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今天還是乾貨,媽媽呀,胡一刀快彈盡糧絕了!

明天給你來個前所未有的好玩兒的

你們說

好不好?

此文討論一些基本萃取原理,以及過萃,欠萃以及完美萃取的咖啡嚐起來有何不同。

萃取也許是咖啡最重要的環節吧,目前對萃取的理解僅限於咖啡沖泡中。但我要說,萃取就是一切!沒有萃取,就沒有我們所喝的咖啡。我來簡單定義一下萃取這個概念:

萃取是水從咖啡中帶出來的一切物質。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要理解以及運用起來,卻有諸多困難。

這裡呢,就不深挖萃取物的化學成分,諸如蛋白、油脂等等。這次來點有用、直接的,比如如何品嚐(不同)萃取,如何有效控制萃取,諸如此類。化學分析就以後再說啦。

當咖啡與水相遇時,好戲就已經開始了。重頭戲是水溶解了大量的咖啡風味物質。這些溶解了的風味物質構成了我們品咖啡時喝到的不同口感。剩下的是不溶於水的咖啡殘渣。這些殘渣中的極細粉對口感也有影響,但不屬於萃取範疇,因為它們不溶於水,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咖啡熟豆從重量上講,有28%是水溶物質。也就是說你可以萃取28%的咖啡物質到水中。剩下的殘渣主體是纖維素和植物纖維。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水可以充分完整地溶解這些可溶解化合物。但需施以援手。如果把整顆豆丟進熱水裡,能夠溶解的物質僅僅只有表面那一層。因為熟豆密度仍舊很高且結構複雜。在這種情況下,水是很難穿透整顆豆子,更別說能帶出風味物質了。

施以援手的意思:

就是增加咖啡豆的表面積,我們需“打開”咖啡豆,以便水能輕鬆通過並帶走風味物質。用磨豆機就可以輕鬆實現增加表面積。咖啡研磨越細,其表面積呈幾何倍數的增加。

我們假想這是最理想的萃取狀態:把咖啡豆研磨成麵粉那樣細(表面積最大),沖水,然後水自動帶出最美味的那部分風味物質。可現實是骨感的,這種方式只能帶來苦、地獄般口感的咖啡。並非所有的可溶性風味物質是美味的。因此我們只能控制萃出量,來調出一杯可口的咖啡。

還有一種方式:加大粉量,只萃取前中段,來避開後段的雜味,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欠萃是不均勻的,口感依舊會不好。

我們說,萃取就是一條雙行線。這條道上,我們總想著把咖啡帶到路中間,避免走偏導致欠萃和過萃。一旦走過這條雙行線,萃取就達到了均勻且飽滿,而在這之前,我們始終在這條雙行線上(隨時會走偏到欠萃與過萃上去)!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欠萃是什麼?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欠萃一般是未能帶出足夠的咖啡風味物質而導致,還有很多沒能帶出,也就不足以蓋住雜味。

想象一杯萃取時間極短的特濃濃縮咖啡,死酸,不甜,很鹹,沒有回甘。這四個詞特徵正好用來形容欠萃的口感。我們來深入討論一下。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死酸

酸sourness和酸acidity區別在哪裡?這是一個好問題。在很多語言中,這兩個詞可以混用,帶來理解上的混亂。

我們來定義一下,sourness總是給人負面的影響。(中文我們用死酸來形容)。死酸令人急躁不安,立刻起生理反應--你會立刻皺眉咬唇,舌頭兩側被麻到。總之,死酸令人極度不悅。

而英語世界中acidity卻是個中性詞,無關乎好壞。舉個栗子,我們會說:“這咖啡的酸acidity真明亮啊”,也會說:“這咖啡的酸acidity有點餿”,acidity可以統攝,死酸sour,豐富的酸juicy,明亮的酸bright,尖酸tart,等等等等。這裡胡一刀呢還不忘給大家普及了一下英語知識,哈哈

不甜

我的理解,咖啡風味中,最打緊的就是甜感。你覺得有人會抱怨濃縮太甜嗎?根本不會。強烈建議,去追求甜感!我一直以來的一個信條:如果一件東西比較難得,那麼一定是好的東西。欠萃離甜感差了十萬八千里。欠萃的咖啡,喝了之後總會帶來那種“繼續虐我”的狂躁情緒。不甜的“好處”是更加凸顯了死酸!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鹹味

普通人很難體會到鹹味,但是對於一個閱咖無數的老手,欠萃咖啡鹹得難以入口。品嚐一下氨水就知道了,但是呢,別輕易去嘗試,畢竟胡一刀呢是沒這個勇氣的啊!

研究表明,酸和鹽分比糖更溶於水。這就是為什麼欠萃咖啡更酸更鹹的緣故。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沒有回甘

完美萃取的咖啡,其回甘會在嘴裡持續數分鐘,甚至幾小時。好比吃了點黑糖或者太妃糖在嘴裡,好美味的趕腳。

欠萃的根本不會有這種感覺,根本木有回甘。

還有其他的要素來形容欠萃,但這四個是最主要的。

過萃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過萃非常苦,除非人生失意想來點金巴利苦酒,否則根本不想嘗試這種程度的苦。除了咖啡因,還有很多物質導致苦。

乾澀

與紅茶、葡萄酒和白酒帶來的澀感類似,這種感覺來自多酚,此化學成分存在於植物,種子和樹皮中。

多酚比較苦,並能黏上唾液中的蛋白。外行一般會用阻滯感以及顆粒感來形容舌面上的感覺。

空洞

我們萃取咖啡,是為了得到甘甜、順滑和潤口的咖啡。過萃的咖啡,空洞,粗糙且平淡。

還有其他的要素來形容欠萃,但這三個最容易定位。這些風味是普適的,從頂級的瑰夏到商業豆都存在。我們既然是精品咖啡,意味著要讓我們的產品與眾不同,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過萃的風味絕對不屬於精品咖啡範疇。

最後,我們來討論蜜點或者美味區。

完美萃取

完美萃取是令人驚豔的,所有的努力都用在了平衡上,平衡了無數個變量,然後產出那一小杯極致之味。

想象一杯萃取得剛剛好的濃縮咖啡,就像水果熟透了那般甜,風味乾淨明瞭,果酸明亮上揚,豐富且有層次,回甘持久不去。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透甜

正如我之前提到我的那個信念,我花了無數時間去測試更甜的咖啡,樂此不疲。

就好比李子以及類似的有核水果熟成的過程,起先是酸甚至尖酸,隨著果子進一步熟成,然後就越來越甜,糖類充分合成,在體內越來越多,越來越強,甚至甜得發膩。此時的果子,就是透甜,湊著聞一聞,你能聞到甜感。咖啡也一樣,要的就是這個透甜的蜜點。沒踩到這個點木關係,我相信你通過學習與實踐,有朝一日一定能踩到!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乾淨明瞭

喬治豪威爾曾把咖啡處理法比作看見咖啡世界的窗。借用這個比喻來思考萃取以及烘焙,認為萃取和烘焙是這個窗的另外一格,藉此窺見咖啡世界。而欠萃和過萃好比泥漿刷在了窗上,使我們無法看見咖啡世界。通常的萃取瑕疵掩蓋了咖啡本來的味道。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美好、豐富且能明確辨認的酸的確能在咖啡中“看見”。這些酸令人沉醉不知歸路,卻又如此飄忽不定,當你確信你喝到了一個特定的水果風味,似乎下一刻又能喝出別的。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回甘持久

回甘持久是完美萃取的特徵,持久本身就是一種證明。

以上提到的萃取三個範疇,欠萃,過萃,完美,以及三個範疇下的11個特徵,希望你能用這些特徵去理解萃取的程度,是欠,是過,還是恰到好處。

萃取篇|論欠萃與過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