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5年行|突破家事困局,法律为幸福开路

砥砺5年行|突破家事困局,法律为幸福开路

清官难断家务事,夫妻离婚、赡养继承、分家析产……涉及家庭的案件总是有剪不断理还乱的亲情纠葛。为积极应对家事案件的复杂多样,最高人民法院在基层法院确定了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如今人们因为家务事走进法院,会感受到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呢?

家庭的和谐稳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繁荣的基石,也是千万家庭的共同心愿。然而,离婚率的攀升对和谐稳定的家庭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民政部门统计的离婚数量连续增加,法院办理的婚姻家事案件也持续上升,已经成为民事审判里的第一大类案件。

为了积极应对家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类型趋于复杂多样、矛盾化解难度加大等现实情况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在118个中基层法院,开展为期两年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

法律追求的是公平,但审理家事案件时,绝对的公平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家事审判改革中,审理案件的目的不再是单纯追求法律判决,而是围绕从根本上解决夫妻感情纠纷展开,用法律帮助人们追求幸福开辟道路。

家事审判改革中,审判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限于裁判这一个职能,更重要的是对婚姻家庭的救治。一对夫妻进法院离婚时,很可能会发现连法庭都变了样,他们不必急于“针锋相对”,法官也不急于帮他们“分家”,而是更关心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比他们想得更细更远,关心官司对孩子和亲属的影响。

圆桌审判,回味结婚录像

如果不是墙上有“家事法庭”四个大字,身处其中的人们很难找到打官司的感觉。山东德州武城县法院的家事法庭,没有高高在上的审判席,也没有相对而立的原、被告席,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圆桌,整个审判庭布置得也很温馨。

以往,家事案件采取的是和普通民事纠纷相似的审理模式,问题往往集中在“你们有什么要求?”“你们有什么证据?”等争议的焦点上。而现在,法官问得更多的却可能是题外话。

经过总结审理家事案件的经验,武城法院创新提炼出一套修复感情、触动心灵的询问法。“你们夫妻双方什么时间相识的?先不说对方的缺点,你们先列出对方5到10个优点,说一两件结婚后最感动的事……”这些问题是询问的必要环节,能抓住夫妻的心理感动点,回答的过程往往也是感情复原的过程。

针对年轻人一时冲动就来法院提离婚的现象,法官们创造性地把结婚录像当成“证据”在法庭上播放。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追求时尚和浪漫,婚礼的许多环节都是花心思亲自设计的,很容易让他们回忆起当时的真挚情感,很多年轻夫妻会当场流下眼泪相拥而泣。

于是,武城法院就把播放结婚录像列为审理年轻人离婚官司的重要程序,法院的做法触动的不仅是年轻夫妻。县里的律师张华表示,律师的职责让他一直努力为代理的一方争取最大利益,但在庭审时看到那些唯美浪漫的结婚录像,看到法院把情感修复放在首位,也让他反思“最大利益”到底是什么。

基层法院往往是打官司的第一站,接触的家事纠纷最多。武城法院院长陈晓静介绍,“圆桌”之外,法院还和妇联、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开发和建立了“家和平台”三级调解网络,延伸“站台”,让许多家庭危机止步于法院之前。

一级是在乡村、社区设有一到两名调解员,他们发现身边有夫妻闹矛盾、父子不和等情况时,可以通过“家和平台”APP告诉家事法官,法官会指导他们如何解决;二级是由法官协调妇联、乡镇、关工委等职能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解;三级是由法院特约退休法官、人民陪审员、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的调解委员会,专职从事婚姻家庭类案件的诉前引导和调解工作。

201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高莎薇来到武城县调研家事审判工作,对武城法院的做法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武城模式”,打造成全国品牌进行推广。

法庭LOGO,浓缩美好祈愿

对于许多审理家事案件的法官来说,最心疼的事,在于很多案件中打官司的是夫妻俩,受影响最大的却是他们的孩子。突出孩子在家事审判中的特殊性,给予他们更多保护和关爱,成为许多法官的共同心愿,也是家事审判改革中的难点。

经过大数据统计,江苏盐城中级法院发现,盐城两级法院自2013年以来每年受理的家事案件均过万件,其中80%属于离婚纠纷,而违法犯罪案件中涉及的未成年人,80%又来自离异家庭。这个数据是让人痛心的,也深刻反映出一个和谐完整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乃至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2016年5月被确定为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后,盐城中院大力推进以未成年人为中心的诊疗修复式家事审判改革,将未成年人挽救和家事审判结合起来,建立了专门的少年及家事法庭。

审判理念,都浓缩在一个独特的LOGO里。主色调是象征着生命和希望的绿色。顶部的房子形状寓意家庭;中间是一个家庭,孩子用红色突出,彰显少年家事审判侧重对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下面的鸽子代表追求安宁与和谐,展翅飞翔则寓意法官努力托举起家庭和谐。

少年及家事法庭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结出一套以孩子为中心的“诊疗修复式”审判方法。盐城中院的党组书记王世介绍:“家事既要解开法结,也要打通心结。法官在审案子时要像医生看病一样,着力辨清脉络、打通症结,诊断难点、修复关系,最大限度促进案结、事了、家和。”

家事纠纷往往是“心病”,法官在审理中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心理咨询师。不久前,已经结婚20年的方静因为怀疑丈夫有外遇,试图联合儿子打小三,结果激起儿子的反感,母子关系陷入僵局,丈夫也多次将她告到法院要求离婚。

法官最初见到方静时,感觉她就像一只刺猬,对任何人都充满敌意,随时准备发动反击。于是,法官找到心理咨询师孙建芳,以“和你谈谈,帮你减轻压力”开始,引导方静放下警惕。慢慢的,方静开始吐露最真实脆弱的一面,而孙建芳作为倾听者,安慰并开导她。

经过几次会谈,方静开始嚎啕大哭。她慢慢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让儿子介入夫妻问题的负面影响。她表示会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也接受了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的建议,向儿子和丈夫道歉。

事后,法官和心理咨询师约见了方静的儿子,帮这个正值叛逆期的少年理性看待父母之间的问题。还有许多试点法院,比如天津河西区法院与妇联联合成立少年家事调解工作室,针对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诉前调解,注重保护家事案件里的未成年人的权益。

“斜杠”法官,对症下好药

家事审判改革的职能变化,对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流行“斜杠”人生,就是在主要身份后面加上斜杠备注多重身份。而一名家事法官,不仅要精通法律,还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调查时当得了“侦探”,调解时当得了“主持人”。打官司的夫妻,面对的是法官,也是知心朋友,解决的是法律困惑,也是人生烦恼。

红土法官,调查才有发言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源于毛泽东在福建龙岩才溪乡调查实践,写成《才溪乡调查》的著名论断,如今也成为才溪法庭家事审判的精神指引。这片红色土地上的法官,发扬革命传统,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新模式,打造出独具特色的“红土法官调查”模式。

“婆婆对儿媳家庭暴力,我女儿一定要离婚。”“娶媳妇时给那么多彩礼,现在我儿子瘫痪,你想撇清责任,婚不能离。”2017年3月的一天,在才溪法庭内,年过五旬的张桂香和郑友兰各自为儿女婚姻打抱不平。郑友兰的儿子刘全前一天刚提交离婚申请,第二天双方亲家就来到法庭剑拔弩张。在张桂香看来,女儿梁娟受尽委屈,早该离婚,让人意外的是梁娟不认可母亲的说法。

那么,刘全为什么要离婚?亲家之间又有何心结呢?为找到答案,吴燕春庭长拿着一叠《家事庭前调查表》走出了法庭。

“小哥,您好。我是法院工作人员,来做案件调查,您隔壁的刘全夫妇平时感情好吗?帮我填份调查表好吗?”这份《家事庭前调查表》是才溪法庭根据家事纠纷特点专门制作的。每件家事纠纷矛盾症结不同,化解方式也因案而异。为此,才溪法庭建立庭前调查机制,专门设立家事调查组,在庭前走访当事人亲友、同事,并通过现场询问、填写表格等形式,调查双方品行、感情基础、家庭经济、婆媳关系等情况。

“刘全和梁娟感情很好,可刘全几年前出车祸,站不起来了,梁娟一个人扛起这个家很辛苦。”“平日里婆婆对梁娟很满意,就是梁娟的母亲总让女儿离婚,还四处嚷嚷着要给她介绍对象。刘全不愿意耽误梁娟,才想离婚的。”实地调查后,吴庭长了解了大概情形。

原来所有的症结都源于张桂香。经过一番长谈,张桂香对吴庭长吐露心声:刘家负担太重,女儿活的太苦。张桂香几次劝女儿离婚都失败了。于是,就想给女儿介绍个经济条件好的,让女儿多和对方接触,没准就能放下刘全。她把女儿骗到约会地点,没想到被郑友兰发现。郑友兰误会儿媳变心,扇了梁娟一巴掌。

“不要以爱女儿的名义来干涉她的婚姻,每个人对生活的理解不同,你认为的苦可能是女儿看中的幸福呢?”女儿的坚持,吴庭长的劝说,让张桂香开始反思。

随后,吴庭长请来心理医生帮刘全重建自信,并为他介绍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经过一番细心调解,刘全主动撤诉,张桂香与郑友兰也握手言和了。

福建省龙岩市中级法院的陈立烽法官认为,实地调查能帮助法官了解案情背后的故事,在调查结论的基础上分析案情更有说服力。“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饭包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革命年代,苏区人民调查的身影如今在才溪法庭的法官身上复现。

无论山环水绕的大山深处,还是小巷深深的镇区附近,为促使家事纠纷案结事了,守护家庭和美,才溪法庭没有落下一户家庭的“家访”工作。自2014年以来,法庭回收《家事案件立案调查表》一千一百余份。红土法官的脚印留在才溪的田埂,温暖了当地居民的心窝。

个人工作室,多“说”少“敲槌”

家事审判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法官脱颖而出。法院用政策、荣誉和感情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活力,把先进的审判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家事审判之中。

河南焦作中级法院三楼的尽头,是全国首家以法官个人名字命名的家事审判工作室——李玉香家事审判工作室。

全国优秀法官李玉香是民一庭的副庭长,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二十多年,审理三千多件案件,总结了“爱心、耐心、细心、交心、公心”的“五心工作法”,还有具有规律性的“调解工作20法”。

工作室成立后,李玉香专门负责处理“家务事”,审理离婚、继承、亲子关系、家暴等十余类家庭矛盾纠纷案件。

李玉香还记得工作室成立之初,张芸带着怒气来到工作室,态度坚决地表示要和丈夫刘海离婚。

起因是张芸的弟弟要结婚,她想给弟弟2万元钱礼金,刘海不但拒绝还连声斥责。张芸一气之下外出打工,刘海态度恶劣地找到岳父岳母要人,争执不下刘海将岳父推倒。张芸觉得对不起父母,就提出离婚,一审判令不予离婚。

妻子的提议,竟能引发女婿推倒岳父,弟弟的婚事却导致夫妻反目……离婚官司牵扯着一大家子人的喜怒哀乐。

在李玉香看来,如果单纯用法律手段解决,会将矛盾引向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的争夺,无形加快了婚姻瓦解,而且会让两家人心存隔阂。

工作室不是法庭,李玉香待人亲切语言幽默,更像是邻家大姐。几次畅谈,李玉香摸清了两人从相识之初开始的纠结,一个一个解开,帮他们建立起沟通的模式,最终由张芸和刘海自己解决了纠纷。

夫妻间的心事,李玉香能正着说——帮他们设想和好如初后的生活,反着说——举出身边因为离婚引发不利后果的案例,绕着说——不愿谈的问题先不谈……少一些“法槌”的敲打,没有打官司的你输我赢,也不计较谁对谁错,说着说着就把问题解决了。

李玉香工作室通过调撤结案的达到64.7%,也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家事法官。在这里,即将分道扬镳的夫妻破镜重圆,多年互不往来的兄弟重归于好,一向关系僵持的母子相拥而泣,这些都带给她满满的感动与收获。

法律通人情,服务更顺心

俗话说法不容情,家事案件却偏偏充满夫妻情、亲子情、手足情……法律程序和文件是中立的,但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些会给人带来益处,有些却会带来不便。家事审判改革中,各级法院注重程序、文书等法律细节,让人们在需要法律撑腰时有所依靠,需要法律隐身时无后顾之忧。

财产申报,两张表算清财产账

在徐州市鼓楼区法院,离婚案件开庭前,当事人都要填两张特别的表格,家事案件“共同财产申报表”和“个人财产申报表”,而且必须确保所填内容的真实和完整。不申报或者逾期申报一经查实,将面临少分或不分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

这是鼓楼区法院家事审判改革的一项新举措,目的是减少家事案件中隐藏、转移、变卖共同财产和伪造债务等问题,保护各方当事人、尤其是那些对家庭财产状况不甚了解之人的财产权利。不少人就是通过填表格算清了家庭和自己的财产。

再婚的范迪和曲翎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重组家庭涉及的财产问题比较复杂,除了夫妻共同财产,婚前个人财产的申报也尤为重要。两人的离婚因曲翎患病而起,本来就有一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意思,谁都想多留一些钱在自己的口袋。如果不是有财产申报,他们免不了隐藏财产和彼此算计。但现在,两张内容清晰的表格和明确的法律后果所带来的威慑,让他们谁都不敢轻易隐瞒什么。

吉宏和吴茜离婚时也填了这些表格。作为医生,他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带着严谨细致的作风。申报过程中,从房产到家具,连家里的各种专业书籍都被列入清单。尽管在分割财产时有一些争议,但因为表格填写得足够详细,他们并不担心有隐瞒和遗漏。

少年家事庭的李晓韫庭长说,现代社会的夫妻财产或家庭财产愈发多元复杂,不仅种类繁多,形态也丰富,有些时候隐瞒、转移、变卖等行为不太容易被发现。而且财产越多,人们越重视,诉讼中试图规避法律的人就越多,不仅侵犯他人利益、增加法院的工作量,打完官司后因发现被隐瞒的财产而再次起诉、增加诉讼成本、浪费司法资源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实施家事案件财产申报制度,就是为了防范虚假诉讼,维护家事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过司法实践的检验,也的确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目前,鼓楼区法院主要将财产申报适用于离婚、婚姻无效、撤销婚姻、同居关系纠纷等案件。原告要在起诉时申报,被告则在答辩期届满前申报,内容包括家庭共同财产、个人财产、双方或一方的债权债务。申报的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证据或财产线索,供法院调查核实。

与鼓楼区法院一样,宁波市鄞州区法院也在家事审判改革中使用了财产申报制度。而关于申报原则和法律后果,副院长郑贤达认为,家庭成员共同生活期间,一方控制财产、保管共同积蓄的现象很常见,有纠纷到法院时首先要诚信,而法院将对不诚信的诉讼进行制裁。

比如,对于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当事人,根据婚姻法的相关规定,视为他们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行为,判决时酌情少分财产。妨害民事诉讼的,依民事诉讼法训诫或罚款。伪造证据进行虚假诉讼构成刑事犯罪的,法院还会判处刑罚。

离婚证明书,避免“二次伤害”

拿到浙江温州乐清法院的离婚判决,于佳松了一口气。可是当她仔细看了判决内容之后,心又提了起来。

判决书里“原告起诉称”这部分引用了前夫起诉书中的原话:“被告性格固执、任性,难以沟通相处,且见钱眼开,不负家庭责任,不管子女,几乎没有抚养过两个子女。平时开口闭口就向原告要钱,不给或给少了就吵……而且还经常乘坐一陌生男子轿车回家,周围人议论纷纷……”一个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虽然在判决书中引用原告起诉书里的陈述,这是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的,而且判决书随后写明:“原告陈述的事实没有提供证据证实,法院不予认可”,但前夫的片面之词还是让于佳觉得十分刺眼。更让于佳担忧的是,今后她可能要在办理一些重要手续时,出示这份离婚判决,以证明婚姻状况。一想到这段话会被人看到,她就特别尴尬。

同样担忧的还有离婚后独自抚养孩子的季薇。季薇经判决离婚后,看到判决书上写有孩子患“唐氏综合征”等情况,她很怕这份判决暴露孩子的隐私,伤害到孩子。于佳和季薇找到承办法官,说出了担心和无奈。

法官提示,他们可以向法院申请《离婚证明书》。这份证明书与民政局的《离婚证》一样,只简洁地记载离婚案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码、生效法律文书案号等必要信息,不涉及案件事实和个人隐私等内容。

办理一些需要证明婚姻状况的手续时,可直接代替离婚判决书或调解书向有关部门出示。

申请途径很方便:经乐清法院判决离婚的离异者,都可以拿着生效的判决书或调解书原件,到法院立案窗口申请离婚证明书。经过审核,法院当即就能出具。法院也已经和相关部门对接,函告其《离婚证明书》的法律效力,方便当事人拿着它顺利办手续。考虑到A4纸不便保存,乐清法院还将《离婚证明书》封塑并制成小册子,这样更便于保管携带。

目前,陕西、河北、江西、广东、浙江等多地基层法院纷纷推出离婚证明书举措,这是法院推行家事审判改革以来,对家事案件人性化审理的体现,也是对个人身份利益、人格利益和情感利益更全面的保护。

家和万事兴,家固天下稳。家事审判改革一年有余,118个试点法院共同努力,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推出离婚冷静期、反家暴回访制度、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不胜枚举的新举措,让许多家庭受益。烦恼的家事难题始终存在,但随着家事审判改革的推进,人们今后将会享受到更有效、更贴心、更便利的法律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