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李頎拯的《怒海謀生者》

【影像】讓影像留住歷史,告訴未來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世界,攝影師李頎拯冒著風險,克服困難,考取了海員證,登上了走向世界的甲板,用相機向我們呈現了中國遠洋人走向世界的艱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堅韌、生生不息的自強和勇氣。在‘一帶一路’的引領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向世界,會有越來越多的攝影師記錄下中國人各式各樣走向世界的生態。其作品《怒海謀生者》入選了在浙江桐鄉舉辦的2016“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一條行駛在太平洋公海上的中國漁船。根據船型和作業方式的不同,遠洋船在海上的作業時間從15天到3年不等。

自1994年以來,中國的海洋漁業捕撈量一直蟬聯世界首位。

遠洋漁業雖然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之一,但他們的腳步依然遍步全球。

千百年來,農民靠山吃山,漁民靠海吃海。中國東海,北起長江口北岸,南至廣東南澳島,面積77萬多平方公里,曾經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如今已面臨無魚可漁的尷尬。失地的農民有補償。漁民卻只能走向更深更遠的大海。

中國漁民更多地選擇走向遠洋捕魚,是中國漁業發展的趨勢使然,也是近海漁業資源枯竭背景下的無奈選擇。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船駛出港口,5小時後就再也看不到任何島嶼,手機信號也完全消失,船長在駕駛室內靠無線電與外界保持聯繫,遠處同行的船隻在波濤與地平線的夾角中若隱若現。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3米高的大浪足以讓人體會到什麼叫“遠洋搏命”。海水傾洩而下,撲向船員。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呼嘯的海風夾雜在孤單的馬達轟鳴聲中,聽起來格外恐怖,海浪一聲聲打在甲板、船身、甚至船頂上。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一條金槍魚上鉤,重量達到50公斤以上。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船員在甲板上,整理漁獲。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雖然遠洋漁船不會特意捕撈鯊魚,但如果有鯊魚上鉤或者遊進漁網,漁民也不會放過。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帶魚都沒幾條了,更別提漁汛了……”船長抽著煙,生氣地說。他的眼睛一直盯著面前的雷達避碰器和電子探魚器。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隨著時間一天天流逝,除了捕魚,船員只剩下無聊。他們會長時間看著大海發呆。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中國浙江寧波石浦港,上千條漁船同時出港捕魚。雖然中國實行了每年的禁漁期制度。但由於船隻太多,以及機械化程度的提高,中國東海已經漁業資源枯竭。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中國福建東山,女人們帶著孩子,來到海邊給即將遠洋的男人送行。在他們即將回家的那一天,女人們還會到港口迎接,畢竟男人們的漁獲影響著一家人的生計。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沿海的漁民都會定期挑著香燭和祭品到海邊跪拜,祈求遠洋的親人平平安安。

「影像」李颀拯的《怒海谋生者》

近海無魚,遠洋搏命。 對於祖祖輩輩把大海當做糧倉的中國漁民來說,面前就只有一條路:去更遠的海。

評委顧錚的評語

《怒海謀生》這部作品以外洋捕魚為主題,體現了作者對題材的敏感,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拍攝功力以及把握題材的能力。作品的敘事結構完整,充分照顧好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於細節處也很考究,整體而言可謂張弛有致。

整個作品充分展現了作者的功力:攝影語言的運用具靈活性,畫面充滿張力,影調掌控到位,很好地反映了風急浪高的危險氣氛。總體而言,這是一部能夠讓人意識到作者工作深入程度的上乘紀實攝影作品。

【影像】欄目主持人:曾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