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1无壳弹枪很好,为什么现在还是有壳弹当道?

LoLbubble

G11无壳弹步枪不能算是很好,只能说是最成熟的无壳枪弹系统,但它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无壳弹的运输储存问题。传统有壳枪弹因为有金属弹壳的保护,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的概率较小,但是无壳弹不一样。无壳弹需要直接让发射药柱承受外界冲击,但是发射药柱的强度又不够,所以无壳弹受潮,破损的情况比较常见。

第二个问题是枪械结构复杂,G11无壳弹步枪的结构复杂性是全世界出名的。我记得曾经还有人拿一张钟表的拆解图说是G11的枪机拆解图,不少人都深信不疑。G11的复杂性确实不亚于钟表,它采用的是常见的导气式原理,让导气杆驱动一系列杠杆,完成供弹,击发,排除哑弹,驱动弹膛旋转等多种运动,在G11步枪的用户手册上,其零件列表长达13页。

第三个问题是成本高,不但是无壳弹的生产成本高,步枪的生产成本也高。在G11诞生的那个年代,无壳枪弹系统是一种非常先进的系统。生产无壳弹需要使用机器人筛选,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为了控制无壳弹的闭气问题,G11步枪的生产也非常精密,需要严格控制公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细小的问题,所以现在有壳枪弹依然是主流。但是G11的研究为后世无壳弹的研究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比如美国的LSAT无壳弹步枪就采用了很多G11的技术,比如无壳弹发射药配方和膨胀式弹膛等。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轻兵器爱好者

确实无壳弹步枪有着比有壳弹步枪更好的性能优势,比如射速高,后座力小,备弹量大,还能节省材料。在无壳弹步枪的研发上,当年西德是很上心的,专门进行了研发。从1970年代开始一直研发到1990年代,终于使名为G11的无壳弹步枪达到了使用要求,并且还是下达了一份6000万马克的订单,传说当年就交付了1000多支,不过就没有下文了。

一个长方形盒子上装了把刺刀感觉怪怪的~

关于G11为什么没有下文了,一般说法都是因为当年前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西德的资金都用在了东德重建上,然后华约组织解散对新型枪械的需求也没有那么迫切了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实际上因为无壳弹的技术不成熟,加上命中精度并不是太好,无法超过当时制式步枪才被放弃。美军曾在90年的初的对比试验发现,无壳弹枪虽然采用了先进的革命性技术,但是性能根本比不了现役的M16A2步枪。

从携带弹药量来讲,无壳弹枪拥有绝对的优势。


还有无壳弹有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自燃问题。有壳弹因为有金属弹壳保护很少发生燃烧现象。而无壳弹则不一样,子弹入膛后包裹在子弹外面的发射药直接与枪膛接触,这时如果枪膛温度高于发射药温度,则子弹就自己发射了,没射手什么事了。这就比较坑爹了,战场上对方要投降,你这边嘴上答应好好的,结果枪自己走火把人打死了,你说人与人之间还有没有信任了?德国早期的无壳弹在发射10几发子弹后就开始出现无壳弹自然现象,因为当时名为77型的无壳弹药燃烧温度是178度,结果G11枪膛在连续射击时很快就达到了这个温度;然后子弹就自己射了。

DM11无壳弹药

到80年代末,德国又搞出一款新的无壳弹DM11,无论耐高温还是耐温,耐砸等性能都大幅度提高。并最终让G11无壳弹枪获得了订单。但实际上对无壳弹降温技术不信任务应该是G11最终下马的原因之一。另外,当时最大的敌人已经不存在。新武器的更新需求没有那么迫切,加上无壳弹采购成本也不低,威力上又不能完美替代现役产品,几大原因加一起,结果大家就和道了。

5.56毫米弹药就已经很小了,结果4.73毫米的无壳弹药还要更小。体积小重量轻自然携带量就会更多。


陶德中士

G11有三大缺点:

1,复杂。自动步枪里他的复杂程度要是敢称第二,那么没人敢称第一了。

G11的零件列表有整整13页,数百个零件,对于一款单兵武器来说,这是无法想象的。

AK-47和M-16这类突击步枪的零件不超过50个。

对于单兵武器而言,G11的维护性可以说是相当差。

另外,虽然无壳弹无需抛壳,G11本身结构相对封闭,但是因为它是一把复杂的导气式武器,结果可靠性却并不比M-16这些突击步枪更好。

2,昂贵。G11不仅枪很贵,而且弹药也比较贵。无壳弹对工艺的要求很高,于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为G11研发弹药的诺贝尔公司采用了高压水切割法和机器人筛选弹头作业,这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技术,然后结果就是G11啥都贵。一把G11的钱,都可以买三把M16A2了。

3,容易自燃。G11无壳弹由发射药柱,底火,弹头,塑料帽组成,随着多次射击后,枪膛内温度升高,甚至由弹药自燃的风险。这个弹药自燃的问题直到1990年都没有完全解决。而且无壳弹的发射药柱机械强度还是不够,容易碎裂。

至于G11引以为豪的高速三发点射(理论射速每分钟2000发),实际上还没有M16A2准。

1989年的ACR(先进战斗步枪)计划中,美国军方找来4把样枪与M16A2进行对比。

在75-300米的中距射击试验中,M16A2的精度反而是最高的。

如果真要说G11有什么优势,大概就是因为无壳弹体积小,步兵的弹药携带量可以大很多吧。


白虎堂

首先说下自己真的领域知识有待提高,这个问题问的我真的说不出什么专业的解答,我也是去搜索了专业的解答得知了无壳和有壳的优劣势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希望可以让大家多了解点军事知识!

首先G11无壳弹最早是二战时德国提出并研究的,无壳很好理解就是没有金属壳桶的子弹,较轻携带房产,燃点高发射时没有外壳弹出,并且最大的优势制造可以节省很大的费用,不用金属外裹,那显而易见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不防水不防潮很容易出现坏弹无效弹。这是致命的问题也是有壳弹如今还是应用最广泛的根本原因!

对这个本身了解不是太多,希望看到的朋友如果有对这个有研究的评论欢迎补充让更多的小伙伴儿对此了解!


房达人灬梦梦

G11无壳弹枪虽然技术很先进,可是没有壳的弹枪对于防水或者防潮并没有很好的抵抗性,而且对于没壳枪管容易招到腐蚀,更多适用于演练,如果实战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没有大规模使用。


虽然有壳弹实用起来比g11要麻烦一点, 然而有壳弹实用性要比无壳弹的要好一些,实战的时候,不用担心潮湿之类的,比如,他的防水,或者防潮,腐蚀相对来说都要比G11无壳弹强上许多。


逆光初见57997035

首先,特别感谢悟空问答的邀约。本人在军事领域的知识一般般,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不可否认,G11无壳弹枪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研究,它的优点还是很突出:没有弹壳,重量轻,射速高,后座力小,携弹量大,而且能够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



但为什么没有被广泛应用呢?

首先,它自身也存在一些缺点,没有弹壳,对于防水防潮性抗性较低,枪膛会有残余物,清理起来比较麻烦。虽然后期做了很多的改进,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种弹药和普通弹药相比,性价比低,还有许多的不足。无壳弹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弹膛的散热和机构问题,以及无壳弹相对于当前现成枪弹的成本以及性能对比各个综合来说,还是弊大于利。

其次,是需求方面。要想被广泛的应用,那就得有需求量才行。当时随着战争的发展,柏林墙倒塌,东部地区急需资金建设,再加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这种枪支的需求量急剧减少。

以上观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喜欢宝石的宝妈

不懂枪。但可以从经济角度简单分析下。任何一种革新,如果是对原有体系造成伤害甚至颠覆。那么必然会遭到联手压制,甚至扼杀。这种例子其实太多了,即使伟大如爱迪生,也在交流电和直流电之争,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清洁的风电,和传统有污染的媒电。汽车行业的双离合和单离合之争。燃油车和电车。不是每次高新科技都能胜出。这是一个规律,新的取代旧的。但取代的过程往往不是和平的。都会受到传统既得利益集团的打压。即使是现在的高新科技。成为主流之后。也就成了传统。能取代它的更新的技术和产品一旦出现时,它也会极力反弹。


实现一个晓目标

无壳弹枪跟传统自动步枪相比,具有射速高,声音小,弹药携带量大等优点。开始我也不得而知为何无壳弹没有大量投入生产使用,知道曾经有次听局座张召忠解答了一下这个问题。

局座说,在战场环境下,经常会出现极端恶劣条件,例如河流,丛林这些环境,这些条件要求战士的装备具有很好的防水功能而无壳弹由于没有弹壳的保护,容易造成弹药受潮而无法射击的情况发生。这种弹药的受潮恰恰战士不容易发现,在隐蔽作战的条件下,无壳弹万一哑火,就会造成战局的失礼,从而导致战斗任务无法完成。而且无壳弹的杀伤力是低于有壳子弹的,在火力对射中不占优势,只能靠数量跟射速取胜。所以在战局求稳的情况下,是很少使用无壳弹枪械的。

再有就是我个人的观点了,众所周知,在训练或者战场上,子弹壳是要进行回收的,这样就知道是否有战士私藏子弹。在我国,私藏子弹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而无壳弹就无法回收子弹壳,从而无法计算是否有私藏弹药的情况发生。这也是一种无壳弹枪无法大规模使用的可能之一吧。

并且由于它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枪又要作相应的改进,它对枪膛的烧蚀严重,所以现在仅有为数不多的国家使用无壳弹。


想带着猫咪去散步

健康的经济才是本源啊!换装需要非常多的钱的!就算抛开经济问题,战场上需要的轻武器是:廉价,低故障,高安全,可以适应多数甚至全地形的武器!而无壳枪优点明显,但是缺点一样很突出啊!适应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依然需要等待解决!有壳武器结构简单,故障低,适应性强所以依然被青睐,如AK47,到现在依然还在生产!


李式笑谈

一个字,贵!!!!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生产,不然精度上不去,打不准,这样的枪上战场就是开玩笑。小批量试制的精度都难得控制呢。。。弹药忒容易受潮。。。在沙漠还好点。要是进了丛林全变吹火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