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和“庙”有区别吗?

烟花三月醉红尘

“寺”和“庙”,虽然现在统称寺庙,实际上是两个内涵差异很大的词语。

先说寺。寺除了汉代时曾用作国家机关的名称,诸如大理寺、鸿胪寺等之外,自佛教传入之后,一般就指有僧人或尼姑居住、安置佛像、修行佛法、举行佛事的建筑,总之,只是跟佛教有关。全国范围内,著名的寺院不胜枚举,仅上海一地,比较有历史的,有静安寺、龙华寺、玉佛寺等等,南宋宋宁宗时实行五山十刹制度,五山最高,分别是余杭径山寺、钱塘灵隐寺、净慈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这些都是当年著名的禅寺。寺院的格局,也一直有所变化,最初以塔为主,配有金堂和讲堂,宋以后,特别是禅寺,逐渐演变为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的中轴线格局。我这里频频使用了“寺院”这个词语,确实,无论是寺还是院,都是佛教的建筑,在中国,称为“院”的佛教寺院留下来的不太多,比较著名的有文殊院等。一般都有偶像,即佛像。换句话说,寺院原本是从印度传来的佛教系统的建筑,与中国本土原有的信仰体系无关。

鉴真和尚在日本奈良建造的唐招提寺的金堂

上海的龙华寺


至于“庙”,最初是祭祀太祖或皇家的建筑,后来对一些历史上实有其人、他们的事迹往往为人们所长期歌颂的人物,为了表示人们的敬仰之心,为他们建起了庙,除了太庙之类之外,一般人们所熟悉的有关帝庙、孔庙、妈祖庙、城隍庙(城隍老爷一般都是对当地有重大贡献的实际人物)等,原本与佛教是毫无关系的,不过日久月长,庙里供奉纪念的人物,也成了半人半神了,仿佛有祥云缭绕,成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后来的演变。不过不管如何,它与寺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它源于中国的本土信仰。


上海嘉定的孔庙


还有一些实际的杰出人物,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建立了祠堂,一般被称为某某祠,这在各地都有。


济南大明湖畔的铁公祠


至于“观”和“宫”,一般属于道教系统,供奉的是三个天尊,著名的有青羊宫、玄妙观等,也是中国的本土信仰,这里就不说了。


复旦大学徐静波

“寺”在古代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大理寺是干什么的呢?大理寺在中国古代是掌管审谳平反刑狱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大理寺的主要职责是专门审核天下刑名,凡罪有出入者,依律照驳;事有冤枉者,推情详明,务必刑归有罪,不陷无辜。它与刑部、都察院合称三法司,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称为“寺”的机构还有:鸿胪寺(掌宾客及凶仪之事。领典客、司仪二署)、太常寺(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光禄寺(掌管朝廷祭享、筵席及宫中膳羞的机构)、太仆寺(掌管皇家车马仪仗的机构)。

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特使把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迎请到了中国,开始就是鸿胪寺负责接待的。后来因为佛教受到朝野普遍的欢迎,就把两位法师留在了中国。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西面,按天竺僧伽蓝摩(该梵语的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样式为这两位印度僧人建造了一些房屋,这些房屋依照当时的习惯,也被东汉王朝称为“寺”。因为寺内的经书是用白马驮来的,朝廷便将其命名为“白马寺”。这样,洛阳的白马寺就成为中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当时朝廷直属的行政机构。它的目的就是翻译经典,再一个就是指导大众共同修行。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称谓越来越少,而逐渐演变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历史上的佛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它的目的是普及教育。佛寺里面有藏经楼,起到了现在公共图书馆的作用。里面不单单佛教经典,儒家道家的经典都有收藏。很多读书人,象、范仲淹、朱熹、王阳明这些大儒,都曾长时间在寺院里挂单读书。而且寺院定期有佛法的讲座,当地老百姓都可以去听,这是起到普及佛法的作用。也是大众共同修行的一个场所。

寺院里的出家人,相当于现在大学里的专职教授。学佛选择出家或者在家,这是分工的不同。出家只是选择做专职弘扬佛法的工作而已。这就好比现在有人选择在学校里教书,也是专职做传播知识的工作,这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学佛不一定非要出家,就好像学知识不一定非要当老师。出家人也不一定比在家人高明,就好像当老师未见得一定比其他职业知识渊博,这是同样的道理。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庙”在中国的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象大家都知道的:孔庙、武侯庙、关帝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武汉壹周

寺庙现在是一般是同时使用。寺、庙是祭祀人员居住的场所,历史上这样的建筑很多。几乎每个县每个村都会有。

现在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以及他相关设施占到了一半,现在寺庙已经合用是佛教寺院的泛称。

其实寺和庙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1、寺的来源和发展

最早“寺”是指官员办公的地方。《说文》中说“廷也”,就是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就被称作“寺”了。比如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构,而太常寺是还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

“寺”在古文中做“侍”解。《经典释文》中有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

到了西汉代,有了“九寺”、“九卿”的说法。西汉建立了“三公九卿”,三公的官署叫做“府”,而高级行政长官“卿”是在“寺”里面办公的。“卿”们掌管着钱粮、刑狱、保卫、礼仪、珍宝等多个事务。比如说,鸿胪卿掌管的就是传达皇命、应对宾客。那么换言之他的官署办公地点就相应的叫做鸿胪寺。

到了东汉的时候,寺开始作为佛教的寺院。传说在永平年间,汉明帝时期有天竺僧人用白马驼来40多卷经书。汉明帝为天竺僧人建了规格比较高的住处以弘扬佛法,取名“白马寺”。再到后来为僧人所建的住处都叫做寺了。

在梵语中“寺”是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人居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就越来越少了,变成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了。不过有时候还是用寺作为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一直沿用到清末才改为大理院。但是这个在人们心理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在人们心中寺早已经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2、庙的来源和发展

“庙”比“寺”出现的更早。一开始的时候,庙是指帝王、贵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宫室。其实一开始古人是把庙当做貌的谐音,他们觉得在这可以看见先祖的容貌。这从《说文》中可以看出:“庙,尊祖先貌也。”

根据西周祭祀制度可以看出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 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基本只做宗庙。

到了秦汉时期,庙就不仅仅做宗庙了,庙祭祀的对象开始扩大。规定凡是有功于国的人都也可以进入庙,比如关帝庙、岳飞庙、孔庙等等。

人们在庙中祭祀的有历史上的功臣、烈士、伟人,一方面追思他们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

3、供奉对象不同

所以到现在为止,“寺”是专指佛教的场所,变成了专门祀奉的是“佛”,比如如来佛、观世音等超然于世的佛。人们到寺里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

“庙”一般指庙宇,祀奉的是“神”或者说是已经去世的圣贤,比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孔庙、关帝庙等等。去庙里一般是表达人们对忠孝、信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载强烈的精神寄托。


非说不凡


造物主20曹黎明

“寺”和“庙”不仅有区别,而且区别是非常大。

寺庙现在是一般是同时使用。寺、庙是祭祀人员居住的场所,历史上这样的建筑很多。

1、寺的来源和发展

最早“寺”是指官员办公的地方。《说文》中说“廷也”,就是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就被称作“寺”了。比如大理寺、鸿胪寺、太常寺。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构,而太常寺是还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

“寺”在古文中做“侍”解。《经典释文》中有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

到了西汉代,有了“九寺”、“九卿”的说法。西汉建立了“三公九卿”,三公的官署叫做“府”,而高级行政长官“卿”是在“寺”里面办公的。“卿”们掌管着钱粮、刑狱、保卫、礼仪、珍宝等多个事务。

比如说,鸿胪卿掌管的就是传达皇命、应对宾客。那么换言之他的官署办公地点就相应的叫做鸿胪寺。

到了东汉的时候,寺开始作为佛教的寺院。传说在永平年间,汉明帝时期有天竺僧人用白马驼来40多卷经书。汉明帝为天竺僧人建了规格比较高的住处以弘扬佛法,取名“白马寺”。再到后来为僧人所建的住处都叫做寺了。

在梵语中“寺”是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人居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就越来越少了,变成了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了。

不过有时候还是用寺作为官署名称。比如大理寺,一直沿用到清末才改为大理院。但是这个在人们心理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在人们心中寺早已经是僧人居住的地方。

2、庙的来源和发展

“庙”比“寺”出现的更早。一开始的时候,庙是指帝王、贵族祀奉先祖神位的宫室。其实一开始古人是把庙当做貌的谐音,他们觉得在这可以看见先祖的容貌。这从《说文》中可以看出:“庙,尊祖先貌也。”

根据西周祭祀制度可以看出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 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基本只做宗庙。

到了秦汉时期,庙就不仅仅做宗庙了,庙祭祀的对象开始扩大。规定凡是有功于国的人都也可以进入庙,比如关帝庙、岳飞庙、孔庙等等。

人们在庙中祭祀的有历史上的功臣、烈士、伟人,一方面追思他们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是激励自己。

3、供奉对象不同

所以到现在为止,“寺”是专指佛教的场所,变成了专门祀奉的是“佛”,比如如来佛、观世音等超然于世的佛。人们到寺里祈求是精神空灵的追求。

“庙”一般指庙宇,祀奉的是“神”或者说是已经去世的圣贤,比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孔庙、关帝庙等等。去庙里一般是表达人们对忠孝、信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载强烈的精神寄托。

结语:

寺和庙,它们的区别在于等级不一样,一个是官办,一个是民办。中国历来是等级秩序森严的国家,寺是官办,属于中国级别很高的建筑物,寺的配套设施是殿,如大雄宝殿,天王殿等等,而殿是什么?殿是皇帝居住的宫殿,受过皇家官方认可的才可以建筑。

庙是民办居多,庙里面可以供奉神仙佛祖,可以供奉山神、土地、龙王这些等级比较低的神袛;也可以供奉孔子、孟子、关羽、岳飞这样的圣人;还可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父母。例如宗族祠庙,只有先人的牌位画像等。"


有书共读

下面两个是比较常见靠谱的解释:

 寺 《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庙 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度娘在线


寺庙寺庙,他们的区别在于等级不一样,一个是官办,一个是民办。中国历来是等级秩序森严的国家,寺庙是中国级别很高的建筑物,因为他们是供奉仙佛的地方,但是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严格的等级秩序,有寺的地方应该有庙,但它的配套设施是殿,如大雄宝殿,天王殿等等,而殿是什么?殿是皇帝居住的宫殿,受过皇家官方认可的寺庙才可以用殿这种建筑来供奉神袛,否则是僭越,有可能杀头的。而寺这个概念在中国原本就是行政机构,如大理寺,鸿胪寺等等。



庙看着字形就知道比较简陋,只有一个房间也可以称之为庙,庙里面可以供奉神仙佛祖这些不存在于凡世的神袛,可以供奉山神土地龙王这些等级比较低的神袛,也可以供奉孔子孟子关羽岳飞这样的圣人,还可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父母,宗族祠庙可能只有先人的牌位画像等设备。并且庙这种建筑不管是有钱的个人,还是一个村子的人,还是一个家族,都可以捐钱建立,并不存在什么僭越的风险。而个人私自建立寺庙,可能面临杀头的风险。


风言妄语

当然有啦!最本质 的区别在于,庙里供奉的主人公是因于国于民有功被皇帝或天子敕封的烈士级的魂魄,绘图或塑像于庙中,享受人间“血食”供奉。如果有求于他们,必须用肉类供品,由于他们生活的冥界和人间大致相当,无钱寸步难行 ,为了替你办事上下打点需要钱,本尊神养家糊口也需要钱,所以,使劲烧纸钱是必不可少滴!

寺里面供奉的主人,是和尚或尼姑或者人以外的其他动物(如孔雀明王菩萨是孔雀,斗战胜佛是猴子)通过自己不懈的修炼而得到佛、菩萨、罗汉正果,那里是不可以使用荤、腥祭品的!若非要表示心意,烧几柱香,摆些水果即可。佛界四大皆空,佛祖不收尘世金钱,但凡收钱的“佛寺”,里面的和尚绝对是披着佛衣的俗人!那里的佛像也会被铜臭熏的昏昏沉沉,没有灵光,拜是无效的!佛界不流行冥币,因此,拜佛时,纸钱也是不必烧滴!佛祖和神灵不同,贿赂无效!如果你在社会上不做好事,不管烧多少香,磕多少头,建多少寺,捐多少钱,他都不会保佑你!

综上所述,如果你想升官发财,多子多福,健康长寿,消灾弭祸,除了多做善事外,可在庙中求神帮忙。因为福、禄、寿三星,财神赵公元帅等都住在庙里,求不求是你的事,帮不帮是他们的事了!反正他们有那个权力。但是,这些俗事千万不要到寺里去求,佛菩萨们不管你的今生,只管接引你的魂灵到西方净土(当然,你得照佛经修炼到一定程度,或做善事做到一定的程度。究竟是多少,看佛经就知道了),从而不再受轮回之苦。所以,在寺里求今生的俗事,是徒劳无益的!


金风玉露4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知不觉将寺与庙混为一谈,认为寺就是庙,庙就是寺。

刚好我老家附近就有南山寺和康王庙,细一比较,“寺”与“庙”是有很大区别的。

1、寺是宗教的宣讲场所,如佛教、道教等。

人们到寺里祈求的是精神空灵的追求,有着美好的期望和愿景;

庙是历代炎黄子孙纪念国殇、忠孝等人士的场所。

人们去庙里一般是表达人们对忠孝、信义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承载强烈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激励自己。

2、寺里供的是佛、菩萨,是超自然的存在;

如释迦牟尼佛、弥勒佛,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十八罗汉等。

庙里可以供奉山神、土地、龙王这些等级比较低的神袛;

也可以供奉孔子、孟子、关羽、岳飞这样的圣人;还可以供奉自己的祖先父母。例如宗族祠庙,只有先人的牌位画像等。

3、寺的规模一般比庙大,其建筑称之为殿,如观音殿、天王殿等。

供奉的是诸佛菩萨,一座寺里可有很多佛、菩萨。

中国十大名寺有:白马寺、灵隐寺、少林寺、寒山寺、隆兴寺、清净寺、大相国寺、卧佛寺、塔尔寺、扎什伦布寺;

而庙一般来说,规模较小,供奉的对象较为单一。

往往只有一座神像,如龙王庙、土地庙、关公庙等。

4、寺属官方性质,归当地宗教事务局管理,庙是民间个人或团体自愿而建。

5、为更好地知道其区别,可以分别了解一下历史渊源和发展:

“寺”原意是官署,如汉代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

寺也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

如在汉朝,御史大夫们办公的地方叫御史大夫寺,管礼仪的部门叫太常寺,负责舆马的部门叫太仆寺,专管外交事务的部门叫鸿胪寺。

在佛教传入我国后,寺才变成了僧院的称呼。因朝代更换,“寺”的称呼也曾经有过变化,北魏太武帝年间,寺院被改称为“伽蓝”,隋炀帝大业时改称“道场”,唐朝又改称“寺”,一直沿用至今。

传说,汉明帝刘庄不知道怎么就知道了西方有佛,便派出以郎中蔡愔,博士帝子秦景为首的12人考察团,前往西方寻求佛法。

永平九年{公元65年),蔡愔与秦景等12人,带着两位高僧回到了洛阳。汉明帝刘庄非常高兴,亲自接见了二高僧,并暂时安排他们下榻在鸿胪寺。

为了有个较好的传法处所,第二年,明帝下令在洛阳雍门外兴工建造僧院。完工后,明帝亲自己命名谓“寺院”,由于两位高僧的经书是由两匹白马驮回的,故把这座新建的“寺院”取名为“白马寺”,这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建筑的第一座僧寺。

从此以后,“寺”又指寺院,指僧侣藏经、讲佛和生活居住的场所。

“庙”本是奉祀祖先的处所,即祖庙。

我国古代是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尔雅·释名》载:“庙,貌也,先祖形貌在也。”

封建社会,所谓有德有才的人也可立庙奉祀,如关帝庙、岳庙。此外,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叫庙堂。

先秦之后规定:凡有功于国的,死后方可入庙,享受人们的祭祀礼拜。《后汉书》中梁统传附梁竦传说:“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

所以,“庙”是祭祀神灵、神话或传说人物、历代贤哲、历史著名人物的场所,如关帝庙、张飞庙、岳飞庙、孔庙、孟姜女庙、玛祖庙等。这些众多的庙宇,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

我国的庙多,究竟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而在这些众多的庙中,名气最大的、数量最多的要数关帝庙和孔庙。

“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这是我国关于祭拜孔子和关公的真实反映。

特别是关公那“至忠”、“至义”、“至信”、“至勇”的形象,不仅受到我国民众的崇拜,也受到了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敬仰,“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3万余座。

现在国家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以及他相关设施占到了一半,现在寺庙已经合用是佛教寺院的泛称。

为此,人们口头上往往将寺与庙混为一谈,也就不足为怪了。但了解一下传统宗教文化,明白“寺”和“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还是有必要的。


有书

这个回答,可以迅速提升你对宗教的理解,令人刮目相看。

佛教和道教分不清,寺和庙就容易混为一谈,寺院是指的佛教修行的地方,供的是释迦摩尼佛祖,是西方的神,修行的是僧人。

庙是道教修行的场所,主要是中国本土的神,比方说玉皇大帝、山神、河神、土地,修行的道士、尼姑。

古人也有把民族英雄封为神的习惯,比方岳飞庙、关公庙。

这体现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时,人们通过敬畏各种神,寻找心灵寄托和依靠的心理。

这和电视出现之后,大家追星、网络出现之后大家追网红,有点异曲同工的地方。

佛教和道教的区分,最通俗的解释,可以通过西游记来了解。

玉皇大帝领导的天兵天将,还有下界的山神、土地、龙王,还有各种神兽、修炼成精的仙家,这属于我们本土的神。

道教主张修炼,炼丹,修炼成仙才可以升天,获得一官半职,或者占山为王。

以如来佛祖为领导的西方神圣世界,是佛教,供奉菩萨、佛、尊者。

佛教是西方佛教,在传入我国之后,是极其包容的,跟道教融为了一体。

比方去寺院,我们见到的第一个殿是天王殿,本意是供奉天王姥爷的地方,就是道教的神。

这是西方佛教进入东方之后的包容,并不像其他教派那么排异。

再往后走是大雄宝殿,这是供奉佛祖的地方,是西方的神,佛教的神。

而道教之所以没有佛教传播的广,是因为道教没有佛教包容,没有一个好的发展模式。

佛教号称念一声阿弥陀佛,就入了佛门,谁都可以成佛,并且,提出的理论是博爱、大爱,符合社会主流思想。

而道教,主张修炼,修炼成仙才能升天,是有门槛的,在道教中充满各种妖魔鬼怪,道教衣着和修炼场所,也显得阴森诡异,常人难以接受。

在道教和佛教之中,观音菩萨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神,本来观音是道教中人,被称为慈航道人。

后来佛祖说:来来来,你若入的我佛门,我给你个菩萨当当。

因为佛教的包容式发展,让佛教和道教更容易混为一谈,这也是分不清寺和庙的原因,分清道教和佛教,就一目了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