吻合,念起來也要順口,字號後面一般綴有堂、軒、號、齋、園、坊、村等雅稱,當然也可以不綴,這些字號只能用古漢語文言文語法去釋義理解。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老字號同時下諸如:“長虹”、“海爾”、“海飛絲”、“娃哈哈”、“樂百氏”、“藍劍”、“發展”、“萬科”、“聯想”等類型名稱有明顯區別,後者一目瞭然地讓你感覺到就是現代的時髦的。

筆者藏品中有一枚四川“合江縣·十九年地丁·匠恆足生”地丁稅銀,錠面銀匠字號“恆足生”在四川銀錠中多見,“恆足生”所鑄銀錠的種類涵蓋了四川銀錠主要品種,行用的範圍涉及川內許多州縣和稅司衙門,是較有實力的字號,用現在的眼光看“恆足生”大概是具有官商銀號的背景了。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此非筆者藏品)清 四川資陽縣 三十一年捐輸 匠恆足生 三排戳十兩銀錠,2016嘉德秋拍以46,000元成交。

“恆足生”字號釋義,餘以為大概是取其“恆,乃永遠不變,持之以恆之意。”表達了對顧客的忠誠;“足,指所傾銀錠成色和質量十足無欺。”說明了銀號經營的誠實態度;“生,生生不息也。”寄寓了字號業主的對從事銀匠業的心願和期盼。

筆者無意去論證批評傳統老字號和現代字號的優劣長短。

記得當年特別讀過老舍先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所作的短篇小說《老字號》。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小說中的老字號“三合祥”綢緞行處在新舊歷史的轉變中,面對“三合祥”沒落的窘境,“三合祥”的大徒弟辛德治內心是極其複雜的,他曉得“三合祥”昔年的光景,大概不會回來了。

儘管老字號“三合祥”在社會發展中會漸漸遠去,但“三合祥”卻是辛德治的根,在他眼裡“三合祥”的金匾實在是有一種尊嚴。

出生於城市平民家庭的老舍,是平民生活的敘述者,他的作品始終以平民階層為核心,記錄了人世間普通的人、普通的事。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通過小說《老字號》,老舍為我們暗示了要在心理上、文化性格上堅守那麼一點點獨立和自尊是多麼艱難。

老舍先生透過“三合祥”註釋了老字號這一傳統文化的一點標誌和一個符號,你會覺得它有一種悲涼的美,讓人值得玩味和守候。

大陸外的老字號

對老字號的使用和發展,我覺得港澳臺地區遠比大陸要做的好,在他們聚華喧鬧的都市中,處處可看到傳統老字號的痕跡,“匯豐”、“潘高壽”、“馬百良”、“宏興”、“恆生”、“周大生”、“謝瑞麟”如今依然執行業牛耳。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最令人感動的是海外“唐人街”的盛景,那許許多多、鱗次節比的老字號招牌鋪天蓋地,彷彿要讓中國文化的氣息充滿“唐人街”的每一個角落。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漫步在唐人街區,這些字號分明在向世人宣洩著海外華人不變的中華文化情結。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總算慶幸,2006年官方商務部專門出臺了《中華老字號認定規範》,也成立了中華老字號振興發展委員會,為傳承歷史文化奠定了基礎。

據統計目前合符認定標準的老字號有1600多家,這是一筆亟待整理和保護的文化財富。如今在股市上也有了“全聚德”、“同仁堂”、“桐君閣”這些優秀的老字號。

失落的傳統文化

儘管我們對現代文明的進步由衷讚歎,卻時時面臨著傳統文化尷尬,讓人多了幾份苦澀的回憶。

在聯合國這樣的國際社會里,都要專門成立文化遺產組織去倡導各國人民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難道我們不能多一些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嗎?

老字號已經成為令人懷舊的文化符號,置身於四川銀錠的收藏,著實可以讓自己浸淫在失落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凝視著銀錠上面的字號,會讓人的思緒回到遙遠的過去,你一定會明白老舍先生對生活的真知灼見。

我這個銀錠可是名牌老字號,你的呢?

▲清四川 榮縣 光緒十三年 匠張恆益 三排戳十兩銀錠

人需要一份自尊的文化性格,玩錠很需要這份心情,於生活,又何嘗不應當如此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