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呢?

棒奔霸

小時候在農村,大豆是主要農村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每到秋收大豆的時候,人工收割大豆很辛苦,硬殼的豆莢不是扎手就是扎腿,現在農民基本都沒有種大豆的了。

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主要是由種植效益差引起的。

大豆同玉米畝產種植效益比差距過大,一畝大豆的種植成本現在得200多元,去除包地費用每畝剩下不到100元,及時是自己家的地收入也就200-300元左右的利潤。

而同樣的土地該種玉米後,玉米每畝地的收入可以達到500元左右。同樣的辛苦勞動一年,所以農民更喜歡種植玉米而不是大豆。所以在東北地區大豆的種植面積逐步萎縮。

那中國市場上不需要中國大豆了麼,制油企業難道沒有需求麼?

目前市場上豆油企業所用的大豆大都是進口大豆,中國大豆品種適合於老百姓吃但是不適合榨油,把國產大豆用於油脂壓榨是虧的。由於進口大豆國家有補貼所以成本低,出油率高,所以國內的壓榨企業更原因買進口大豆。

今年開始,國家開始調減玉米的種植面積,目前國內玉米已經出現產量過剩的局面,所以開始推廣農民種植大豆產品,但是現在的大豆收購價格還是比較低,農民種植大豆效益不高,在今年東北大旱玉米出苗不好的情況下,很多農民依舊不願棄玉米改種大豆,未來如果提升大豆的種植面積,國家必須在大豆收購價格和大豆補貼上雙重入手,才能從新讓百姓重拾種植大豆的興趣。

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呢?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更多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 大豆的產量一直是大家不選擇它的一個原因,當年我家改水稻種大豆每晌地比水稻少收入3000多元,大豆一晌地弄好了也就5000斤左右的產量,產量太低了。

2 價格,大豆的價格在這幾年就沒超過2元錢,下農村收豆的基本上沒有過兩元的,再去點土什麼的,也就夠1.9元多點。而且大豆就是今年有補貼,每年都沒有多少的。

3 管理上,大豆不比別的農作物省功,可是秋天的收入和綠豆差不多少,綠豆不但成本小,而且管理上也比大豆省功。

4 沒有規模,一點競爭力都沒有,都是農戶自己家種點,都怕賣晚了賣不動,還怕大豆掉價,所以都是草草的就賣了。

5 大豆在和其餘的農產品的性價比中是最低的,那年開春農民都會考慮種什麼,經過上一年價格,產量,管理,投入綜合選出自己種什麼,無論怎麼選大豆都被淘汰。

以上就是我的想法,歡迎評論 交流


田俊超白

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的興致不高呢?



不錯,大豆跟玉米同是五穀雜糧,然而農民卻喜歡種植玉米,卻不願意種植大豆。那麼,農民為什麼沒有興致種植大豆呢?原因很簡單,大豆產量低,價格便宜,一斤大豆只能換一斤豆腐,大豆太不值錢,又搞死人,從麥收開始噴施草甘膦除草、播種、施肥、又除草,收的時候還要搶晴天,打的時候還要看太陽,沒有十幾個太陽曬著不會幹,最差勁的是大豆儲存難,不放藥的話第二年開春就生蟲子,蟲子會把大豆蛀空,就是想賣都沒人要。



這幾年,大豆收購價一直平穩,去年我們這裡大豆收購價一斤大豆才1.95元,而水豆腐倒是2.00元一斤,賣豆買豆腐一斤還換不了一斤。過去農村水豆腐是一斤大豆換三斤水豆腐,而如今一斤大豆才換一斤水豆腐,大豆不值錢,大大挫傷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大豆這麼便宜,而農藥化肥種子卻一年一個價,農民一熟大豆除去成本連人工費都沒有。再說了,農民又不是傻子,大家都會算一算經濟帳,虧本的地還會種嗎?為什麼農民種植大豆興致不高?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一說。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農民種植農作物主要有三種動力,第一種是內在需要,比如種水稻、小麥等,自家的口糧少不了;第二種是為了讓土地保持耕作,一般會選擇一些種植相對簡單的農作物,比如玉米、紅薯等,既可食用又可養豬;第三種是專業種植戶,追求效益最大化,同樣的土地種哪種最划算就選這個哪種。

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不高,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大豆畝產效益目前還不算高

種植大豆需要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等支出,如果是土地流轉過來的,還需要土地流轉費,而大豆畝產400斤左右,就算2元/斤的收購價,產值只有800元,除去各項支出,所剩無幾。

二、種植大豆難度也不小

去年我們村裡就有戶人家種了不少大豆,清明前後就播種了,除草施肥也很勤勞,大豆長勢都挺好,他自己認為大豆的產量應該不錯,可到秋收的時候慌了,很多大豆都不飽滿,只長葉子不長果實,結果可想而知,種子、肥料錢都沒掙到。種植大豆還怕遇到倒伏,一旦倒伏後產量和品質都會收到很大影響,收益也會跟著受影響。



三、國產大豆消費習慣還沒培養出來

目前國產大豆的產量有限,糧油加工企業的需求也大,國產大豆要麼賣給糧油企業,要麼加工飼料或者做豆腐之類的,而進口大豆價格比國產大豆還便宜,導致國產大豆的終端應用不是很廣。國產大豆的消費習慣沒培養出來,導致相關產業發展動力不足,進而影響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隨著國家對國產大豆的不斷重視,個人認為國產大豆的尷尬局面會逐漸好轉,今年很明顯的變化是種植大豆的補貼增加了,當然這項特定的補貼只有東三省和內蒙古才有,像吉林公主嶺市公佈的2018年補貼標準為580元/畝,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種植的收益。相信隨著國產大豆地位不斷提升,後期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國產大豆的市場份額我會越來越大。

以上為個人對農民種植大豆問題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歡迎在評論區多多指導交流。傳遞快樂,分享知識!感謝關注本頭條號“微塵微視界”,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